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人迷光环选中了我/男朋友都在梦里(71)+番外

作者: 赵沟渠妈妈 阅读记录

江如鸣抱起了膀子,审视地看着他,心说还“伯爵大人”,叫你“不大是人”还差不多。那没听懂她“找男朋友”是什么意思就直接问她啊,竟然就那么跟所有人说出来了。真是……艺高人胆大。

“好的,那请你配合。”

她估计自己是要完成这个剧本杀才能够醒过来,所以也配合地说了角色会说的话。

白天的时候,她就听介绍剧本的工作人员说了,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剧本,但是“侦探”这一角色是没有的,“侦探”要完全空白地进入剧本,找寻真凶。

第一步,就是找线索。

江如鸣回忆了一下剧本杀的玩法,先观察了一下这道走廊里面的布局。其实一个剧本杀店,场景再大也大不哪去,走廊里只有三道门,交错分布在两边。

她一边走到离自己最近的门边,将手伸到门把手上,转头问许寒山:“这里我都可以随便进吗?”

她原本以为作为被侦查对象的“伯爵”会多少阻碍她的工作,但意外地,许寒山完全没有抗拒,反而亲自掏出了口袋里的一串钥匙。

他笑眯眯道:“当然,我的荣幸。”

他替江如鸣打开了那扇门,自己自告奋勇地推开,对她道:“请进,侦探小姐。”

江如鸣站在门口谨慎地往里边看了看,发现这竟然是伯爵的卧室。

虽然空间不大,但剧本杀店也很高端地配备了完整的“房间”家具,看上去跟宜家一样。

她走了进去,问道:“我都可以随便检查,是吧?”

许寒山站在门口,表现得一点也不担心,甚至还弯腰回答道:“是的,你随便动我的卧室。”

江如鸣从床头开始找起,第一眼就在床头柜看见了一个本子。她打开,发现是伯爵的私人日记,但内容没什么特别的,只是记录“今天天气很好”“今天阳光很亮”“今天阳光不太亮”之类的废话,江如鸣翻来翻去,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

床上只有一个人睡过的痕迹,衣柜里挂着一排男人的衣服,清一色都是黑的,有长有短。桌上的烛台积累了厚厚的蜡油痕迹。

她翻找了半天,也没找出有什么不对。

江如鸣只好出了第一个房间,在许寒山一脸“你看我就说我是无辜的”的表情下,走到了第二扇门门前。

她扬了扬下巴,命令道:“开门。”

许寒山却忽然挑了挑眉,毫无预兆地凑近在江如鸣耳边道:“喂,我好不容易当一次伯爵,你就暂时给我一——内内的面子,让我爽一回嘛。”

他举起手,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了很小的一段距离。

江如鸣觉得他的语气似乎跟自己很熟稔,不太确定自己跟他是什么关系。但她转念一想,许寒山似乎是那种熟不熟都可以作出一副跟你很熟的样子的人,所以也就不纠结了。

她抬手打掉了许寒山送到自己面前的那只手,眯了眯眼。

“开、门。”

许寒山无奈地站直,听话地用钥匙开门。

他皱着眉头嘟囔道:“白抽到这个角色了,怎么还是给你当三孙子啊……”

江如鸣没管他在自己嘟囔什么,开了门就率先进去了。

这是一间……杂物间。杂物间里堆满了没人用的木箱、废弃的家具、甚至还有一大堆完全没用过的蜡烛。

江如鸣粗略数了数那些蜡烛的数量,不由得问道:“你是什么时候搬过来的?”

许寒山靠在门边,回答道:“上上周。”

“才两个星期……”

她皱眉道:“你是蜡烛贩子吗?为什么要囤这么多蜡烛?”

许寒山噎了一下,无奈道:“我是伯爵!很有钱的那种老贵族!什么蜡烛贩子……”

江如鸣觉得很奇怪,就听许寒山解释道:“咳咳,我这个人呢……怕黑,所以晚上蜡烛点得很多,就比较费一点。”

怕黑?

伯爵还有这个特质?

江如鸣一时之间也想不出有什么不对,只好出了杂物间,走到第三个门边。这回不等她开口,许寒山就非常狗腿子地凑过来拿钥匙开门。

“来来来,我给您开门。”

江如鸣一推开门,就愣住了,因为门后不是一个房间,而是一道楼梯,通往……地下层。

第43章 地下室

江如鸣还记得,这个剧本杀的简介里说过,伯爵有一个谁也没进去过的地下室。

她想到这里,猛地回头看向许寒山。

许寒山就站在她身后,施施然将钥匙揣回口袋里,无所谓道:“怎么了,不下去看看?”

他的态度太轻松了,江如鸣一时之间不敢确定他是不是真心的。

“听说,伯爵的地下室经常会传出奇怪的声音?”

她试探了一句,仔细观察着许寒山的表情。

许寒山扶着墙,闻言夸张地叹了口气,道:“不过是小老鼠小蟑螂小蜘蛛小松鼠小毛毛虫的声音,其实我也很烦。”

江如鸣听他满嘴跑火车,就知道这地方绝对有鬼。这个剧本杀所有的关键点都在这个地下室。

她问:“我能下去看看吗?”

许寒山也跟了进来,顺手在背后关上了门,笑道:“当然可以。我说过了,你随便查探。”

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对江如鸣道:“不过,地下室里常年没有人来,蜡烛都是熄灭的。我得先进去点亮蜡烛才行。”

作为一个剧本杀也玩过不少的玩家来说,江如鸣立即察觉到这个行为背后肯定有问题。她跟着伯爵进了通向底下的楼梯,一边走一边发现这地下室跟她想象的并不一样,这并不只是一个“室”,而是完整的地下一层。

上一篇: 全球农场TOP1 下一篇: 西北有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