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恶女,只想造反(211)

鲍起凤点头,“如今州里的叛乱已经平完了吗?”

崔珏:“六月闵州十一郡全部清除完毕,目前各郡县都在重振秩序。”

两人离开客栈后一边走一边叙说闵州的现状,崔珏不知鲍起凤的底细,回答得比较谨慎。

换句话来说就是很官方。

到了州牧府,崔珏差人去把陈皎寻回,又给鲍起凤安排住宿。

谢必宗不屑朝廷里的人,私下里同崔珏道:“倘若这个鲍起凤又是昏庸无能之辈,那闵州百姓只怕还得遭殃。”

崔珏没有答话,现在他还不清楚鲍起凤的底细,如果不堪用,那就杀了。反正现在州府里都是自家人,再加之千里迢迢前来上任,途中出了岔子,也在情理之中。

这时候陈皎在隔壁郡,接到崔珏传来的消息,颇觉诧异,因为他们上报到惠州还没多久,朝廷居然这么快就派人来了。估算路途时日,应是在消息还未报给淮安王之前那边就差人前来上任。

陈皎总觉得中间有点名堂。

一行人快马加鞭往荣城赶,抵达州府那天下起小雨,恰逢崔珏外出,见他们回来了,私下同陈皎议了议这个鲍起凤。

崔珏不知他的来头,只觉鲍起凤脾气古怪,很不好伺候,动不动就训人。但做事条理清晰,许多事一针见血,经验丰富,是干实事的老手。

陈皎听得半信半疑,“真是怪了,朝廷什么时候转性了?”又提起她的狐疑。

崔珏也觉得不大对劲,因为按照正常流程,他们平叛后上报给淮安王,那边再上报到朝廷派人下来治理。但流程还没走完人就已经到了闵州,可见是早有安排的。

对于这个疑问,陈皎跟崔珏一样心黑,说道:“且先看看此人底细再说,若拉拢不到一块儿,就杀了罢,我不能让惠州白干这场。”

崔珏点头,“我正有此意。”

他们为了闵州跑断腿,可不想替他人做嫁衣。

陈皎亲自跟鲍起凤会面,老儿虽听方家提起过,但见到眼前这个女娃还是诧异不已。一个才十八岁的女郎,能做出那般功绩,可见心智不简单。

两个爷孙辈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过了多久,鲍起凤才道:“九娘子现如今在闵州可是个名人,但凡提起,闵州百姓无不夸赞。”

陈皎挑眉,道:“鲍州牧客气了,虽说闵州不属淮安王管辖,但朝廷既然派了我们过来,行事自然不能半途而废。

“叛乱要平,后续治理也不能落下,断不可像之前的平乱那般,过阵时日又死灰复燃,白费力气。

“我们惠州人做事讲求实干,不仅要治理表面,内里也得一并治理,方才能让地方百姓安居乐业。”

鲍起凤睇她道:“前两年魏县王家闹到了朝廷,可是你的杰作?”

陈皎:“……”

她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不知鲍州牧有何指教?”

鲍起凤:“也没什么,老夫就随便问问。”顿了顿,“听说九娘子手里头有一位叫方孝宣的小子?”

陈皎愣了愣,点头道:“对,怎么?”

鲍起凤:“老夫与方家倒是旧识。”

这一提,陈皎先前的疑惑隐隐有了答案,她知道方家在朝廷里有人为官,难不成是方孝宣那小子捅过去的?

这不,方孝宣可愁了,因为他祖父差人给他送来两封家书,一封是给他的,还有一封则是给陈皎的。

他鸡贼地偷看了,吓得睡不着觉,他仿佛看到自家四叔方世林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踩钢丝,一个不慎,连累方家诛九族。

更绝的是,他的祖父只字不提方家做下的决定,只用慈爱的语气叮嘱他好好历练,勿要念家。

方孝宣心神不宁之时,马春过来叫他。他如被雷劈,吓得抖了一下,马春诧异道:“方郎君这是怎么了,我又不吃人。”

方孝宣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来,说道:“好姐姐你这嗓门比吃人还吓人。”

马春啐了一句,说道:“小娘子叫你过去呢,说有话要问你。”

方孝宣忙道:“一会儿就过去。”

该来的躲不了,他整理心情,硬着头皮去见陈皎。

官舍里的陈皎跟他一样心情复杂,她背着手来回踱步,总觉得方家此举有些门道,一时却悟不出。

“小娘子,方郎君来了。”

“进来。”

不一会儿方孝宣进屋,陈皎遣下闲杂人等,让马春在外头守着,勿要让人接近。

方孝宣行礼,小心翼翼道:“不知九娘子有何吩咐。”

陈皎歪着脑袋盯着他看了许久,才道:“你们方家跟鲍起凤很熟吗,就是新来的这个州牧。”

方孝宣摇头道:“我不清楚此人,也没听说过。”

陈皎开门见山问:“朝廷这般快就晓得我们这边的动静,是不是你放出去的消息?”

方孝宣默了默,老实道:“年前我曾写一封家书给大父,同他说起闵州的艰难,发了不少牢骚。”

陈皎半信半疑,“就这样?”

方孝宣忙道:“当时的混乱情形九娘子你也是晓得的,我就唠了些琐碎,且我那时候都被外派,根本就不晓得你们的打算。”

这话陈皎倒是信的,沉默了好半晌,才道:“鲍起凤跟方家似熟识,你可知其中的情形?”

方孝宣道:“那应是我四叔在京中结识的,我一直在祖宅,不太清楚四叔那边的情况。”

陈皎又细细问了些其他,方孝宣一一回答。

之后她让他去跟鲍起凤见了一面,至于他们谈了些什么,陈皎并未深究。

现在可以百分百确定鲍起凤就是方家举荐过来的人,她跟崔珏说起方家,崔珏皱眉道:“倘若方家靠谱,那此人应是堪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