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被秦始皇赐婚扶苏之后(263)+番外

作者: kono昭财喵 阅读记录

年轻的女掌事心中一阵激动,除了她所关心的孤老能够得到帮助之外,这份信还意味着她进入了少东家的视野,在未来能够得到少东家的重用,并且!

她终于得到独立接手、办理一桩大事的资格了!

心脏狂跳,年轻的女管事兴奋的将信纸压在胸口,整个人亢奋地转起了圈,她长长的衣袍因此而旋转、飘扬,好半天,才平息下高兴而激烈的情感,得以重新站在原地,看起下半张信纸所写的内容。

“这后一件事,为三件事中最紧要的一件,望卿以最认真的态度来办理这桩事情。”

女管事因为跳跃旋转而充血得红通通的面颊经过平静之后,已然有所冷却,她稍显好奇地看着这句话,心想,前两件事都是能够改变无数人命运,或者掀起多个国家民众间风波的大事中的大事,可少东家居然说最后一件,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究竟是什么事,才能让重要程度远超上头两件?

黎筝让女管事去办的第三件事,是跟汉武帝时期的羽林军一样,效仿他们的做法,将年岁正好的战争孤儿们收编组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这是在军营看到小韩之后,她心中冒出来的想法。

既然战争孤儿们无处可去,未来前途不知如何,不如继承他们父母先烈的英勇之名,到疆场上快速终结七国间纷乱非常的所有战事,还天下一个太平!

黎筝在信中写道:“吾要以最先进的训练手段,让他们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他们所到之处,将无人能挡,无人可敌!”

女掌柜看着看着,眼睛止不住瞪得越来越大。

军队!

少东家想要训练一支军队,快速终结所有战事?

那的确是重要性远超前头两个的事情。

闭目一想,女掌柜脑海中立时跳跃出好些个年龄正合适,并对建功立业有着强烈向往情绪的少年人。

而黎筝送来的信件未尽,后头还有几行。

转动了信纸,女掌事继续往下看。

黎筝写道;“卿可从邹氏商铺中调配最多,最好的人手,将候选者名单列出,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军营!”

*

将字迹完全被吹干的纸张放入信封,送到军营中传送信件之人的手中。

接下来只需等咸阳那头事情解决,君王名正言顺的将属于她的任命状下达,就可以前往秦赵两国战场的黎筝刚想找张铺子躺平,就听121在系统空间中大喊:“不好了宿主大人!战场那边出事了!”

第151章

做出一个决定需要多长的时间?

向滋啦作响的油锅中放入一个鸡蛋, 可能只需要几息功夫,而将大半个国家的青壮年编集成队,攻打另一个旗鼓相当的国家, 则需要经过漫长的战略部署,十天半月是不可能的,五到十年或还有希望。

没人不想在战争来临前夕做上足够的准备,但显然黎筝已经没有时间去完成一系列的战前布置了。

“宿主大人, 战场那边出大事了!”

仿佛是出于历史的惯性, 又或是蛮横无理的命运纠缠。

通过蜃楼,先人一步知晓未来的嬴政派往秦赵两国战场的军队在中途被事物牵绊,到现在都没能抵达战场, 而最前线那举国之力积攒起来的三十万秦军,则在将领桓齮的带领下,依照原来的历史轨迹,即将落败于李牧之手。

黎筝葱白莹润的指节抵着太阳穴, 只觉脑袋一阵一阵地泛着痛。

李牧不死,赵依旧是强国!

在烛光下看着121传递过来的战事细节,面容说不出的漂亮的少年人揉了揉酸疼的眉心,不由感叹他们秦国六代明君,代代勤政爱民, 奋斗到如今,于军事、农耕、人才方面都颇有建树,可与三代接连昏君的赵国一战,却还是打得输多赢少,战事吃紧。

实在是赵国手中握了两尊战国时代最强的将领——廉颇和李牧!

若是秦国神将白起还在, 秦国或许无需忧虑战场上的胜负。

但白起亡故许久,放眼整个秦国也只有同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能与李牧过上两招。

是以, 与其说秦国是这一时代的天命之子,不如讲四面环虎还依旧能够坚守阵地屹立不倒的赵国有着主角面相。

在拥有神将白起之前,秦国几番出征与赵国对战都讨不得好,几代明君励精图治,一再想要扩大版图,碰上赵国这个拦门虎也得铩羽而归。

可以说,如果不是赵国挡在另外几国前头,如护崽的老母鸡的话,秦国的国土面积早就翻了个好几倍了。

而如今,秦国上上下下的将领们心里也在嘀咕,这赵国四面皆是强敌,外头还要跟虎狼般凶恶的匈奴人打仗,怎么就是一直□□到如今,没有因为东南西北好些条战线而让那座屹立了上百年的国家崩塌?

黎筝看着121传来的电子情报,沉沉叹了一口气,连带着身周吹来的稍带凉意的秋风中,都有了萧瑟忧愁的味道。

嬴政派去的援兵未能抵达前线,一切恐怕就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这是要输啊!”

“宿主大人,我们该如何是好?”

121语气着急,心头沉甸甸压着的是秦国三十万大军的性命!

若与历史上的“肥之战”一般,被李牧坑杀三十万大军,那秦国必然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肃杀的风将浅黄色的军营帐篷吹起一角,夹着掉在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飘到了眉眼昳丽的男装少女面前。

女孩前额散落的发丝被风吹拂得微动,她稍抬了头,刘海下露出一双泛着锐利眸光的眼:“事到如今,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否则,这三十万人命便要填了敌国刀下亡灵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