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帐春深(144)

作者: 温流 阅读记录

二皇子亲卫和下属们瞬间炸开了锅。

元启皱起了眉头,脑海中瞬间闪过趁着沈家军的人还没来,让在场的亲卫和下属们直接把沈家祖孙拿下的想法。

只是秦琅还在这里,沈十又武力超群。

万一不成,那真的撕破脸了,连他这个二皇子都可能有性命之忧

“慌什么?”秦琅扫了二皇子一点,不咸不淡道:“沈家军的弟兄们手里都有数,知道你们是二殿下的人,不会对你们下死手的。”

话声刚落,李鸿振等人就带着沈家军赶来了。

元启见状,彻底不吱声了。

二殿下不说话,就等同于默许。

沈若锦回头道:“李将军,吩咐下去让弟兄们悠着点别出人命,但这八十军棍一定要让这些人长记性,让他们毕生难忘。”

第123章 我听夫人的

“好勒!这事老李我一定办妥。”

李将军大老远就听到他们在这‘二十、四十、八十’喊上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买菜讨价还价了。

原来是重罚这些对沈老将军不敬的皇子亲卫。

这事李鸿振可太愿意干了。

他恨不得再加八十。

人数远超皇子亲卫数倍的沈家军把人押了下去,因为人太多,府里摆不开,就在府外大街上打。

惨叫声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

“西昌使臣还在遇水城中,你们这样大肆杖责本皇子的亲卫,若传扬出去,岂不是让西昌知道我大齐军心不和?”

元启听得脸色越来越难看,扔下这么一句话,转身就要去出去制止。

“殿下且慢。”沈若锦叫住他,“正事还没说,你走什么?”

“什么正事?”

元启头也不回地问道。

二殿下现在满心都是他的人居然在遇水城挨了军棍。

军棍数还一路从二十涨到了八十。

这要是传回京城,岂不被人笑话?

沈若锦道:“我跟阿公回京受审的事。”

“你……”

元启满脸震惊地回头看向沈若锦。

二皇子以为自己瞒得很好,父皇给的那道旨意他从没拿出来过。

跟沈家祖孙说的也一直都是回京面圣,而不是受审。

回京受审和回京面圣只有两字之差,代表的意思却天差地别。

沈老将军看着自己养大的小十,在心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从他让小十离开,小十不肯走的一天,阿公就知道她会走上极其艰难的一条路。

只是小十远比阿公想象的更勇敢,更有担当。

也更有成算。

秦琅在沈家儿郎墓碑前找到沈若锦,从在那里看到她的那一刻,他就知道沈若锦会背负起沈家的一切。

因此,他听到沈若锦主动跟二皇子提起,她要跟阿公回京受审的时候,他只是心疼他的心上人,背负了太多。

于是在场几人中,除了二皇子之外,就只有陆军医最震惊,更多是气愤,他蹭一下就站了起来,“十姑娘……你刚才说什么?什么回京受审?你率兵击退西昌大军,攻下了遇水城,纵然有过,也可功过相抵,为何要回京受审?不说回京加封,怎么也不该是受审!”

“小陆。”沈老将军喊了他,“别急,回京是迟早的事,或早或晚总有那么一天的。你专心下你的棋。”

陆军医顿时:“……为什么十姑娘和老将军对回京受审这事一点都不抵触?”

“我沈十向来敢做敢当。”

沈若锦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出,能拖到现在,已经很好了。

而且她要在抢在元启拿出圣旨之前,主动提出来,这才能主导事情的走向。

她说过,要带舅舅和兄长们回家的。

小十说到做到。

陆军医见老将军也不劝劝十姑娘,焦急地看向了秦琅,“还有姑爷,姑爷你倒是说句话啊!”

姑爷秦琅点头道:“我听夫人的。”

陆军医顿时:“……”

这一家子人没一个能管管十姑娘的,这以后可怎么办?

沈若锦面朝二皇子,正色道:“先前在西州城潜入都护府,窃走虎符的是我。活捉杨万雄,勒令守城士兵放沈家军入城也是我。杀杨万雄的还是我。如此种种,若有罪,我自当回京受审。”

她说的是若有罪,自当回京受审。

但她所做的种种,都是为了大齐军民的性命,即便有罪也可功过相抵,那么回京便是她沈十问当今皇帝讨要公道的最好时机。

舅舅和兄长们尸骨已经在万英山长埋黄土,她等不到改朝换代再让皇帝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只要这天下还是姓元的在坐,就不会有皇帝承认自己有错的那一天。

沈若锦能做的,就是借助这次受审,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沈家满门英烈,儿郎们个个都是英雄。

决不能不明不白地死了。

元启却没想到那么多。

他见沈若锦自己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就不再把圣旨藏着掖着了,直接同他们说:

“本皇子的确是奉旨而来,召沈家祖孙回京受审。但本皇子一路从京城到遇水城,路上所听所见都是沈家护国护民……本皇子实在不忍看到忠臣为报家国做出无奈之举,却被朝廷问责,故而私自藏起了圣旨,想着等你们将功抵罪再拿出来。现在确实是最好的时机。”

沈若锦:“这样说来,我与阿公还要多谢二殿下?”

“诶,这是哪里话。”元启好不容易把前后的话都圆上,心底的怒气一扫而空,连忙道:“该是本皇子多谢你们守住了大齐的江山才是。”

秦琅嗤笑,心道:这二殿下,说他胖还喘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