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盛宠年贵妃:娘娘她只想当太后(426)
若谁有朝一日做了太后,保不准会对付她。
那他们岂不是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人嘛,当然得为自已考虑。
她为孩子们打算,也是理所应当的。
只是现在孩子们还小,胤禛成为帝王也才一年,就算她要争要抢,也不是现在。
她要徐徐图之,要让胤禛自已把皇位送到她儿子手上。
……
养心殿里,胤禛正在亲自手写传位诏书,一连写了两份后,让苏培盛打开了装着玉玺的木匣子,亲自用了印。
就连苏培盛这个跟了他多年,最受他信任的贴身太监,也未看见传位诏书上的内容,不知胤禛到底立了谁做继承人。
若论喜好,皇上现在肯定最喜爱六阿哥。
可六阿哥尚且年幼,能否顺利长大成人尚未可知,选他风险太大。
不过,皇上正值壮年,待皇上年迈,六阿哥早已长大成人。
只是年家势大,若要让未来的君王不受掣肘,皇上未必会选六阿哥。
其他那三位年长的阿哥也不受宠,他实在想不出皇上到底会选谁。
他只知道,这位继承人肯定是皇上心中最满意的,因为皇上在写诏书的时候,笑容满面,看上去心情极好。
若非是喜欢的儿子,又怎会如此?
用上大印后,胤禛将这两封传位诏书卷起,分别装到了一个小木匣子里,用火漆封好,锁到了箱子里,送到隔壁偏殿,命侍卫们守好,不许任何人触碰。
第二日一早,胤禛去乾清宫上朝时,将这两个小木匣子带上,当众宣布了自已的决定,命侍卫将其中一个木匣子放到了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另一个放到荷包里,随身携带。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敢谏言。
毕竟,皇帝已经接纳了他们之前的谏言,立了储君。
只是秘密立储,满朝文武也不知皇帝立的人到底是谁。
如此一来,他们也不敢站队了,生怕一旦站错了,会被未来的君王清算。
“朕已经采纳了诸位的谏言,立下了太子,倘若在朕有生之年,发现自已所立之人并非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亦可换之,只是……不会昭告天下,只有朕一人知晓继位者是谁。”
胤禛说着笑了笑:“诸位大人也不必猜测,你们只需食君俸禄、忠君之事即可,在朕有生之年,你们要忠心的,只有朕一人而已。”
若有了储君,大臣们难保不会为了巴结储君而怠慢帝王,如此一来,岂非父子离心?
皇阿玛和老二之间发生的一些事,便是前车之鉴。
胤禛觉得自已此举甚好,就像年惜月说的那般,避免了许多麻烦和纷争。
“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连忙磕头。
虽说,不知皇帝所立之人是哪位皇子,让在场诸位大臣们心中有些慌乱、惶恐不安,但他们不得不承认,皇帝此举实在太高明了。
他们若想保住自已的位置,就得和所有皇子保持距离。
除非有的人胆子太大,愿意拿自已的身家性命当赌注。
……
福煜虽然不用住到阿哥所,但已经去上书房读书了。
他年纪尚小,皇帝特意在宗室和重臣子弟中选了几个伴读给他。
他和其他三位兄长并不在一个屋子读书。
毕竟年龄相差太大,他又刚刚启蒙,与兄长们所学内容不一样。
不过,大家的师傅却是一样的。
短短几个月时间,六阿哥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受到多位师傅夸赞的事,便传到了宫外。
坊间传言,说皇帝最喜欢的就是六阿哥,那传位诏书上所立之人,便是他。
……
永寿宫里,年惜月正陪女儿练筝,突然听人禀报,说六阿哥同四阿哥、五阿哥在上书房外的院子里起了冲突,几位主子倒是无大碍,稍稍挂彩,伴读和侍卫们却伤得不轻。
第386章 缘由
尤其是六阿哥身边的人,因年纪不大,吃了不少亏,这会儿院子里乱做一团,皇上又在上朝,那些奴才们不敢打扰,只好来禀报年惜月。
“他们打六弟了。”莺莺猛的站起身来,立即往外跑去。
她是个做姐姐的,虽然有时会教训弟弟,却也不许任何人欺负弟弟。
哪怕是四哥和五哥,也不行。
“莺莺。”年惜月立马带人跟了过去,将她拦下,让莘雨陪她待在永寿宫,自已带着宫女们去了。
年惜月在上书房院子门口遇到了赶来的熹妃和裕嫔。
这二人满头大汗跑得气喘吁吁,可见有多着急了。
“皇贵妃万福金安。”二人连忙请安。
“免礼。”年惜月抬了抬手,示意二人起身,一起进了院子。
兄弟三人都还在,毕竟尚未散学,还得在书房里读书。
皇子们打架,这些师傅可不敢插手,更不敢训斥。
“把人都叫出来吧,本宫今日要问个清楚。”年惜月沉声说道。
人都是护犊子的,尤其是当娘的。
年惜月想知道,这两位今年已经十四岁的兄长,为何会与年仅七岁的福煜发生冲突,还动了手。
这个时代的孩子和未来的孩子可不一样,就更别提皇家的孩子了,早熟得很。
像四阿哥和五阿哥这样的年纪,换作是先帝的儿子,已经快成亲了。
因为胤禛孩子少,也不想让皇子们过早成亲,所以才将他们留在了宫里养着,想让他们多读几年书,再成家。
在未来那个时代,亲兄弟姐妹别说相差七岁,就算相差十来岁,也有可能发生冲突,打打闹闹,其实并不算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