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379)
哎!
他牵着陆杨进去,去花园找凉亭,让门童再帮忙递个话,请乌平之到花园凉亭来吃饭。
他相信,乌平之那么机灵,一定不会来的。
而乌平之来了。
谢岩两眼瞪着,好一阵无言。
陆杨把菜端出来,米饭盛好。
勾芡的麻婆豆腐,每一块都沾着酱汁,卖相就很诱人。
豆腐多,配菜就多,肉末和辣子完美炖到汤汁里,每一勺都能吃到。
中午就这一道菜,半碗米饭一勺豆腐,拌饭吃,很下饭。
陆杨还泡一壶毛尖过来,给他俩喝。
谢岩看乌平之吃得很香,不说什么了,也抓紧吃饭。
他还想跟陆杨聊天,不管乌平之在不在,他都要说话。
他问陆杨:“中午这么热,你怎么想起来给我送饭吃?”
陆杨知道他想听什么,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是甜话。
“因为我知道你惦记我,想着我,我特意过来瞧瞧你,你高兴不?”
谢岩喜滋滋的,“高兴,不过你说得对,天太热了,下次别来了,我晚上就回去了!”
乌平之听得牙酸,都咬不动豆腐了。
他看向陆杨:“真没别的事?”
陆杨真的没事。
他就是来看看谢岩,顺道帮他维系一下摇摇欲坠的友情。
乌平之吃不下去饭了。
“早知你没事,我就不来了。”
陆杨笑道:“有什么不来的?我们搬家后,离私塾这么近,还说让你常到家里吃饭,你一直也没来。你不好意思,只好我来了。”
乌平之笑道:“不是不去,真是没空。”
他指指眼底两只青黑的眼袋:“我恨不能在这袋子里也装满学问。”
他给陆杨敬茶,让他多担待。
“府城之行,我是没法子陪同了,到时找个书童跟谢岩一起去。书生上学带书童很常见,府学也一样,这个没事。”
陆杨早没读书,谢岩又是这样的性格,他们没办法找书童。乌平之愿意帮忙,最好不过。
突然提到府城、府学,谢岩情绪有些低落。
陆杨又给他剩饭夹菜,让他再添一碗。
陆杨还哄他:“你要是愿意,我能陪你一起去。”
谢岩心里愿意,理智上拒绝了。
路远颠簸,实在太累了。
把家里娘亲安顿好,他也不好让陆杨跟他一起折腾。
这顿饭吃完,乌平之就回学舍,看看书,再歇个午觉。
谢岩跟陆杨在凉亭多坐了会儿,聊些有的没的。
似乎是为了让陆杨安心,他今天说了很多以前不会说的话。
“男儿志在四方,总不能成天腻在家里。就算我们事业相同,目标一样,也有个里外之分,你会应酬,我也有朋友,总不能时时相聚团圆。我都想明白了,你心里有我,我会记挂着你,这就是天天在一起了。”
陆杨单手支着下巴,两眼看着他,说:“我找机会,要好好治治你身上的酸气。你最近读书多,操心少,又呆呆的了。哪用想这么多?都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都是正常的。到什么时辰办什么事,在一起的时候,就好好腻味,你想考状元还是熬鸡汤,或者想说说话,玩一会儿,我都陪着你。不在一起的时候,你就收收心。阿岩,你这个钻研劲儿,放到读书上,我会更高兴。和我说话,可以直白一些,不用那些感悟、理解、什么书上说、古人云,你就说想我,我就满足了。”
谢岩很警惕“呆”。
他能区分语境里的词义了,这不是打趣,他要小心了。他不能再跟从前一样,只沉在书中世界,不知真实。
谢岩表情严肃许多,认真应下。
“我知道了,我会注意的。”
陆杨不与他多说,让他回学舍歇个午觉,这样下午的课才有精神上。
陆杨说:“我回家也睡觉,你放心吧,下午这阵铺子里不忙,我到晚饭之前回去支应支应就够了。”
谢岩送他到私塾外面,目送他走远,返身回学舍。
乌平之收拾好床榻,已经入眠。
谢岩轻手轻脚,坐到床上,从腰带上解下一只香囊,把里面卷起的、带着血手印的田契拿出来看。
时隔七个月,这个血手印带给他冲击感丝毫不减。
科试之后,他开始教乌平之乡试文体。
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套路里的微小试探。
这些试探很轻微,从考生对某件事的看法,某道题的论述,以及他的处事倾向,就能决定去留。
在乡试这里,文体有别,对考生的得分要求却没那么高。不犯大错就行。
所以进士又是万中取一。这是所有题目的综合考验,要有才情,要有文思,要适合当官,也要思想端正。
乌平之最大的问题,源自他的“商人思想”。
因商人地位低,他生长环境使然,加上成长的路一直与之有关,是压迫里变得成熟,对权力有了渴望。
这种思想,注定他在为民请命、为君分忧之上,会有一些偏见。他的立场很有问题。谢岩教他,改不了,也要装。
可以装。
谢岩想,乌平之可以装,他可不可以装呢?
谢岩认为是可以的。
没下场之前,他不知道乡试题目难不难,但跟这些书生相比,这个题目,他很轻易就能拆解。
他的问题,在于实践不够。想装,也不知道装什么。
谢岩将问题记在心里,把田契收了。
晚上他回家,等到洗漱回房后,他跟陆杨说起这个,问陆杨有没有什么建议。
陆杨一时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