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球农场TOP1(297)

赵和曦:“你别看蚯蚓不起眼,实际上一条能卖好几毛钱,一盒就能卖二三十块,还属于无本的买卖,每卖出一份都是赚,一年多挣几万几十万,轻轻松松的事。”

卿孟祝发现了,现在赵和曦对做生意积极得很。

想了想,卿孟祝说道:“那先试试吧,不行我们就随时停止。”

赵和曦:“行,那我就找人安排卖蚯蚓去了。我直接在我们的网店上架,以后谁要是再问我要蚯蚓,我就把网址链接甩过去。”

“你去安排吧。”想了想,卿孟祝又说道,“你找个人专门负责这事儿,多发一份奖金也用不了多少钱,别把自己弄得太累了。”

赵和曦:“知道,我看着安排。”

卿孟祝他们公司的网店上很快上架了蚯蚓,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蚯蚓比他们想象中更受欢迎。

不仅同行,很多他们的老顾客也会顺便买点,并按照教程制作蚯蚓肥——就是将蚯蚓放在调配好的牛羊粪、烂菜叶、烂果皮等里面,由蚯蚓消化分解得到的产物。

利用蚯蚓制作肥料,对在城市里种菜种花的用户很友好,既能消除一部分厨余垃圾,也能低价获得不错的肥料,整个过程还无臭无害。

这天,顾本树打着给卿孟祝汇报工作的旗号也过来了,明显有事要跟卿孟祝说。

他们跟华夏科学院北方研究所的合作已经差不多了,下个月就能发两三篇关于“弑虫杆菌与生物导弹”技术的论文,还能申请专利,到时候他们会推出新一代携带弑虫杆菌的卵寄生蜂。

卿孟祝对这项技术只是了解个大概,并不清楚具体的研究项目,那个太复杂了,不是外行能随意看懂的。

对于快要出研究结果,他还挺高兴。

研究成果是两方面共享的,到时候专利有他们一份,或多或少都有一笔钱进账。

卿孟祝对顾本树说道:“这阵子你们辛苦了,等专利和论文下来,让和曦给你们发奖金。”

顾本树:“这阵子确实很累,不过学到的东西也很多。等生物导弹项目弄完,我们就要准备下一个项目的工作了。”

卿孟祝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询问道:“现在你是有什么想法吗?”

顾本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构想,不知道可不可行?”

卿孟祝示意他说。

顾本树说道:“之前我们研究生物导弹技术都是在卵寄生蜂上,我想,下一阶段我们是不是可以拿蚯蚓做实验?看能不能试着让蚯蚓感染高毒性的弑虫杆菌,然后进一步感染土壤中的害虫?”

卿孟祝眉头一跳:“蚯蚓与生物导弹技术?”

第151章 小獭的礼物

顾本树对“蚯蚓与生物导弹”这项技术明显已经考虑了一段时间。

听到卿孟祝问起,他对卿孟祝说道:“现在的生物导弹技术一般将重心放在卵寄生蜂上,防治的也多是鳞翅目的害虫,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偏弱。”

卿孟祝:“确实,土壤中的害虫不是卵寄生蜂的寄生对象。”

顾本树:“不仅卵寄生蜂管不到地下的害虫,很多农药也管不到,像什么蝼蛄、蛴螬、根蛆、地老虎、金针虫、根结线虫等,都很难治理。”

土壤中的害虫确实是个治理的难点,卿孟祝:“所以你想尝试让蚯蚓携带弑虫杆菌,深入土壤中感染底下的害虫?”

顾本树点头:“我想带人试试能不能培育出专项弑虫杆菌,只针对特定的害虫,不伤害蚯蚓的弑虫杆菌。”

说完,顾本树又说道:“这次和北方研究所的专家们共同研究生物导弹项目,我跟我们团队学到了很多,也有新的灵感。”

卿孟祝想了想:“那你写个报告给我吧,到时候我们开会商量一下。”

顾本树高兴了起来:“好嘞,我回去就写!”

写报告算是顾本树的老本行了,分析报告则是明春晰的老本行。

明春晰仔细看过之后,又搜索了相关数据,而后对卿孟祝跟赵和曦表示,这份报告水分不大,可以试试。

赵和曦听着明春晰的评价,有点惊讶:“看起来老顾真的很卖力了。”

当初顾本树到他们公司的时候,秉持的观念可是“绝不少拿一分钱,绝不多出一分力”,能得到明春晰这个评价,可见他现在额外出的力不少。

卿孟祝道:“可能因为我们的项目真能出成果。我周一跟他谈谈,看要投入多少资金。”

明春晰:“有需要随时叫我。”

周一的时候,卿孟祝亲自跟顾本树他们团队开会。

开了一上午会,卿孟祝听了他们团队的具体介绍,最终给他们批了这个项目,资金也批到位了,不过是分段资金,不是一口气就给完的那种。

顾本树人逢喜事精神爽,除了带领团队研究蚯蚓与弑虫杆菌之外,还弄了一批携带弑虫杆菌的赤眼蜂蜂卡过来。

卿孟祝他们给菜地换了新的蜂卡,用来防治各种鳞翅目害虫。

蜂卵孵化得很快,傍晚挂上去,两三天内基本就能全部孵化完。

孵化出来的赤眼蜂颜色艳丽,看起来有点凶,实际上也有点凶,要是不小心摸到它们,它们会蜇人。

跟着卿孟祝在田里巡视的赵和曦说道:“可惜了,赤眼蜂那么多,却不怎么传播花粉。”

赤眼蜂也以花粉与花蜜为食,不过它们不会在花朵间飞来飞去,孵化出来的赤眼蜂会在基因的催动下,拼命寻找害虫的虫卵进行寄生繁殖。

卿孟祝:“它们能祸害害虫已经很好了,不能要求它们既能干这个又能干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