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离婚后我带娃芶着致富了(509)

作者: 我也曾是村花 阅读记录

收割完,一铺一铺摆好在地里晒干,利用晚上的时间,把电线拉进空间,连上脱粒机脱粒。

忙活了十来天,陈红一共收获了一千五百多斤花生,一千斤黄豆,绿豆五百多斤。

另外玉米收了三千多斤,谷子九百多斤,最令陈红欣喜的是,她收获了两千多斤稻谷。

这是她第一次在空间种植稻子,而且还没整水田,只是种了两亩地的旱稻。

看旱稻的谷穗饱满度,收获的稻谷不少,相对来说也算是丰收了。

她也捏了几粒谷粒嚼了嚼尝过味道,米香味还不错,具体煮米饭味道咋样,她还不知道。

好米的特征不仅仅要有香味,还要能吃水,经煮劲道有嚼劲,才是真正的好大米。

陈红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开着奔驰车,每次每种粮食只拉五六十斤,跑遍了市郊十几个村子。

总算是在这些村里的粮食加工坊,把这次收获的粮食,除留出的种子,其他的都加工成了玉米面、大米和小米。

加工成成品的当天晚上,陈红家就吃上了自己亲手种植的粮食。

她蒸了一锅豆面玉米面两掺的窝头,煮了一锅小米绿豆粥,煮了六个咸鸭蛋,炒了个大白菜炖猪肉。

娘俩吃了顿纯粹的农家饭,香的于洋连连称赞:“妈妈,不是说玉米是粗粮,都用来做饲料喂猪喂鸡鸭吗?

这玉米面捏的窝头很好吃呀,真是越嚼越香,不就菜干吃,我也能吃下两个,比白面馒头可香多了。

再喝碗出油的小米粥,感觉胃里很舒服呀!

妈妈,我是不是吃的太多了?难怪别人说干力气活的人吃的多呢!

其实这话说错了,是玉米小米粗粮太香了,让人忍不住吃多了。”

陈红慢条斯理的嚼着窝头,细细品尝着新收玉米和黄豆混合产生的奇妙味道,浓浓的豆香和清甜的玉米香融合在一起,确实特别香。

“儿子,这就是新粮食的香味呀!妈妈小时候,每年新粮下来,家家户户都去抢着占碾推磨,加工粮食。

就是想吃上这么一口新粮食的味道,这不光是新粮食香,更代表了农民辛苦一年的收获。

农民最不容易了,以前看天吃饭,下了一年力,又是翻地,又是播种,又是除草除虫,最后又是抢收。

老天爷给长脸还能有个不错的好收获,万一老天爷翻脸,白出了一年苦力,欠收绝收也不是啥稀罕事!

妈妈小时候,就想着长大了进厂当个工人,旱涝保收,月月有工资领。

万万没想到,还不等我们长大呢,厂里的工人都下岗了,又时兴应聘考试签合同了。

当工人没啥前途,又时兴做生意挣钱了。农村人难呀,要本钱没本钱,要门路没门路。

挣点钱还不够四处打点送礼的呢!在城市生活,竞争不过城里人,能打开局面的人,不是狠人就是特别聪明的人。

可这样的人才有多少,大部分都成了你姥爷这样,在城里人眼中打工的盲流。

让人看不起,挤公交都排在最后,怕沾到别人身上灰尘。”

第331章 天生的劳碌命

于洋吃饱了,放下饭碗,听妈妈讲古,时不时的还会提出他的疑问。

“妈妈,依你这样说法,小峰叔、玉生大爷、玉勇大爷他们,现在都是在城市里打工,在外面当盲流?”

陈红点头:“是呀!所以说他们挣钱不容易,做为农村出来的孩子,你们更要努力学习。

要知道你们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汗珠子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要知道珍惜,要懂得感恩!”

于洋严肃着一张小脸,“妈妈,我会写信告诉王新和小豪这事的。

我们一定好好学习,考大学挣大钱,给你们养老,让你们享福。”

陈红笑的不行:“儿子,妈妈对你说这些事,不是想给你为我们养老的压力。

妈妈是想告诉你,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有一技之长,有一个人生存的能力。

要想生活的好,就要比别人多掌握些知识和技能。

其实依咱家现在的经济条件,你就是啥也不干,也能好吃好喝一辈子。

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褔,吃老本是不行的。

没本事的人,守成也是需要能力的。没本事没能力,给你座金山银山你也守不住。

所以你唯一的出路还是学习!学你喜欢的,愿意学的所有本事。

妈妈也不会拘着你学啥,在完成基本文化课的同时,你觉得对啥方面感兴趣,爱学啥学啥。

只要你喜欢,愿意认真学习,妈妈一定想办法请老师教你。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门知识、技术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学到极致,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儿子,你知道吗?

你的智商要比一般人高,妈妈相信,只要你认真学,啥也难不住你的。

但是妈妈强调一点,黄赌毒咱说啥也不能沾,违法的不做,犯法的不沾!”

于洋瞪着大眼睛看着妈妈说话,不停的点头,“妈妈,我记住了!我长大了要当兵!

对了妈妈,学吉他对当兵没啥用处吧!要不你给我找个师傅,我去练武吧!”

陈红揉了揉儿子的脑袋,笑着对他说:“儿子,你没看电视吗?现在有句话说,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别着急,先把周爸爸教你的军体拳练好再说。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战,科技战。

再好的身手功夫,也扛不住现代武器!你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能考上国防大学,既能当兵,又能研发出有大杀伤力的高科技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