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213)

作者: 羽春 阅读记录

陆柳非要给他:“他是他,我是我。我给你买吃的,你不吃吗?”

这话说的, 陆杨还怪了:“你们几个较什么劲?”

陆柳觉着他们没有较劲, 嘿嘿笑两声,把铜板塞到陆杨手里,再跟两个爹说一声, 就把围脖提拉上去,遮住半张脸,跑出去上了骡子车,跟黎峰一块儿回寨子。

黎寨人从前都住在山下,什么节气都不玩火。

春节都不会放鞭炮,怕引发山火。

黎峰跟陆柳说:“我们以前,都是门口放大木头梆子,差不多时辰,就出来使劲儿敲。谁家敲得响,谁家来年就旺。有一年,有人拿铁盆敲,隔天还被寨主骂了。说他惊扰了山神,那年祭拜山神的祭品,让他出了一半。”

新村盖起来后,还没在新村盖房子的人,也都爱到新村来玩。

人都住得近,出了门,到处都是人,夜里可以多点些灯笼,随找什么地方蹲一堆,都能热闹起来。

这两年房子越盖越多,夜里越来越热闹,连带着中秋和元宵两个挂灯笼的节日都热闹起来。

但按照黎峰的说法,也就是亮堂一些,别的没什么了。

陆柳对亮堂一些的节气也很好奇,他从前在陆家屯,还没见过亮堂的夜晚呢。

没想到,今年的元宵节,寨主跟几个老猎户商量着,凑了几样彩头,让寨子里的年轻人玩一玩。

他们回到新村时,各处都准备好了。

顺哥儿还参与了组织,兴奋得小脸发红,过来跟哥嫂说元宵节的彩头。

“魁首有一把弹弓,用鹿筋做的,我看了,是一把小弹弓,给小孩子玩的。第二名就是两斤山鸡肉干,第三名是三斤野柿子。比的是射箭的本事,下午好多猎人拿了弓箭出来比划,到处找地方练靶子。我也跟着去了,一把弓箭都拉不开!不过我问了寨主,要是第一名有两个怎么办?他说,那就赤手空拳打一架!哈哈哈,今晚肯定很热闹!”

陆柳还没参加过这种活动,听着也兴奋起来,回头看黎峰:“大峰,你去玩吗?”

黎峰技痒,想去玩一玩。

顺哥儿说:“拿第二名就好了,我想吃肉干!”

陆柳则说:“第三名也好,我馋柿子!”

他俩对视一眼,觉着这两个名次没差别,到时可以找人换着吃。

黎峰说他俩没出息:“不能拿第一?”

他俩都不想要。家里没有小孩子,要小弹弓做什么?放着不能吃,又不能穿的。

黎峰想要得很,伸手在陆柳肚子上摸了一把。

“说不定已经有小崽了。”

陆柳害羞,拍他手背:“你不懂。”

骡子车停到三苗家,黎峰今天过来没带家伙,借三苗的旧弓箭使。

三苗下午开弓练过,找黎峰探话:“大峰哥,你想拿第几名?”

黎峰说想要小弹弓。

这就是第一名。

三苗撇嘴:“你现在又没孩子,拿第一做什么?随便玩玩算了。”

黎峰就问他:“你想拿第几名?”

三苗搓搓手:“来都来了,肯定是奔着魁首去的啊。”

黎峰:“……”

可真行。

这消息下午就传回了山寨,山寨的人好多都来凑热闹,他跟三苗这儿聊着天,外头陆柳跟姚夫郎也碰面了。

姚夫郎带他去“荡秋千”。

晚上比射箭,射的是火苗。

固定靶是桌上摆着的蜡烛,说射哪根射哪根。蜡烛不动,火苗熄灭,得分最高。蜡烛倒了,火也熄了,次之。余下不算分。指一号蜡烛,射中二号蜡烛,也不算分。

寨子里的汉子几乎都会拉弓射箭,准头暂且不提,上山的猎人,都要会射活靶子。

所以又拿麻绳挂竹灯笼,一根麻绳两盏灯,连绵十几根,道两边,让人拉绳子晃悠,让灯火动起来。也叫荡秋千。

蜡烛在竹灯笼里缠住了“脚”,除非剧烈摆动,一般不会倒。他们选了避风的地方做赛场,不能让风把蜡烛吹熄了。

陆柳还没玩过这个,过来抓着绳子试了试,难度不高,他想玩。

顺哥儿看他有人搭伙,就去找朋友搭伙。

寨主不让老猎人欺负人,年过三十都不能参赛。

年轻人多,好不好的,都要来凑热闹,好些媳妇夫郎都报名了。

陆柳问姚夫郎:“你不报名玩玩吗?”

姚夫郎是在山寨长大的,会拉弓射箭。

姚夫郎才不去丢人:“等会儿我们努力荡秋千,别人的灯火全灭了,咱俩的不能灭!要让他们好看!”

陆柳又问:“那大强来射箭,我们还努力吗?”

姚夫郎伸手挠他腰:“越来越坏了!”

陆柳倒是坦诚:“等我家大峰来射箭,我就不努力了。”

姚夫郎眼珠一转,跟他说:“那你就是看不起他,他响当当的名号要砸你手里了,别人都说他走夫郎的后门!”

陆柳没听懂姚夫郎一语双关的后门,稍作思考,道:“那我还是努力吧。”

要参加荡秋千,要付出劳动。

场所都布置好了,就差点蜡烛。

隔一会儿就要去补个火,他们这些人就拿着火折子满场跑。

静靶子是给大家闹着玩的,也是筛选一些凑热闹的寨民。

这处好几个地方都搭了台子,难度最高的,是在两家院墙之间摆的台子。

一根窄木条横在中间,蜡烛密集,间隙只有两指宽。烛火有光圈,一根根的重叠,多看两眼就眼花了,不仔细看,又无法辨认要射的蜡烛。

黎峰就在这边射箭。

他来得晚,上场晚,陆柳忙过一阵,抽空过来看,只见他抬手间就拉弓,手臂平举,箭就飞射而出,几乎没有瞄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