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259)

作者: 羽春 阅读记录

二月的生意,包子馒头和酱料山货都撑起了半边天。

山菌的生意稳定了,每天都有人来买,百姓家能吃得起的菜不多,山菌算一样。

尤其是低价的山菌,晒成干了,轻轻的不压秤,很多人都是半斤半斤的买,人多了,总数就起来了。

笋子可惜了,气温转暖就跌价。

春笋明明很鲜嫩美味,却卖不出冬笋的价格。只卖三文钱一斤,胜在量大。

这些他是有收货价的,按斤论钱。

熟客带动新客人,再有最近县里人多,酒楼饭馆都满客,对菜量需求大,他这里不知是哪个好心人做了宣传,后院的整车春笋,都被人一溜拉走了。

今天给分一些出去,铺子里还剩小半筐,晚上再来人,就留不住了。

月中时,谢岩说会回家,这都十七了。

陆杨想了想,把笋子搬到灶屋里留着自家吃。

等他家状元郎回家,也吃点时鲜。

酱料的生意相对稳定,他让拉春笋的铺子捎带了几坛走。

等过阵子不忙了,他再弄个试吃小摊,扩扩名气。

上次的试吃小摊都说尝不出味儿,还是要大口吃才好。

既然要大口吃,他就要收钱了。他想好了,弄拌面来卖。

一碗拌面,收个五文钱,挣个辛苦费。

自家不亏,也能扬名。还能吸引面馆老板来谈价。

他拿算盘一样样的加,这半个月,铺面利钱将近六两。

以他们家铺面开门的年份以及规模来说,这是个很了不得的数字。

陆杨以前跟人聊过,街边小铺子,一年能挣一百两,都是大大的赚了。

他这铺子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可以挣到一百两。

一百两能干很多事情,至少供读他家状元郎完全没有问题。

他们家租房子住也没问题,还能攒出银钱,以备不时之需。

陆杨正盼着呢,突然眼前黑了一瞬,猛然惊觉他是个有病的。

家里养个病鬼,比读书还耗钱,一百两就不够看了。他吃药,一年就要吃个三十六两。

把药膳的银子加上,能翻倍。谢岩还一直想买年份好的人参。

哎!

没劲。

陆杨合上账本,到门外左右张望。

谢岩紧赶慢赶的,在铺面关门之前,从前门回家了。

他一路跑回来的,眼神极其兴奋激动,两眼比天上的星星还亮,脸上一片红意。

他体能没练出来,跑动一阵,血气上涌,脑门都冒汗了。

“杨哥儿!我明天不上课!”

声音很大,也很哑。

陆杨把他牵进屋:“你跑出去跟人吵架了?”

谢岩脑袋连点,问一句,还更兴奋了。

陆杨顿时来了兴趣,给他倒茶喝。

开店铺,要有规矩。

开门的时辰、关门的时辰,最好稳当一些。不能让熟客吃闭门羹。

眼下还没到时辰,他们在铺子里坐会儿。

谢岩在发汗,坐下以后身上狂冒汗。

发丝里都有水汽,湿漉漉的。

陆杨见状,有些急:“怎么了这是?你跟谁吵成这样?”

谢岩擦擦脸,擦一些汗,又有热汗往外流。

陆杨连忙喊“娘”,让她帮忙烧些热水:“给阿岩擦擦身子!”

家里包子一直在蒸,锅里热水有,灶眼里的热水都咕噜噜的打滚儿。

要热水,立马就能盛出来。

谢岩这一身实在难受,就跟陆杨说:“是好事,我今天追到袁集家里去骂他了,他没话说,跑出来打我,还好我跑得快。等我擦擦汗,待会儿跟你细细说。”

陆杨歪头:“……?”

真是厉害啊,这才几天啊,都敢追到别人家里去骂了。

这还是他家那个柔弱可怜又无助的小状元郎吗?

对他来说,只是几天的成长,对谢岩来说,是厚积薄发。

村中事务解决,压他肩膀上的巨石被锤碎。再来读书,他一时被人怼懵了,回过神,记起以往种种,知道利害,也知道读书人怕什么,还筹备了将近一个月,县学找不到人,他就追到别人家里去。

反正都是要骂,要让他们走到哪里,都能听见对他们文章、文才的议论,追到家里骂,效果更好!

谢岩去擦身子,陆杨守着最后的关门时辰,在前门转悠。丁老板站门口,习惯性把梯子往他家铺子推,让他收幌子。

陆杨愣了下,才笑道:“谢谢老哥,您真是客气,就这两天,我也有梯子了,以后就不用借了。”

自家有梯子,别家开门关门都要方便一些,不用看他的时辰,不然搬来搬去麻烦,还要把梯子留外面等一会儿。

丁老板跟他说两句客套话,问他:“生意挺好的吧?”

陆杨嘿嘿笑得很是开心:“挺不错,大卖特卖!”

丁老板也乐呵呵的,笑得脸上的褶子一层层的,陆杨收了幌子,他还在门口张望。

他是很省的老板,自家夫郎平时盯着酒坊那头,很少来铺子里,他则铺面里照看。

铺面还有个掌柜,平常管事。等他忙别的,才接他的班,迎来送往。

二月十七,下午考试结束,考得好不好,没出考场呢,学生们心中就有数。

他今天要多开门一会儿,陆杨上门板的时候,丁老板都在吆喝卖酒了。

陆杨真是佩服他,搭着问一句:“要不要来点花生米?”

丁老板稍作思索,点头了。

关门之前,他从陆杨这里买了三十斤花生,照顾了一下生意。

陆杨还怕他买多了,毕竟他这十天了,连带瓜子一起,也就卖了八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