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344)

作者: 羽春 阅读记录

陈酒不觉得有什么。他家里宠着他,他没什么累活重活,灶屋里这点事都干明白了。

陆柳特地给他留了座位,他俩挨着坐。

陈酒跟别人关系都不亲近,还是挨着他好。

陈桂枝看看席面,说:“还是太仓促了,再有个凉菜差不多。”

二骏夫郎笑道:“哎,是我没想周到,该拿几个咸鸭蛋过来添菜的!”

陆柳听见咸鸭蛋,两只耳朵动了动。

嗯,咸鸭蛋,鸭蛋,怎么这么熟悉呢?

他看向二骏夫郎,他记得捡鸭蛋那天,二骏夫郎也在,黎峰还去找人说话了。

陆柳眨眨眼,好像明白了什么事情。

那个鸭蛋,可能是大峰想要他捡到,所以他才捡到了。

他听着小铺子那头传来的说笑声,隔着墙壁窗户,往那边看了一眼,脸上盈出笑容。

都说在一起久了,会变得平淡无趣,对方身上的某些缺点也会放大,变得难以忍受。从蜜里调油,到相看两厌,只需要柴米油盐从中调调生活的苦辣滋味。

但他和黎峰在一起,是越处越喜欢。这样粗犷的汉子,却有着难以言喻的细心。黎峰永远都是做得比说得多。

两人凑一处,情话都没几句,来来去去腻腻歪歪,都是那么些话。可他的事情,黎峰都放在心上,从不邀功。

陆柳吃一口菜,越过桌上人影,依稀看见院子里新铺的石子路。

就像这条石子路,它铺在脚下,那么平常,又那么踏实平稳。

他没大的本事,做不了路,开不了山,他希望他是清风、是山泉、是个白面馒头、是件小棉袄。可以解暑解渴,吃饱穿暖,日日作伴。

第102章 贤内助

谢岩舔了舔唇上的汤汁。

陆杨问他是什么味道。

谢岩老实说:“甜、鲜。”

陆杨又问:“好喝吗?”

谢岩点头:“好喝。”

陆杨再问:“以后还想喝吗?”

谢岩想喝的。

陆杨笑眯眯道:“我从府城回来后, 还给你炖汤喝。”

谢岩苦了脸。

陆杨依然是一副笑脸,问他:“好男人应该怎样?”

谢岩有深刻的思想觉悟。

他挺直腰背作答:“好男人应该做夫郎的贤内助,不能做夫郎的绊脚石。要做夫郎背后的男人。”

陆杨凑近他, 循循善诱:“你是好男人还是坏男人?”

谢岩大声说:“我是好男人!”

陆杨故作惊讶:“哇, 真是爽快,舍得我啊?”

谢岩的腰背塌了,表情苦哈哈,把陆杨的话拿出来说。

“我们都是有大事要干的人,不能黏糊糊的。你要去府城, 我不拦你,但你要照顾好自己, 药要吃,人不能太累。我也会好好读书的。”

陆杨亲亲他。

亲他的唇角、嘴巴, 又用舌尖在他嘴里舔卷。

确实是甜的。

谢岩还想亲一会儿,陆杨就松开他,起身收拾食盒:“我盛了一罐鸡汤出来,你捎带给财神爷。”

谢岩坐炕边, 抬手擦擦嘴,跟他闹脾气:“乌平之不用喝鸡汤。”

陆杨说:“我还想找他借个伙计用用,你先把鸡汤给他带过去, 过两天我好说事。”

谢岩就答应了:“行。”

早上匆匆忙忙,聊几句,黏一会儿, 谢岩就背着书包, 拎着食盒,去私塾上学。

陆杨在家把灶屋收拾好,然后去西屋问赵佩兰:“娘, 我今天要出门一趟,你自己在家怕不怕?要不要去铺子里?”

前两天,阿青叔来交夏税,带了两个亲戚过来,是两个小哥儿,才十六岁。

人很勤快,干活爽利,嘴巴不太伶俐,需要好好教。陆杨看过,把人留下了。

如此一来,赵佩兰就可以不用天天去铺子里了。

陆杨还放不下,每天早上都是把谢岩的伙食料理好,家中杂务收拾收拾,再去铺子里。

早上会帮忙包些包子,顺道带带陆林。午饭过后,他就会出门办事了。

赵佩兰今天不去铺子里。人多了,她在哪儿都不得劲儿,这阵子都在家里做针线活。

她把陆杨的话听进去了,眨眨眼的功夫,就到了五月底,一年过了一半,要抓紧把夹袄、棉袄都做出来。

陆杨让她把门关好:“我中午不回来吃饭,您记得做饭吃,别挨饿。”

赵佩兰送他到门口,看他要用两条腿走,还说:“要么把马车留家里,你每天都要去铺子里,他们要用,都来得及。”

陆杨想走走,一刻钟的路程而已。

把马放在铺子里,他们省得喂。

这间房子没有马厩,进门就是三间屋子围着院墙,四面空地都少,看着更像是分户放竹竿,好晾晒衣裳。

私塾附近的房子,就这德行。一般百姓,尤其是县里百姓,也不养牲口。

他照例,出门先往铺子里去。

他没特地搞邻里关系,平常见面打招呼,事情不急就停下来唠两句,附近人家都见过了。互相都有所了解。

这条巷子有六座民房,加他们家,一起住了九家。能在附近住宿读书的,都是秀才。单独租房的几户都是中年秀才,孩子都遍地跑了。

谢岩房子租得大,私塾又贵,平常跟人碰面次数少,跟邻居们都不熟。

陆杨又不炫耀名次、成就,只说夫君姓谢,大家一般叫谢岩谢秀才,喊陆杨叫陆夫郎,平常倒也相安无事。

他铺子里卖菜的,每天下午回家,他都会多拿一些。

眼看着要蔫吧的菜,他满巷子问问,谁家要,就拿走。

如此一来,他们两口子平常不在家,娘那边有事,招呼一声,邻居们会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