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恶女,只想造反(243)

方月笙捋胡子,“九娘子有什么请求只管说来。”

陈皎严肃道:“惠州想起兵清君侧,那王太后毒杀先帝,构陷太子夺位,我爹作为陈皇叔,清君侧理所应当。”

方月笙皱眉,“许州和朱州的情形可探听过?”

陈皎当即同他说起目前了解到的形势,并分析惠州的兵力和能支撑战争的钱粮,认为打突击战是夺取奉州最有利的办法。

方月笙听后久久不语,陈皎也未多说什么。

一老一少静默了许久,方月笙才道:“九娘子知道清君侧意味着什么吗?”

陈皎一字一句道:“知道,造反。”顿了顿,“可是这样的朝廷,能不造反吗?”

方月笙沉默。

陈皎继续道:“眼下惠州不能和朱州开战,一旦两州开战,惠州必死无疑,朱州也讨不到好,只会消磨对方,让朝廷得利。”

方月笙:“是这个道理。”

陈皎:“所以我想求老爷子助我一臂之力,让京中的方四爷做惠州的内应,里应外合速战速决把控朝廷。”

方月笙皱眉,“你想突袭?”

陈皎:“对,夜袭,至多三两日就把京城控制下来。”

方月笙沉吟片刻,方道:“此事需得从长计议,九娘子打算派何人走这趟?”

陈皎:“我亲自进京与方四爷接洽。”

方月笙默默地看着她,初生牛犊不怕虎,她当真不知天高地厚。

第77章 爹,我们造反吧

陈皎想去冒这趟险,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多方权衡得出来的结果。趁着朱州不会轻易对惠州发兵时,速战速决把朝廷拿下,以备往后与朱州开战。

此举虽然冒险,但符合目前惠州的形势,用陈皇叔的身份打“清君侧”的名头攻进京城,顺理成章。

在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就算改朝换代,百姓苦朝廷久矣,他们惠州积攒了不少民心,应能得到拥护。

为了说服方家冒险,陈皎与方月笙秉烛夜谈,终是说动他书信送至京城。

陈皎并未在这边耽搁得太久,拿到方月笙的信函后,就同谢必宗等人快马加鞭回惠州,先说服淮安王整兵待命要紧。

这一来一回奔波,抵达惠州已经是年后了。

初六那天陈皎回到王府,陈恩去了龙台寺,陈皎差人去把他找回来,说有急事相商。

陈恩还以为交州那边出了情况,匆忙回府。

近日陈皎不停奔波,整个人都清减许多,精气神儿却十足。陈恩见她瘦了不少,皱眉道:“我儿在交州那边没吃饱饭吗,怎折腾成了这般?”

陈皎严肃道:“儿去了一趟西山县。”

陈恩:“???”

陈皎忽地说道:“爹,我们造反吧。”

陈恩:“???”

陈皎:“儿想进京联络方家做内应,里应外合夺取奉州。”

此话一出,陈恩整个人都被唬住了,连忙捂她的嘴道:“你疯了!”

陈皎掰开他的手,“儿没疯,跟你说正经的。”说罢取出方月笙写给方世林的信函,“方家已经应允了。”

陈恩听得眼皮子狂跳,忙出去看外头,高展在院门口守着的,他又折返回来,没好气道:“你是嫌你老子命长吗?”

陈皎把信函塞进他手里,“去年大哥去奔丧差点死在京城,朝廷就已经打算对惠州动刀了,一旦他们联合朱州发兵,到那时你不反也得反。”

陈恩瞪着她,拆开信函看内容,手都有些抖,陈皎道:“眼下惠州、通州、闵州和交州都是淮安王府管辖,这些年我们累积了大量民心,就算替代了朝廷,民间也没什么说法,反正百姓已经苦朝廷许久。”

这话陈恩没有反驳,只道:“造反会诛九族。”

陈皎不客气道:“你淮安王夺取通州和交州,说得好像现在就不会被朝廷诛九族一样。”

陈恩:“……”

陈皎把信函收捡好,严肃道:“儿同沈兵曹和崔别驾他们商议过此事,都觉得可以趁热打铁。派奇兵精锐夜袭,打奉州措手不及,速战速决才有便宜捡。”

当即同他分析目前惠州的处境,刚开始陈恩被她的激进唬得不轻,后来听她细细分析,被说得有点心动。

整个下午父女都在讨论目前惠州的局势,打有打的布局,不打有不打的考量。综合衡量下来,如果能快速攻下奉州,确实有利可图。

当天晚上陈恩辗转难眠,他思考了一夜,翌日召集州府里的高官商议攻打奉州的决策。

结果这回很意外,所有人都赞同突袭奉州,包括郑章。

如果能与京城那边里应外合,以极快的速度占据京都,那对往后惠州的发展将起到主导性作用。

余奉桢也赞同打奉州,他管着州府的钱粮,知晓那些粮草能不能支撑这场战争。相较而言,他宁愿跟奉州开战,也不想跟朱州碰拳头,毕竟双方的实力悬殊巨大。

郑章也觉得打“清君侧”的名号进京理由充足,正好可以把王太后和景王赶下台,扶持幼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人们对取奉州的态度高度一致,商定之后,州府要开始备粮草,安排武将盯住许州和朱州,以防两州生出岔子。

陈贤树的伤目前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主动前往交州驻军盯许州,陈恩允了。朱州这边则由兵曹从事郑威、雍国怀等人严防。

至于进攻奉州,还是由沈乾敏、徐昭和裴长秀等人领兵攻打。先前他们曾拿下过交州,都有领兵经验,陈恩放手让他们去干。

平时这帮人窝里斗,但涉及到州府利益,还是会统一战线对外,因为性命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