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恶女,只想造反(107)

吴应中眼睛一亮,“穷人瓜分富人的财产,这不是土匪吗?”

陈皎:“瞎说。”又道,“王家养着家丁数十,不少人都是家生子奴仆,卖身契都握在他们手里,倘若衙门出手放了他们的身契,恢复成良籍,且还能分主子的田地,不用再看眼色过活,你觉得他们愿不愿意?”

吴应中捋胡子,严肃道:“这得看王家会不会垮,毕竟在这混乱的世道,做权贵家的奴仆也是一条出路。”

陈皎淡淡道:“那就把它搞垮吧,让他们没有大树乘凉好了。”

吴应中抿嘴笑,论起搞破坏,她是真的很有经验。

于是为了说服被霸占田地的那几家联合上告,陈皎亲自下乡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夏日炎炎,蝉鸣不止。

村庄的水稻绿油油的,微风拂过,满目青青。

对于老百姓来说,土地尤为重要。哪怕过了几千年,农业仍旧是华国的根儿。

陈皎头戴幕篱,手持麈尾扇,行走在田埂上,听着蝉鸣声声,感受着夏天的热烈。

途中遇到村民,马春上前询问,那村民给他们指路。一行人走进不远处的竹林,穿过竹林便是村庄。

林中的鸡受到惊吓,咯咯叫着跑走,村头有稚童看到他们,用好奇又胆怯的眼神窥探。

陈皎原想问他,那稚童撒丫子跑了。

马春失笑。

几人去到刘家,家里头只有一个老媪。她衣着褴褛,衣裳上打着好几个补丁,耳朵也背。

马春大声说话,老媪去隔壁把邻里唤来,是一位年轻的妇人。

那妇人背着几个月大的娃,在家中织布,现下家里头的男人下地除草去了,老媪把她叫过来也说不清楚缘由。

妇人特别警惕,但见马春和颜悦色,才稍稍放心了些。

陈皎说明来意。

妇人好奇上下打量她,看衣着考究,人也生得俊。再看边上的随从,个个魁梧健壮,暗暗猜测一番。

马春见她一直盯着陈皎看,介绍道:“这是我们九娘子,陈九娘。”

听到陈九娘,那妇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泛着光,脱口道:“陈九娘啊,我听说过!”

似觉难以置信,那妇人把陈皎看了又看,缺根筋道:“村里人说陈九娘虎背熊腰,脾气暴烈,能止小儿夜啼,比那夜叉还凶悍哩!”

陈皎:“……”

身侧的徐昭等人全都哄堂大笑。

第37章 陈九娘灭士绅

那妇人快言快语,见他们失笑,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不妥,忙尴尬道:“我说错话了,九娘子切莫往心里去。”

陈皎撇嘴,问:“你们村里就是这么传我的?”

妇人连连摆手,“没有!没有!”

马春笑道:“这位娘子可要瞧仔细了,咱们九娘子可生得虎背熊腰?”

妇人应道:“窈窕着呢,好看!”顿了顿,“不知哪个挨刀的乱传,九娘子生得这般俊,定是他们嫉妒!”

人们打趣了几句,才说起正题,妇人当即唤自家大娃去喊刘家夫妇。

刘老婆子把他们请进院子,找方凳供坐。她耳朵背,也听不清楚他们说些什么,妇人在一旁给她讲。

那妇人姓赵,排行老三,人称赵三娘。陈皎问起刘家田地被霸占一事,赵三娘说她也晓得,骂骂咧咧道:“上头那群狗官……”

想起陈皎他们的身份,连忙改口,打自己一嘴巴,不好意思道:“瞧我这张嘴,说话没个分寸,让九娘子见笑了。”

陈皎道:“上头确实是狗官,我也听说王家霸占刘家田地的事了。”

赵三娘忙问:“你知道啊?”

陈皎点头,回道:“这才下来问问。”

赵三娘当即打开话匣子,同她八卦起刘家田地被霸占一事。

原是四年前的一场大旱导致刘家没扛得过去,到王家借粮被坑了。

当时王家借粮给他们,契约写着次年还粮,说好滚一倍的利,结果那契约上翻了三翻。

刘家吃亏在不识字上,原本各执一份契约,自家那份被王家找借口扣下了。

他们想着王家德高望重,不至于那般不讲理,再加之到处都缺粮,借粮尤为艰难,便应承了条件。

哪曾想次年仍是干旱,王家上门讨粮,刘家拿不出东西来。当时王家也未为难,而是愿意再借。

刘家感激涕零,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结果第三年去还粮忽然翻了十倍。不仅如此,交不起税收还得被抓去坐牢。

刘家不服去辩理,王家拿出双方签的契约,白纸黑字写得清楚,他们这才意识到被诓了。

后来刘家硬着骨头上告到衙门,自然输了官司,还挨了一顿打。最后只得把田地抵押还债交税,成了佃户。

赵三娘说得激动,拍大腿道:“那两年连遇大旱,村里的日子着实不好过,听说有好多家的地都是这么被诓去的。

“王家跟衙门合伙起来欺负咱们这些老百姓,刘老爷子气不过,输了官司不到一个月就走了。

“村里人都气愤,却也无可奈何,谁敢去跟官差叫板呀,是要挨打的,受了窝囊也不敢吭声,只得熬着。”

她说得激动,背上的娃娃哭了,又起身走动哄孩子。

陈皎就村里的情形细细问了一番,赵三娘尽数回答,多数都是诉苦。

村里的人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若是有自耕地的还好,家里头有男丁,勤快些深耕细作,交了赋税,勉强能糊口。

若是佃户,那日子就要艰苦多了,不仅得缴纳税收,还得交租子,得到手里的甚少。

至于生病遇到灾年那些则不消说,扛不过去是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