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190)

作者:羽春 阅读记录

恰好, 今晚家里就吃菌子。

陆杨好久没换口味, 晚上拿笋子、咸肉,做了个腌笃鲜。谢岩心疼他最近又瘦了些,说什么都要杀鸡, 正好炖鸡汤。

两个都是汤,怎么下饭啊?他就拿菌子炒了白菜。

店里新上的山货,他们都吃上了。

晚上来敲门的人都是走后门,过来一瞧,嘴里都馋,陆杨话赶话的捧两句,原来来买笋子的人,都搭着买了些山菌回去。山鸡也卖了一只。

今天还没记账,银钱先放着,吃完饭再说。

鸡汤还没炖好,已有香味飘出。他们一家人坐灶屋里吃饭,房间都太小,吃完被褥都是饭菜的味道,不合适摆桌吃饭。

陆杨盛了一碗腌笃鲜吃,饭就不用了。

他最近饭量小,就喜欢吃点热乎的汤菜。汤要少一点,配菜要多一些,尝个味儿。

他每天还要喝药,药炉在家里煎煮不合适,每天都在后门外的小巷子里生炉子,熬药的时候,人坐门槛上。

这太熬人了,陆杨想把炉子拿到他们屋里。他们屋里没放食材,也没囤货,被褥沾点药味就算了,反正他身上也有,谢岩习惯了。

天天熬药,街坊邻居看见也要说晦气。

“娘,阿岩,我想过了,要是有人问起家里谁生病了,你们就如实说,就说我身子不大好,吃几贴补药,好怀孩子。”陆杨说。

这是正常的,大家都想家里孩子多多的,怀不上,生不了,就会着急。他补补身子,旁人不会当病,还会讨问方子,问问成效。

赵佩兰跟谢岩都说好。

谢岩想把院子里清扫一番,分割三头羊肉,后院血腥气浓。

黎峰说下次过来,就在寨子里收拾了再拿来,他们这地方小,又住人,天冷还好,天气热起来,要生虫生病。

院里是泥地,没法拿水冲,冲多了没法走路,陆杨想了想,决定把地翻一翻。

就两张桌子的地界,拿铁锹铲走沾血的地皮,埋到底下,时间长了算沤肥的。

既是肥料,就等明天陆林和张铁来上工再说,让张铁铲回家算了。

他们每天都有灶灰铲出来,往上填填也行。

这事不用谢岩办,陆杨跟他说:“明天我俩要去拜访一下鲁老爷子,羊腿都留出来了,你晚上再把小册子检查一遍,我们明天过去说事。”

刻印册子是大事,这头不行,他们就要去找书斋合作。

以他们现在的条件,直接去找书斋合作,谈不出好价。书册没有销量在前,陆杨再怎么谈,有个状纸压在衙门,金老板都能不松口。

他就想迂回一下,先找鲁老爷子合作,这头刻印要一阵,到二月里开始售卖时,他们官司都结束了。跟金家兄弟的人情告一段落。

那时再看销量,销量少,引不起注意。那就算了。

销量大,鲁老爷子的小作坊忙不过来,顺势就能去找金老板。

话说在前头:“我以前厚着脸皮找他学本事,是喊过干爹的,后来他不让叫,但我还是把他当干爹敬着。生意不成,还有金老板托底,羊腿就当孝敬了。”

万不能甩脸色,说难听话。多年情义比金重。

谢岩不会这样的。他最多没什么表情,或者有些失望。

饭后,他们睡得稍晚一点,陆杨为着喝药,每顿饭都吃得很少,消消食,就要喝药。烧水的事谢岩来办,让娘歇会儿。

陆杨喝饱了,不好蹲身,就洗碗收拾灶屋。

洗漱妥当,就能上炕睡觉。

谢岩坐炕上,检查他的小本本。

最近忙,第二册还没写,他抽空看了书,又写了些例题出来。

他会写文章,最近心境转变,分析之时顺带梳理从前所学,一时技痒,也写了几篇作文。

他念给陆杨听,陆杨听不懂。

陆杨的学识,就比白丁好一点,识得一些常用字,懂一些道理,这种成篇的文章,别说听懂了,谢岩跟他细说,他许多典故都不知道,又要往里问。

谢岩好耐心,他往深了问,谢岩就往深了讲。开始会解释词义,告诉他这个字怎么念,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连成一段话又是什么意思,写在这里,用到了什么典故,有了这段典故,这段话的潜藏意思是什么。

后来他就会先说典故,当个故事讲给陆杨听。

因为他发现陆杨到了夜里,精神不如从前好,学东西也耗神,不如听个故事,直接睡觉。

陆杨又好学,没入睡前,总会嘀嘀咕咕问,他问,谢岩就会说。没问的,谢岩就不说。

陆杨就会挑他错处:“你是没有长进,还是对我没有耐心?以前还会说的,这才几天啊?”

谢岩通常会选择亲他嘴巴。

犯困的陆杨很柔软,对他没什么防备,倦倦的,懒得动弹。被亲了,也就睁眼瞧一下,嘴巴多被舔咬几次,他就会少说话。

他觉得他嘴里有药的苦味,不适合亲嘴。喝药以来,他跟谢岩亲热都少,感觉自己苦苦的,不好吃。

胡乱聊几句,他就睡着了。

炕还是烫,夜里谢岩来回挪窝,次日起得早。

可能是搬来县里,开始新生活的缘故,谢岩起来早,精神却不错。

他先去灶屋,和娘一起揉面,把馒头和花卷蒸上。

昨天陆林下工之前,紧赶着包了一笼包子。这个时节耐放,今早一起蒸上。

包子有了,可以晚点叫陆杨起来。

今天是第二次挂幌子,谢岩不叫他,自己去前面卸门板,和丁老板打了个照面,借来梯子,把幌子挂好。

两家相处不错,他俩说话次数却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