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帐春深(382)
这次冬狩,镇北王妃也要去,安西王府和镇北王府的马车就排在一起走。
沈若锦坐到王妃的马车里,一路上陪她聊天解闷。
王妃原本是不想去的,镇北王不在京中,她忙着做生意赚钱,每次皇家狩猎,男儿们在狩猎场上争锋,女眷们就坐在一起讲京城近来的八卦传言。
因为秦琅每次做什么都能闹得人尽皆知的缘故,一直都是这些女眷口中的谈资,她们每次议论的时候,还要躲着她,怪辛苦的。
沈若锦道:“这次有我陪着母亲,母亲就没那么无聊了。”
“那肯定的。”王妃喜欢沈若锦,每次跟她在一起,就感觉自己年轻很多岁似的。
但她想了想,又说:“只是锦儿善骑射,皇家狩猎的时候不去露一手颇有些可惜。”
“这有什么可惜的?”沈若锦并不这么觉得,“皇家猎场,多的是底下人故意放置的猎物,猎着也没什么意思。”
她还是更喜欢在西疆的时候,跟兄长们一起在狂野山林里狩猎。
不似京城,到处都是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牢笼。
王妃笑着说:“这倒是,我们锦儿果真是见过世面的姑娘。”
秦琅骑马走在前面,时不时放慢速度,跟马车持平,问沈若锦:“夫人要不要出来骑马?”
沈若锦在京城的时候,出入都是坐马车,在京城之外的地方大多都骑马。
她喜欢纵马飞驰,追逐风和自由。
“不骑。”沈若锦只回了他两个字。
帝王仪仗在前,群臣随行,侍卫数千,队伍浩浩荡荡地全是人,就算她出去骑马也不能撒开了跑马,还不如在马车里待着。
至少还能陪王妃聊天解闷。
秦琅前前后后地跑,有时候给沈若锦带回来一包糕点,有时候折来一枝梅花。
御史台这次只来了一个徐大人,许是皇帝不想在狩猎放松的时候,再听言官谏言的缘故。
徐大人就看着秦琅纵马而来,很是感慨:“年轻就是好啊。”
在秦琅不知道多少次跑车厢边上送来一只淡紫色的鹦鹉的时候。
王妃看着他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忍无可忍道:“二郎,你能不能消停点?”
车帘掀起落下了无数次。
秦琅把手伸进车厢,将毛茸茸的小鹦鹉递给沈若锦,“这是我在前头抓的,不知道是谁家养的跑出来的,要是我不把它捡起来,它肯定是要饿死在外头的。”
沈若锦接过鹦鹉摸了摸,“这毛色倒是罕见,还这么小,也不知道会不会说话。”
“会说话!会说话!”
小鹦鹉扑腾着翅膀,简直有问有答。
沈若锦还挺喜欢这小玩意的,把糕点掰碎了喂给它。
小鹦鹉小鸡啄米似的吃了起来。
秦琅掀开车帘看了好一会儿,看沈若锦喜欢,心中越发欢喜。
王妃白了他一眼,直接把车帘盖上,“别来回跑了,安心去前头待着吧,马上就到西山了。”
秦琅被母亲赶到前面去,唇边依旧带着笑。
队伍出城到西山走了大半日。
午后阳光笼罩山林,满山落叶枯枝,入目是冬景。
到了猎场,随行的众人就地安札帐篷。
皇帝带着一众臣子试弓,准备策马入山林之前,特意问了一句,“沈家人都来了没有?”
“老臣携沈家众人参见皇上。”
沈毅带着沈若锦和三个沈家儿郎上前行礼,秦琅身为沈家姑爷也跟着一道去了皇帝跟前。
第333章 嘲笑
皇帝的目光从沈家众人身上一一看过去。
沈若锦一身淡紫色的大袖罗裙,没有换骑装,显然没有上场狩猎的打算。
秦琅倒是紫衣轻裘,利落得很,他是骑马来的,一路上前前后后地跑,皇帝都看见了好几次。
沈毅年老,腿伤又没痊愈,拄着拐杖来的。
然后沈家儿郎,依次是沈三、沈四、沈六,这几人来了。
沈知安已然不是先前的痴傻模样,不过还是清瘦,看着就身体瘦弱,活不了多久的模样。
沈知扬坐在轮椅上,腿上还绑着夹具。
沈知行的右袖空荡荡。
果真如暗探送进皇宫的消息一样,沈四废了一条腿,沈六断臂,沈知洲成了活死人。
元嵩作为皇帝,在听说沈家还有几个活着的时候,也很震惊,本来这些活着回到京城,沈毅不管怎么样都该带他们进宫晋见的,但是沈毅没有。
这次冬狩,若非他亲自下了口谕,沈毅也不会带这几人出来。
元嵩在见到他们之前,还有些猜疑沈家是不是故意隐瞒他们还活着的消息,在沈毅封王之后,才陆续让这些人出现。可今日真的见到他们,他又觉得沈家的儿郎们变成现在这样,着实是有些可惜的。
元嵩缓缓道:“平身。”
“谢皇上。”
沈毅带着众人起身。
元嵩转而看向秦琅,“秦琅,你是镇北王府的小王爷,也是沈家的姑爷,今日准备替哪家上场?”
秦琅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沈家。”
“哦?”元嵩倒是没想到他要替沈家上场。
毕竟镇北王和世子都不在京城,镇北王府也只有秦琅可以上场。
秦琅笑道:“父王不在,但夫人在啊,我自然要以夫人为先。”
皇帝哈哈大笑,“朝野上下都说你秦琅惧内,看来他们也没冤枉你。”
六皇子元平凑过来说:“连父皇都知道二郎惧内,看来全京城没人不知道了。”
秦琅不以为然道:“我这哪叫惧内?分明是爱重夫人,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