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离婚后我带娃芶着致富了(411)

作者: 我也曾是村花 阅读记录

还可以冶心练气,增强记忆力和观察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力和自信心,优化气质,调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总之,好处多多,没有半点坏处。自古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写一笔好字,犹如一世为人。

而学习吉他,纯粹是属于一种生活乐趣,学习之余放松心情,娱乐生活也非常重要!

和任课老师见了面,选好了上课所需的文具和乐器,商定了课程表。

她们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上课,上午下午每门各一节课。直到开学后暂定周六下午各一节课。

开学以后再根据学校的教学课程灵活调整,陈红先给于洋交了一学期的学费。

她们选择了三人小班教学,学费一千五百元。如果需要老师一对一辅导,每节课一小时,课时费一百元。

娘俩现在处于小白状态,决定加入三人小班,也比较一下别的孩子的学习进度。

慢慢调整,不行再换课程或者老师。娘俩没有经济压力,也都想的开。合适不合适,总得试试呗!

只有试过才能知道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也才能发掘出真正的爱好来。

现在只是慢慢地接触了解阶段,听说兴趣培训机构的水也挺深,总有试错的机会。

等娘俩拎着一大包书法教材走出培训中心的时候,却不知身后的两位小美眉正在和培训老师在窃窃私语。

“两位老师,这个叫于洋的孩子你们可要上心点,他家的家庭可不一般。”

书法老师是位五十多岁的男老师,他摇了摇头,“我可不管他是什么家庭,孩子是那块料,我就好好教。

不是那块料,我也会早早的劝退,免得浪费彼此的时间,我对任何孩子都是一视同仁。

他家要是嫌我严厉,可以选择换个老师,我是有获奖证书的,不愁没学生挣不着饭吃。”

说罢,扭头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吉他老师是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长的普通没有任何看点,属于扔人堆里就找不出来的那一卦。

“那我可真得注意了,越是有钱有势的人,家里的孩子越娇惯,这样的人最难伺候了。

上学期教古筝的韩老师就是管学生太严,得罪了人,被闹腾的丢了工作。

像我们学音乐的人没那本事出名,也只能指着干培训,教学生挣口饭吃了。

家里有老有少的,可不是当年的愤青了。想反抗也没那个勇气喽!

好在咱们培训中心比较正规,我们也能稳定的工作。

可不兴没事找事,能把学生好好的送出去,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

两个服务人员美眉听了这话不住的点头,虽然她们年轻,还没有家庭负担。

可在培训中心干了几年,也见识到不少的社会险恶。

有能力送孩子来学兴趣特长的家庭,最次也是小有家资。

以势压人,狗眼看人低的人她们见过,不干人事没事找事的人她们也见过。

现在的培训教育也不好干,有一些滥竽充数的培训班搞坏了风气,有的家长有偏见和疑问她们也能理解。

但是她们单位可是办了十几年的正经单位,直属教育部门领导的。

就这样还有一些不讲道理,没有素质的家长经常闹事,她们干服务的也不容易,天天处理和客户的矛盾和纠纷等对外问题。

…………

陈红开着她的大奔,按照老师的推荐去乐器店买了一把吉他。

娘俩都是大老抠,任店主磨破了嘴皮子,欣赏完各种价值十几万、几万的精美吉他。

最后也只是买了一把入门的基础款的面单木吉他,花了两千多块钱。

就这样于洋还咬牙切齿心疼的不行,“妈妈,这琴也太贵了,买那把几百的不行吗?

我还不会弹呢,先买把便宜的学习用,等我学会了再买把好的也行啊!”

陈红看着店老板牙酸的样子忍不住好笑,赶紧交钱拿琴走人。

她怕于洋再多说几句,她们娘俩会被店老板轰出去。

就这样陈红也听到了老板嘴巴里不住的嘟囔:“开着奔驰买这么便宜的琴,真没见过这么抠唆的家长。

还想买几百块钱的,都是烧火也点不着的玩意儿,那能弹吗?

连孩子也都这么小气,肯定是暴发户!怎么会是娘们带孩子来买乐器呢?

要是带孩子来的是老爷们,肯定会舍得花钱给孩子买把贵点的好琴。

真是娘们当家,房倒屋塌!老娘们真没见识!学费都舍得,买把琴却舍不得花钱了。”

陈红装着听不见,拿着琴领着孩子出了乐器店,直奔斜对门的文具店。

书包,文具都挑选了一个遍,又买了一大包练字的纸,这里的纸虽然不如培训中心给的质量好,却胜在便宜。

在家没事的时候练字用用还是可以的,笔墨陈红按店员的推荐也买了一些。

如果于洋用不上,她也可以没事的时候私下练练,不求成什么书法,过年能写个对联自家贴也挺好呀!

陈红现在自我感觉良好,反正她在济南闲着没事,也想学点本事呢!

没准她会比儿子学的好呢,这也都是说不定的事儿!

第247章 带儿子串门

娘俩开车满载而归,回家做饭。

到家后于洋就开始拨弄着吉他弄出叮叮叮、咚咚咚的声音。声音清脆却杂乱的很!

陈红也不管他,开始做娘俩的午饭。蒸米饭,红烧鳗鱼,小炒羊里脊肉,再做个榨菜肉丝汤。

娘俩吃的也挺香,边吃饭陈红嘱咐于洋,“小宝,住楼房和住别墅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