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人迷光环选中了我/男朋友都在梦里(145)+番外

作者: 赵沟渠妈妈 阅读记录

“那……联系方式就,算是加了?”

江如鸣点头,“当然呀,早加了。”

李闻疏似乎犹豫了一下,问道:“……你,你确定吧?”

江如鸣问:“确定什么?”

李闻疏:“确定不后悔吗?”

“后悔什么呀?”

李闻疏组织了一下语言,才道:“就,后悔,跟我‘认识认识’。”

江如鸣猜测李闻疏大概是要争取到和她继续接触的机会或者至少要赢得她的好感才能让他妈妈满意的。她玩也玩够了,因此打算放他醒过来。

她笑着摇摇头,“不后悔呀。”

李闻疏看着她,又问了一次:“真的?”

江如鸣笑道:“你怎么老问我这个问题呀?我都说了是真的了。”

李闻疏看着她的笑容,自己也莫名其妙地跟着扬起了嘴角,“行,不问了。知道是真的了。”

江如鸣点点头,“嗯!你现在可以跟你妈妈交差啦。”

李闻疏却并未在意这句话,而是问道:“那……我下次还能见你吗?”

下次?

江如鸣回头看了看他挂在门口的浅灰色书包,脑子里回忆起李闻疏穿着围裙剥虾线的样子。

她笑着点头,“你当然会再见到我的,说不定下次我们见面的时候,你就没办法再嚣张了,还要乖乖听话给我做饭暖床唱摇篮曲呢!”

李闻疏笑了,“真的假的?听着不像是我。”

江如鸣亲眼见过,所以很肯定道:“你等着瞧吧!就是你!你还要把工资卡都上交呢。”

李闻疏:“听起来……像是对老婆才能做的事儿。”

江如鸣一下子语塞了。她想起李闻疏当时一口一个老婆的样子,稍微有点不自在。

她胡乱道:“哎呀,反正……我们会再见的。只不过——”

她用手指点了点李闻疏的鼻尖。

“——那个时候你的品味比现在差多了,非要背一个比现在这个丑八百倍的黑包,还死活不愿意换。”

李闻疏挑眉,“是吗?那我现在就得去买一个。”

江如鸣摇头:“不许买!好丑的。”

李闻疏垂眸,又问:“那……我再见到你的时候,背的到底是灰包还是黑包。”

江如鸣:“黑的,丑的那个。”

李闻疏点头,“我知道了。”

门外传来了开锁的声音,阿姨爽朗的声音穿透了门板:“我回来啦?你们饿没呀?”

随着那道声音的响起,江如鸣发觉眼前的一切开始淡去。她知道李闻疏的梦要醒了,所以很有经验地坐在沙发上等着醒过来。

最后一刻,她只能看见李闻疏近在咫尺却又渐渐模糊的脸。

那一瞬间,她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醒过来之后,她得去搜搜鲁迅的《两地书》到底写了什么。

第82章 恶作剧

周末要到了。

江如鸣收拾好行李,跟妈妈爸爸约好时间,便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在高铁站等车的时候,她无聊地在车站里乱转,看到了一家小书店。

书店里的书不多,还有一大半都是《教你学会人情世故》这种旅途打发时间的书。江如鸣只看了一眼就继续往里走,想着要是有合适的就买一本回家打发时间看。

走到一半的时候,她忽然看到书架上摆着鲁迅的《呐喊》,然后一下子就想了起来之前李闻疏的那个梦。

她当时还说要去搜一搜《两地书》到底写的是什么,但醒来之后就忘记了,还是现在重新看到“鲁迅”两个大字才想起来这回事。

江如鸣随手买了《呐喊》,一边排队等着上高铁,一边在网上搜那本书。

江如听这次也要回家,此时正在消息轰炸她。

“姐你上车了吗?”

“姐你看你看,今天外面的太阳特别好,我都拍下来了。”

“姐你这次放假几天啊?咱们出去玩吧。”

江如鸣时不时就要回一下他的消息,并没有很仔细地看搜索结果。因此,当她关掉聊天界面,返回搜索结果页面,骤然看到“鲁迅吾师”四个大字的时候,着实愣了一下。

她收敛心神,开始仔细阅读。

如李闻疏所说,这是一本书信合集,是鲁迅与他的学生许广平之间的书信合集。所有书信都是民国之时的半白话文风格,读起来并不是非常顺畅。但……

文学水平和知识储量都自认非常一般的江如鸣,也不得不在看到鲁迅在这些书信中所使用的文字的时候大吃一惊。凭她印象里的鲁迅,那应该是笔锋如剑、字字泣血的,总是不吝啬于自嘲或嘲讽别人,犀利又精准。

但书信里,这样一个文学战士却时而玩笑似的地称呼自己的学生为“广平大人阁下”,时而称呼她为“广平小鬼”。许广平会写信来向鲁迅诉说学业与时事上的思考与困惑,而一向喜欢在报纸上公开嘲讽“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就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的鲁迅,却在听到一个年轻学生愤世嫉俗、稚嫩而理想化的问题时,只是用文字写下寥寥几句无奈的——

“小鬼不要发脾气。”

……

在江如鸣不算丰富的阅读历史中,她能够肯定,她从未见过鲁迅在鞭辟时事之时用过如此温和的言语,甚至有时在信末赘述“记得晾好绣花衫”,署名为”讯“。

《两地书》……是鲁迅与他的爱人许广平分隔两地之时的书信。

他们曾是师生,后来是知己,最后是一生的爱人。

江如鸣关掉了手机,跟随者人群一步一步上车。手机还在时不时震动——那是江如听的新消息。但她暂时脑子里有点乱,没精神回复江如听。

上一篇: 全球农场TOP1 下一篇: 西北有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