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恶女,只想造反(291)

许氏到底舍不得自己的闺女上战场,碎碎念叨。陈皎问她,“阿娘觉得我这身好看吗?”

许氏点头道:“我儿巾帼不让须眉,自然是好看的。”

陈皎:“我是一个女郎,若想要三军听令,就得穿上这身戎装上战场与他们共同进退,而不是坐在庙堂指点江山,动动嘴皮子。我得服众,让他们信服女人也能当家做主。

“今日儿出征,便是要告诉天下人,我陈九娘能干男人做的事,当得起他们跪拜臣服。”

这番话听得许氏心潮澎湃,握住她的手道:“我儿言之有理,你只管北上,为娘不会拖你的后腿。”

陈皎朝她行礼,“待儿凯旋,定会终身侍奉阿娘,以尽孝道。”

许氏眼眶微红,望着那张朝气蓬勃的脸庞,点头道:“好好好,我安心等着,等着你驱逐胡人凯旋的那一天。”

陈皎上前抱了她一下,“儿走了。”

许氏轻轻的“嗯”了一声,目送她离去。

待陈皎一行人去到崇阳门那边时,许氏忽然出现在城楼上,朝她高声道:“儿啊!战场上刀剑无眼,你可要平安回来!”

陈皎朝她挥手。

许氏红着眼眶道:“阿娘在京中等你回来,你定要记住,京中还有一个老母等着你养老送终,断不可忘了你的责任……”

陈皎大声回道:“阿娘放心,儿记下了!”

许氏终归不忍她离去,热泪盈眶目送,直到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才作罢。

旁边的江婆子安慰道:“娘子无需为九娘操心,她如今已是一头猛虎,不再是以前任人宰割的羔羊,去到了那战场,定能所向披靡。”

许氏取手帕拭泪道:“我就是心疼她,这么多年来风里走雨里去,不曾停息过分毫,怕她扛不住。”

江婆子:“九娘还年轻,有裴将军护佑,马春照料饮食起居,定能妥当周全。”

许氏:“都是做娘的,你倒是宽心,马春跟着去了就放心?”

江婆子笑了笑,“老奴有这么一个女儿,着实为她骄傲。同样,娘子也该为九娘骄傲自豪才对。”

她好一番安慰,许氏心里头舒坦不少。亦或许江婆子说得不错,她的九娘是要做那万人之上,注定要登高的人,小小的南方怎么能困得住呢?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有些人,注定不会平凡。

城门口恭送的百官默默等待着他们的女王驾临。

没过多时,马蹄声响,陈皎一行人疾驰而来,所有人纷纷看向他们。

陈皎在门口勒停战马,崔珏送上饯行酒。

待众人饮尽,方世林道:“方某在此预祝诸位凯旋。”

陈皎:“京中就交由诸位同僚协作了。”

崔珏应道:“九娘子放心,粮草供给定会源源不断送往中原。”

方月笙也前来相送,他拄着拐杖,由方世宏搀扶。

还记得当初在西山县见到陈皎时的模样,如今已有女王风范。他无比欣慰方家的抉择,因为一切都在向上走。

“九娘子此去中原,定要万分小心,当初南逃而来的中原百姓,都盼着能重回故里呐。”

陈皎微笑道:“方老年事已高,也要保重身体,中原大好河山,你定要熬到重回的那一天。”

方月笙点头,“我这老儿就伸长脖子等着。”

这话把众人逗笑了。

那时陈皎骑在战马上,跟这群志同道合的同僚们道别。眼见时候不早了,一行人打马而去。

所有人向远去的将士们行注目礼,崔珏在城门口站了许久,待众人陆续散去后,仍旧没有离开。

汪倪道:“家主。”

崔珏:“回罢。”

乘坐马车回府的途中,他从袖袋里取出一枚金锁。那枚金锁是陈皎满百日那天陈恩送的,许氏曾用性命去护它。

他送她一套铠甲,她还礼一枚金锁。

拇指轻轻摩挲金锁上精美的图案,不得不承认她拿捏人的本事。

那物件对她极有纪念意义,她却把它送了出去。

崔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因为金锁代表着他对她来说是不一样的,但同时也是第二次把许氏嘱托给他照料。

一枚物件,把男人哄得心花怒放。当初陈恩就是这么上当的,现在崔珏正在走他的老路。

只不过他比陈恩更聪明,因为他知道怎么才能让自己在她手里活下去。

此去中原,大军浩浩荡荡。

那些士兵们一点都不害怕中原的胡人,打不赢就拿火药轰炸,因为许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任你铜墙铁壁,也经受不住火药排山倒海的威力。

裴长秀等这日等了好些年,就算一路风尘仆仆,也是精神抖擞。她和陈皎并肩在官道上赛马,马春在后头追赶,忙道:“慢点!你们慢点!”

年轻的生命力充满着向阳而生的朝气,她们不畏艰险奔赴未来。

大军陆续抵达新城已经是入冬了,宋青得知他们过来欢喜不已。去年陈皎回去造反,把新城留给他们镇守,他们不辱使命,守得新城百姓安稳。

当城内的汉人百姓们知道南方那边来了大量官兵时无不振奋,因为他们的到来,意味着中原的局势将有改变。

将领们聚集到州府,说起双方的情形。之前陈皎他们来过,对这边已经熟络,沈乾敏等人则相对陌生。

宋青提起郦州的胡人,说他们来过两次,一次被炸了回去,一次则虚晃一枪,对新城贼心不死。

陈皎道:“那便送郦州的胡人上天。”

此话一出,众人全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