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256)

作者: 羽春 阅读记录

这次没拿山货,东西太多,不方便拿。只有一小框刺猬菌和虫草花。这是黎峰受谢岩委托,帮忙打听的货。

余下的,他就拿了一小坛酸萝卜。

这东西开胃,陆杨病恹恹的,说是没胃口,吃不下东西。带一坛萝卜给他,看看能不能增增食欲。

一行人走在路上,总共六辆车,途经别的村口,碰见些人,都问他们是做什么去。

做生意的,不怕吆喝。

黎峰说了卖酱料、山货、春笋和野菜:“下回带着货,到你们村子里转转。今天赶着去县里,就不停了。”

大道上经过几天日晒,土地干巴,行在路上尘土飞扬。酱料万不可在路上开封。

山货都是谢岩指定要的,野菜不多,是陆柳给陆杨捎带的。余下只有春笋好卖。

从村口到官道上有段路程,道上的人不多,为几个散客停留不值当。应声宣传一句就算了。

到了县里,他们往小巷里走。

人多车多,会把巷子拥堵住。

他们车子不进铺面后院,在门口停着卸货。

卸一车货,车走一辆,约好在城门外汇合。

县城这几天有考试,各处人多,挤得很。

黎峰想跑一趟东城区,去鲁老爷子家问问,不跟他们一道回去,委托三苗和王猛帮他把酒捎带回寨子,旁的货物,他就自己拉。

酒就在隔壁铺子,照价拿了就行。

县里人多,车子不好过路,黎峰就想走去东城区。骡子车要暂时停在他们铺子里。

他跟陆杨碰面,各样货物过称交代,只有春笋和酱料是生意,余下都是人情。

陆杨也有东西给他。他给弟弟留了肉丸子和炸豆腐。

黎峰要出去跑一趟,他也做了提醒:“你问问鲁老爷子有没有旧雕版,差不多能印就行了,价格会低一些。他们家以前也去外头卖书的,雕版肯定有存货。”

只是手艺人,不好丢了手艺。卖书是需要大成本的买卖,也不一定卖得好。

他们有活干,就干活。没活干,才出去卖书挣挣外快。

黎峰应下了,跟他道谢。

有陆杨的人情面子在,鲁老爷子很好说话,黎峰上门说了来意,拿了十页的雕版回家。都是图画的。

在废纸上印出来给他过眼,有几幅图画还是黎峰没看过的。

旧雕版便宜不到哪里去,使用次数少,上面又是图画,一页要一百文钱。十页凑一两银子。

黎峰记得,酒坛子外头,都有“酒”的字样,这肯定不会是一张张的写,也是印的。

他想着,他们寨子里的货,能不能也印个招牌呢?

这事可以想想。

在书生考试期间,跟读书有关的东西,都在涨价。

只考一天,笔墨都涨价三成。没几天就会跌回去。

黎峰就在鲁老爷子这里买了纸墨,顺道买了一把裁纸刀。

跑完这头,他到陆杨的铺子里,多买一些花生带回去,再把骡子车赶出来,去把米面油盐拿一些补货,就能回寨子了。

这回过来,寒暄很少。

双方都忙着挣钱,赶着时辰。

回到寨子里,黎峰闲不住,这些东西都帮着理顺,晚上吃顿好的。

肉丸子和炸豆腐他单独拿到屋里,让陆柳放着慢慢吃。

这东西数量不多,陆杨留了几天,就惦记着给陆柳,家里四张嘴,分一分就没有了。

放在屋里,陆柳可以吃好些天。

陆柳没放,跟黎峰分着尝尝肉丸子和豆腐,就拿到灶屋里放好。

一家过日子,分不了那么清楚的。

他们灶屋都敞着,只有一个灶、一个炉子,没谁吃独食。

他还找了油纸出来,给黎峰装了五个肉丸子,放到他的小包里,明天一起带着。这个吃起来也方便。

油纸是包糖用的,每回买糖都要攒着纸,可以包别的食物,正好用上。

今晚夫夫俩都克制着没说太多话,也没吃鸡。

黎峰怕说多了,陆柳会哭。陆柳怕说多了,耽误黎峰休息。

等清晨,天蒙蒙亮的时辰,黎峰吃过早饭,就带着二黄出门,和王猛、大强一起上山。

他走了,陆柳的日子还要继续过。

有点浑噩,明明数着日子,问起今天初几,他却懵懵,答不出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寨子里有很多人怀上了孩子,姚夫郎就是其中之一。

他带了红鸡蛋,过来给陆柳报喜。

陆柳摸摸肚子,为他高兴,沾喜气,把红鸡蛋吃了。

吃的时候眼泪直流,怎么他没怀上呢?

都是大峰不努力,等他回家,要好好说说他。

第79章 大炮仗

县试前后, 铺子里都在忙。

越临近考期,城里人就聚得越多。

考生有大几百,有家人陪同的大有人在。

再有凑热闹的摊贩, 人往一处走, 财往一处流,衙门口、县学外,被戏称为金窝窝、银窝窝。

陆林跟他爹爹和两个兄长,出去卖炒面粉和散装瓜子花生。

他嘴皮子练出来了,在外吆喝的词儿一串串的。家人跟着学, 加上周围很多摊贩都在叫卖,气氛感染之下, 不吆喝的人反而奇怪,互相都比着嗓子。

是人就要吃喝, 这几天,陆杨的花样馒头也卖得好。

寓意好,样式特别,个头大, 用料实在,三个一组,金榜题名, 只要八文钱。

小包子让价,四文钱三个。四文钱的包子,八文钱的馒头, 叫四平八稳。馒头包子加起来有六个, 叫六六大顺。

铺子所在的地方,离县学较近,张铁空出手, 就要回来背馒头出去卖。小包子则装在竹篮里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