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355)

作者: 羽春 阅读记录

乌平之家是年租的铺面和摊位,花钱多,胜在省心。

货在后院里暂存,他们拿簸箕,一样摆一些出来做样品。

码头的生意热闹,开市了,手里的货不够卖的。

没开市之前,也跟守店一样,是熬日子、等人来。

陆杨上回过来,是看客,这次过来,他是卖家。

他喜欢观察。码头的商贩讲究一个气氛,某某老爷买了多少斤货,会大声唱出来。这会吸引很多目光。

这里鱼龙混杂,明明很乱,很多小毛贼混迹其中,出门在外,要保护好钱袋子。可商人们似乎并不怕在这里显富。

伙计跟陆杨一起守着摊子,跟他说:“这些摊子的老板都不好惹,他们要做长久的生意,不会坏了码头集市的名声。很多商人都是拿了一批货,直接就上船走了,这一段路安全,没人能劫货抢钱。至于水匪,运河这么大,碰见是运气不好,来不及报信的。”

除非是早早确定了行进路线,总之不会是码头吆喝一声的事。

陆杨表示学到了。

他们逛府城的这几天,其实也是等待。

登高楼已经推出山珍菜色,那是府城最大的酒楼,码头这里定有商人去吃过。

陆杨稍作思考,没急着找托儿,让黎峰带着三苗各处走走,他则去找老熟人——那个药贩子。

黎峰带了许多书来卖,这几天在街上走着,他搭着卖出去了五十多本,到了码头这儿,他都不用找客人,哪家摊子前面没有生意,他来问一问,基本都愿意买。

码头这里暗娼多,这伙人做完生意就会躺进温柔乡,书卖得很好。黎峰还嫌不够。

三苗看着眼热:“真是捡钱啊,我觉着我编几双草鞋,在这儿也卖得出去。”

黎峰点头:“对。我转了一圈,别的山货不好弄,可以摘些瓜果晒干,这里靠近码头,都是长期在水上过日子的人,他们补给的时候,应该是买米面时蔬肉蛋多,果子不会多。”

果子还很贵。

晒成干,老板肯定舍得吃。

就跟贵价山菌一样,做贵老爷的生意。

三苗连连点头:“晒皂豆也能卖。”

他们年年都会去山里摘皂荚,能看见的都摘了,自家留一些,再卖一些到县里。

说起皂豆,黎峰就摇头了。

“利薄,累人,不值当。”

皂荚树有刺,这个活不轻松。

皂荚的价不高,卖到县城就行了。

大老远的拖过来,挣个毛尖尖,真是闲得慌。

三苗尴尬挠头:“看来我不是做生意的料。”

什么草鞋、皂豆,都不够赔钱的。

黎峰说:“皮料也卖得出去。”

他们的皮料是来自猎物,不如草原商人多。

要是养殖能成,肉不好保存,皮料也是大生意。

哪怕是兔皮,几张兔皮缝制,也能做皮袄。兔子的味道比羊轻,穿身上舒坦。

王猛说:“还能攒鸡毛做鸡毛掸子呢。”

三苗笑死了。

黎峰踢了王猛一脚:“让你动脑筋,没让你顶嘴。”

王猛也笑了起来。

他们乐呵呵逛着,突然发现陆杨在别人的摊位上,跟人聊得火热,走过去一听,才发现陆杨早不吭声,又干了一件大事。

陆杨上次在药贩子这里买了一根根茎受伤的人参,他们那天攀谈颇多,他记得这个药贩子说过,他们会从山里收药材。

既然会从山里收药材,那到他们的坟头山收有何不可?

陆杨对外,不说坟头山,只说西山。

他也不贪,黎寨都分地了,现在很多人在种田,全部去靠山吃饭,会出大问题。

他就让药贩子列几样山里特有的、他们手里也相当稀少的药材,等找到了,就从老家捎带过来。

以后都在这个码头做生意,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肯定不会蒙人。

这药贩子说了几样药材,陆杨还要他给个样品看看。

“老哥,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们守着这座宝山,就认得一些菌子果子,要是识得药材,家里多一样添补,哪至于跑这么远来折腾?您给个样品看看,最好能教我们炮制,不然再好的药苗苗,送到府城都蔫吧了。”

看样品可以,教炮制不行。

陆杨跟他挨着磨嘴皮子,“我们肯定不会卖给别人,也不会做这个生意。做什么生意不需要门路?我们药材都没认几样,都说了,是稀罕药材,只能是卖给你,你行个方便,我们挣个小钱。”

药贩子还没见着他们的药材,依然不松口。

恰好黎峰过来,听见了一些,跟陆杨对视一眼,陆杨低声问他:“你手上有没有好药材?”

黎峰还有几根人参没挖,在深山做了标记。

他说有几根,这药贩子哼哼了一声,当他是骗子。

黎峰再跟他说人参苗的样子。人参叶子会随着生长形态变化,黎峰找到的这几株都是六片叶子。

他之前挖过一根,那时候他还不会认叶子,就想着深山老林好货多,说不准黄精都是大家伙,没想到挖了人参。

药贩子再问问他周边植物、环境,黎峰一一说了。

这贩子说:“这山很深啊。”

黎峰点头:“对,是深山里,以前是无人区。我们几个去哪里闯生活。”

再问问,他们还猎到过鹿。

鹿茸也稀罕。

这贩子还是不愿意教炮制之法,只问黎峰认得哪些药材,他从中选了几个,下次能见到人参或者鹿茸,他就列单子。

三苗嘀咕了一句:“不早说。”

药贩子一问,才得知这鹿才打到没多久,鹿筋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