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排球少年同人)[排球]今天也在饲养猫头鹰(4)

作者: 藤野 阅读记录

再一分钟后。

“To 八谷真理子:

如果是真理子的话要记得回复我邮件啊!木兔光太郎”

八谷真理子:“……”

她露出无可奈何地笑容来。

“To 木兔光太郎:

是真理子在看邮件,不是排球妖怪。

不要用这么多标点符号。

今天开始会好好回复光太郎的。八谷真理子”

她几乎是一眨眼就收到了回信,大约木兔这会儿就守在手机边上吧。

“To 八谷真理子:

我想到要发什么邮件了!

真理子要不要转学来枭谷?这样就可以继续一起打排球了!

我们可以和女子排球部一起练习!木兔光太郎”

真理子失笑。发了三条邮件之后,终于想到要发什么邮件……感觉确实还是光太郎的风格。但是她还是非常冷酷地否决了这个提议。

“To 木兔光太郎:

枭谷太远了。

音驹距离我现在住的地方只要走十分钟。

所以答案是No。八谷真理子”

木兔迅速回复了她。

“To 八谷真理子:

但是我很想真理子啊。

好几年没有和真理子一起出门打排球了。

也没有一起去买嘎哩嘎哩君了!木兔光太郎”

——暴击!

“光太郎这个家伙,不要随随便便说这种话啊。”她嘀咕着回了一条消息。

“To 木兔光太郎:

你有空的话可以出门一起玩。

但是排球不行啦。八谷真理子”

这一回,木兔的消息看起来有些委委屈屈的。

“To 八谷真理子:

那真理子要空出时间给我哦。

也不可以突然不回复消息了!木兔光太郎”

真理子的表情柔和下来。

“To 木兔光太郎:

不回复光太郎的是排球妖怪。

真理子会好好回复信息的。

今天看了枭谷和音驹的比赛,排球妖怪应该不敢再回来啦,光太郎真的变得很厉害了!八谷真理子”

她猜木兔这会儿正和白天那样神气活现地叉着腰大喊「Hey!Hey!Hey」之类的话吧。

“To 八谷真理子:

那当然了!我可是全国排名第五的王牌哦!

超厉害的!

所以真理子不要怕排球妖怪。以后我还会和以前一样保护真理子的!木兔光太郎”

“是笨蛋啊,光太郎。”

八谷真理子没有回复最后一条消息,只是把手机放在了一边。

“而且还是一如既往好理解的笨蛋。”

八谷真理子是六岁那年认识的木兔光太郎。

她小时候就是个很有活力、又很成熟的女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了女子排球的比赛之后,对高高跳起扣球的王牌选手的姿态很是憧憬,于是缠着爸爸妈妈说想要学排球。

不管是那个时候还是现在,排球都算不上是多热门的运动。但小孩子嘛,多运动总是好的,所以八谷爸爸查了查,第二天就带着她去了附近的排球教学班。

她就是在那里认识了木兔光太郎。

那时候的八谷真理子和木兔光太郎是教练最喜欢的两个学生。他们都有着相当不错的基础素质:力量、跳跃和柔韧性,外加对排球的热情。教着教着,他就开始习惯把两个小朋友分到一组了。

八谷真理子对木兔光太郎的第一印象:“哇,你是那个力气很大的木兔!”

木兔眨巴眨巴眼睛:“你是那个跳得很高的八谷!”

两个小朋友站在那里对视,最后八谷率先忍不住笑起来,挪开眼睛,然后木兔高高兴兴地举起手比V字:“耶,我赢了!”

——当时心智比同龄人都要成熟一些的真理子:嗯,这个排球打得很不错的小朋友,好像有点傻乎乎的。

排球这么厉害的同龄人不多见,所以要好好保护。

她郑重地伸出手……摸了一把木兔的头发。

小时候的八谷真理子比木兔光太郎高。所以这一把摸得毫无压力,还把对面的小朋友摸懵了。

“我叫八谷真理子,以后你就跟我一起练习吧!”

——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木兔光太郎呆了一会儿,像是没搞懂为什么面前的小朋友要摸自己的脑袋。

他只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是有固定练习伙伴了。

教练说过,八谷也很厉害。可以和一样厉害的八谷一起练习,那太棒了!

他于是「哦哦哦」地开始鼓掌:“那以后我就跟八谷一起练习了!”

“嗯……”小女孩认真考虑了一会儿,“叫我真理子吧,我爸爸妈妈也姓八谷!”

“我爸爸妈妈姓木兔。”小男孩认真地说,“那真理子也叫我光太郎吧!”

“好耶!那先去练习垫球吧!”

“哦哦!垫球!我这次要垫100个!”

第3章 |File.03

三月中旬,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后,就到了春假。

社团里的首发球员们总算还都飘过了及格线,不用参加学校的补习。按照惯例,运动社团在假期中也要维持一定的训练量。

八谷真理子每天惯例来社团报道。她虽然是音驹排球部的经理,但是大部分的体力活都被一年级、现在是二年级的学生分担掉了,每天需要做的其实是记录训练情况之类的简单脑力劳动。

在春假的第二周,猫又教练正式来学校担任排球部的主教练了。

老人家看起来气色还不错,看了一会儿学生们的训练之后,就指出了几个问题。然后把首发阵容分为两队,让他们交换着打3对3的比赛。

八谷真理子坐在场边负责吹哨和计分。

一场比赛结束,球员们在场上平复呼吸,猫又教练看向真理子:“八谷你以前也是学排球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