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被秦始皇赐婚扶苏之后(142)+番外

作者: kono昭财喵 阅读记录

这是黎筝一开始就想好的事情。

她手里拿着这么些堪称巨大的资源,虽然可以给商队当做出售、租赁的货物等,但终究还是有无法完全消化的溢余。

还不如在这个档口作为表率,拿出来给勋贵们展示,一个真正对君王忠心的臣子应该如何作为。

她原本没有想过要将此当做筹码,摆放到嬴政面前来。

但君王长久的没有吭声,终究是让她心脏吊起到了嗓子眼。

始皇大大,应该没有拒绝她的可能吧?

作为千古一帝,始皇大大怎么可能没有做出巨大变革的魄力呢?

黎筝始终是忍不住地抬了头。

她想要看清嬴政脸上是什么样的表情。

才刚动作,便听嬴政长长叹了一口大气:“爱卿啊爱卿,寡人实在不知要如何奖赏于你才好了。如此聪明绝顶的妙计,试问有那一位君王忍心拒绝呢?”

黎筝松了口气,抬头的动作蓦然凝固。

她眼中忽地出现了些许水光,是差点落入深渊又升上天堂的喜悦。

“诶!你看你,这是做什么?”

嬴政伸手将黎筝眼角溢出的水花擦去,好笑的将人拥到了怀里,动作生疏的模仿自己曾看到过的他人哄孩子的画面。

他轻抚又拍打着怀中之人的背脊,摇着头道:“至于么,这么大的人了还哭?”

黎筝却当真红了鼻子,闭着眼,喉咙口有些哽咽。

她走过了这么多个世界,经历了如此多的人世,然而还从未对谁,对哪一个人,将自己贡献到如此程度。

只有嬴政,用唯独他一人拥有的君王魅力攻陷了她,使得黎筝满脑子就是为秦国、为自己所辅佐的君王奋斗努力。

她刚才,真的差点以为自己的心血被辜负、背叛、白费了。

真的以为自己看错,嬴政也只是个站在时代巨人肩膀上的普通人,不敢迈出那需要胆魄的关键性的一步。

黎筝恼怒地道:“陛下,既然您也觉得好,为什么刚才不赶紧采纳臣的建议?”

嬴政再度陷入了长久地沉默,不言不语,仿佛时间都为之停滞。

直到黎筝抬头,他才不由地仰头往天,真心实意地叹息道:“寡人是在想,自己怎么会如此好运。何德何能,竟会得到如爱卿这般,全心全意为秦国思考,没有半点私心的千古奇才?”

“爱卿的随意一个意见、想法,都能让秦国强上加强,仅仅只是来到秦国的短暂时光,就让秦国强了之前数倍,乃至数十倍,就连原先薄弱有所隐患的地方,也都被爱卿的举措一一弥补,扭正。”

“如此幸运的寡人,是不是太过得到上天的厚爱了?”

俊美的君王低下头,垂着眼,嘴边带着温和的笑意:“或者说,是太过得到爱卿的厚爱了。”

第79章

黎筝被嬴政真心实意的一顿吹捧, 整个人晕乎乎地走出小楼,身边都冒着幸福到有些不真实的梦幻泡泡。

她默不作声的红了耳尖,又握紧了拳头, 强自保持镇定。

难怪都说士为知己者死,要是始皇大大天天这样,她真的不能保证自己hold住。

站在原地伫立了好半晌,那双停住的脚才得以重新迈动。

捏着手中写着口御的诏令, 黎筝脚步虚浮地下了阁楼, 往与大臣们一道议事的大殿走去,远远看见走过来的一高瘦的中年男子,再一看, 这人竟是李斯。

“赵大人!”李斯礼貌而疏离地朝黎筝行礼。

时移世易,自从黎筝为了救下韩非,支持嬴政先攻打赵国而不是韩国,她和李斯两人间的关系就没有过去那么圆融。

雨夜登门拜访是没有了, 私下里谈话也少了不少。

再来,嬴政身边如今有了黎筝和韩非两个最为器重的臣子,有什么决策拿捏不定主意,大多会先问他们二人,此消彼长之下, 李斯在秦国的职位也没有历史上攀升的那么快。

如今,她、李斯、韩非三人中,竟是黎筝这个被嬴政破格提携为万户的存在职务最高。

以至于在跟李斯相见的时候,对方还要碍于礼制毕恭毕敬地朝自己行礼。

想起初见之时,李斯对自己的帮助, 和总是包含善意的喊自己“小邹大人”,黎筝唏嘘地沉默了半晌, 等到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心头还是残留着一种说不出的不好意思。

两人间,李斯仍然是那个先口的。

他万般感慨的舒了口气,而后道:“小赵大人当真高才,在下远不及矣。本以为与百官争论许久,这管理制度也未必能够投入使用,没想到经过小赵大人的神来一笔,应当是只要向陛下提出,很快就能得到实行了。”

这话颇有些明藏暗掩,没说清楚的意思。

李斯从袖口中摸出一张写着满满字迹的薄纸,递到黎筝手里。

不明所以的打开一看,黎筝错愕地张了张口。

薄纸上横平竖直,遒劲有力的字迹内容,正是为后人开启了先河,延续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现代都还在沿用的“郡县制”!

黎筝瞳孔微微一缩。

她还以为这大名鼎鼎的“郡县制”,是于大秦统一六国之后才被提出的,没想到,在六国还没有被相继毁灭的现在,就已经存在了吗?

黎筝目光凝着指尖薄纸,只觉沉重如山。

这是托举起中国两千年历史,取代“分封制”这般容易造成“国中国”不安定因素的“郡县制”!

在系统空间紧急询问了下121,终于确定,这“郡县制”的提出人正是面前这位李斯大人!

哑然了一阵,黎筝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李斯大人过谦了,您如此惊才艳艳,是黎多不及矣才对,实在不必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