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离婚后我带娃芶着致富了(475)

作者: 我也曾是村花 阅读记录

陈红也没什么精神,自己回来一趟,工夫却搭在来回的路上了。

周末只有一天半的时间,光坐车乘飞机就得五个多小时,半天时间白瞎了。

自己心急也没用,除了做两顿饭,真干不了多少活。

“行吧!玉米收了除了留下喂鸡鸭的,其余都让村长叔给储存起来。

我家地里的品种好,把你们几家的卖掉,留我家的粮食和花生。

不管是人吃还是喂鸡鸭做饲料,营养都比你们种的好。”

陈红忽然想到,自己家的庄稼都偷偷浇过空间水,品质肯定比普通的庄稼好几倍不止。

小峰听了陈红的话笑了,“这话你不说我们也会这样做的。

我爹和我大爷都说了,花生还要用你家的留种呢!

可惜玉米是杂交的,不能自留种,我爹还说让你明年找关系,把咱们几家的种子提前买好。

上次大爷在你家地里拔了两墩花生,结果可多了,含油量也高。

红暑扒开也看过了,一墩也没少结,都结了十来块。

你家的庄稼都长的很好,我爹说明年的红暑也用你家的留种育苗。”

陈红:那是,都是浇过空间水的!

品质就是不逆天,那也比普通品种好吃的多!

想想当普通红薯卖掉挺可惜的,她灵机一动,对小峰说:

“小峰兄弟,我家的红薯可是农科院推出的新品种,不管是蒸着吃还是煮着吃都又甜又糯又香,而且吃了还不烧心。

挖出来当普通红薯卖挺可惜的,你回头看看,找那靠谱的,冬天合伙去市里卖烤红薯呗!

那玩意儿除了个大炉子,也没啥本钱,鲜地瓜才几毛钱一斤,烤熟了,卖两块五,利润多大呀?”

第302章 转变思维卖烤地瓜

可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早出晚归,还能回家睡觉,卖一斤一斤的现钱,也不怕要不上工钱来,多好!

到时候咱家出地瓜,找个人合伙,或者是直接雇人,卖烤地瓜买卖小利润大,一冬天下来,可不少挣钱。”

小峰从来没想过卖烤地瓜能挣大钱,在他的印象里,干这活的都是穿着破棉袄的村里老大爷。

站在风雪交加的街头,哆哆嗦嗦地守着人高的铁筒土烤炉,颤抖着声音一声声吆喝:

“烤地瓜,又香又甜的烤地瓜!烤地瓜,卖烤地瓜嘞,红瓤的烤地瓜!”

还挣大钱?怎么看也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

“真能挣钱?”小峰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怀疑。“那为啥卖烤地瓜的打扮的都跟要饭的似的?”

陈红也很是不解:“难道是怕被人抢钱,或者是破棉袄更暖和?

不过穿什么是人家的自由,咱只关心挣不挣钱的事!

生鲜红薯才几毛钱一斤,烤熟后折三成水分,一斤出七两,成本也超不过一块钱。

卖两块五一斤,利润率百分之一百五十,比炒股来的更稳更快,谁不干谁傻!”

小峰心里一盘算,也被这巨大的利润吓了一跳,不解的问陈红:

“这样说卖烤地瓜还真不少挣钱,那为啥干这买卖的人这么少呢?”

陈红若有所思:“这可能就是卖烤地瓜的都打扮成要饭的原因?”

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大秘密,小峰不住的点头,

“还真是的!陈红姐,人家这是悄默声的闷声发大财呢!

卖烤地瓜还真是个好买卖,你看,本钱小,利润大,还没啥技术含量,是个人都能干,啥风险没有!

秋收后我就找人干,要是行的话,把玉生哥(小豪爸爸)和玉勇哥(王新爸爸)都叫回来,冬天我们几家的红薯都不卖了,全部留着卖烤地瓜。”

上了飞机,陈红心里还乐呵着呢!小峰能认识到干买卖比种地挣钱多,这是个很好的意识转变。

村里人都习惯了惯性思维,有人出门打工,适龄的男女壮年人也都跟着出去打工。

村里现在有人卖干货挣了钱,又都一窝蜂的晒干货卖干货。

今年村里出租房屋的,带游人出海游玩的,卖土特产的都不少。

却也有了不重视山地的苗头。这次回村,村长忧心忡忡的和她唠叨,村里人今年对地里的庄稼都不太上心了。

有些人甚至准备明年山地都不种了,这让村里的老人们都很担心。

想当年开这些地多不容易啊,那么多人赤手空拳上阵,那时候没有机械,全是肩扛手抬,土方和石头都是用人力干的。

开完荒养了四五年,这些地的产量才稍如人意。那些年,村里人都是靠这些地里种出的粮食才没饿到肚子。

以前为了多收粮食,生产队甚至把卖不出去的海鱼埋进地里沤肥。

而现在,为了晒以前他们看不上眼的,用来喂鸡鸭,用来沤肥的小鱼小虾小蛤蜊,反而要把良田撂荒!

这是他们这些老人做梦也想象不到的事!虽然他们也知道现在种地除去种子、肥料、农药和人工,并不挣钱。

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要是不种地了,吃粮全指望买,他们是真的心里不踏实!

陈红在想,如果小峰今年冬天烤地瓜的买卖成功了,明年村里的山地肯定不会被撂荒的。

以村里人爱跟风的习性,明年冬天他们于家村也许会成为胶东最大的烤地瓜村呢!

回到济南,陈红的生活方式忽然就放松了。

除了接送孩子,就是进空间干活,再就是一周三节的外语网课。

这些对陈红来说,都非常轻松,被空间改造过的大脑和体质超强的,记忆力超高,体力更是怎么用也用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