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中医成了假千金omega炮灰后(62)

作者: 地球游客 阅读记录

一开始村里老人都懒得去弄,在他们看来,富明月那次只不过是偶然事件,只不过是几个城里人一时兴起,不会总是有城里人来住来玩。

就为了那么一个可能,而花大价钱和时间去捣鼓自己家里和田里,他们是万般不愿意的,不舍得钱,也没那个精力去做。

最后宋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加上有秋露的帮忙,总算有三家人同意先试试改造房屋,还有五家则是愿意把田地改造成游客游玩地。

改造房屋的分别是上次富明月她们住的陈奶奶家、一开始就十分支持秋露的于老爷子家,以及在药膳馆当骨干员工的黄海生家。

改造田地的,则是陈奶奶家的草莓地、于老爷子的蔬菜地、袁奶奶的水果地、李爷爷家的鸡场,以及这次要去的老刘家的鱼塘。

陈奶奶纯粹是喜欢热闹,听到村书记提出的设想后,第一个乐呵呵同意的。

她家里孩子有钱也孝顺,看见老人家喜欢,儿子和女儿二话不说直接同意,不但把资金包圆了,还选了一个十分靠谱的装修队伍,儿子甚至请了几天假带着装修队过来。

陈奶奶家里并不老旧,因此只花了很短时间就改造完了。

陈老奶奶在儿子女儿那边小住了一段时间,便着急忙慌地回来碧水村。

于老爷子家,则是在外打拼的孙女,听到自家父母讨论这事,连忙拍板让与老爷子做。

不但如此,她还直接辞职,带着刚毕业几年存下的积蓄和学习经验回到了碧水村,直接主导于老爷子家的改造。

因此,于老爷子家的变化也是最大的,从原来的农房摇身一变,成了现下最流行的简洁原木风格。

黄海生一家,则是因为资金和家里还有小孩问题,变动是最小的。

但因为原来装修不错,稍微收拾一下,倒也别具一番农村风味。

袁奶奶和刘老爷子是打理田地鱼塘已经很忙了,懒得搞那什么民宿,只让自家田地参加。

为了表达村里对这件事的支持,宋知微可是跑了好几趟镇里。

恰逢上面十分重视乡村建设,想要推进乡村多元化发展,丰富农村集体收入,因此对宋知微提交的请示十分重视。

很快,县里就划拨了一批资金,支持碧水村这个项目发展。

宋知微充分利用了这批资金,分别拨了一部分给这几家人表示对他们的支持。

余下的,则是全部投入到修路、设置路灯、垃圾桶、建设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去了。

宋知微也不是盲目建设,而是先后去拜访了秋露、宇宸两家,听了他们的建议才动手去做。

其他村里人大概不知道两家的来头,但碧水村书记可不一样。

能够把生意做得如此大,眼光和想法必然是比她更高更好的。

秋晓星和宇宸对这个村书记的印象都不错,因此给了很多建议。

最后,综合两人的建议,和村民的意见,最后只是把碧水村的基础设施重新修整一遍,该完善的完善,该增加的增加,该扔掉的扔掉。

因此,碧水村整体还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只是细节上更让人舒服。

这么聊着聊着,很快就到了刘老爷子的鱼塘。

第36章

刘老爷子早早就等在了门口,看到来人,生疏地打了声招呼,便领着人往里走。

“刘老爷子性格比较闷,他第一次接待游客呢,你们不要见怪。”袁奶奶笑道,“你有什么不清楚直接问就行,他脾气好着呢,我先走了啊。”

说完,就开着三轮车滴滴滴走了,动作十分干脆。

四人互相看了看,硬着头皮跟在老爷子身后。

幸好鱼塘离入口并不远,几人进到里面,顿时眼前一亮。

和他们想象里,四周光秃秃的不一样。

鱼塘入口处就摆有清楚的收费规则,上面把门票及时长、工具租用、现有鱼类品种、带鱼走等写得一清二楚。

再过去一点,一大块画着海浪的布景板,旁边放着软尺和一块还是空着的记录牌,明显是让人提着钓到的鱼拍照的打卡点。

那空着的记录牌只有十个位置,看来是要根据鱼的大小排名,这狠狠拿捏了钓鱼佬的心态。

钱建国和何瑾平两人恨不得现在就去钓。

鱼塘四周围一圈是垫高的栈道,干净整洁的露营椅和宽大的户外伞整齐排列,栈道上有自动售卖饮料零食机,十分方便。

这可是村集体有股份在里面的,鱼塘建设可以说下了重本。

钱建国没想到就这小小山村里的鱼塘,竟然和外面的比较高档的鱼塘不相上下。

而且价钱比那些钓鱼场便宜很多。

门票收费80元,不限时间。

如果钓上来的鱼想要带走,则按当天市场价低一点的价格付钱。

可以说是比较划算。

两人爽快付钱,兴致勃勃直冲鱼塘。

何夫人和钱夫人互相看了看,她们对钓鱼没什么兴趣,便决定去附近的袁奶奶地里看看。

“你这几天别去地里了,膝盖得休息几天,不然会更严重。”

秋露刚收起针,便看见钱建国四人乘着袁奶奶电动三轮车滴滴滴停在药膳馆门口。

去的时候,电动三轮车后面就只有四个人。

回来的时候,不但有人,还有几大袋蔬菜、桑葚,以及四只探头探脑的鸡。

收获满满的四人十分满足,生意开张的袁奶奶也喜笑颜开。

“秋医生,我们一下午鱼竿就没空闲过,”在鱼塘里大显身手的钱建国浑身舒爽,声音都透着满足,“钓起来的鱼在刘老爷子那儿放着,明天他拿过来给你几条。

上一篇: 不是万人迷后 下一篇: 我在星际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