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386)

作者:羽春 阅读记录

丁老板说着,又笑了:“哎,我前三十年是看透了,我儿子出生以后,我又没看透了。这不,紧赶着送他去读书。要说人啊,还是不能想太多。自他读书以后,我的舒坦日子是没了。望子成龙,多美的梦?累死了!”

陆杨笑道:“奔一奔嘛,小侄儿考个秀才功名出来,家中都大不一样。你们有家业,他再得个功名,以后不说继续考,慢慢再养些书生后代,门庭也能换。”

丁老板就是这样打算的,他说:“实不相瞒,我连秀才都不敢想,祖上八辈都没出过读书人。老哥哥我也是读过几天书的,真是读不进去。就这样慢慢学着吧,不想读了,就去酒坊学酿酒,干劳力活。干熟了,能料理酒坊了,再来铺子里学学怎么做掌柜的,这辈字不愁吃喝。”

人生出路多不胜数,不用执着一条。

陆杨拱手:“老哥哥豁达。”

丁老板乐呵呵的:“不如你。”

两个人吹着笑着,到了陆家屯。

陆杨有阵子没回家了,先见两个爹。

是亲爹,就介绍给丁老板认识,也让丁老板到他们家里喝茶。

收粮的事,让伙计们忙。

两个爹见了他,很是高兴,看他带了大老板过来,还想支持他的生意,把家里的几袋麦子卖了。陆杨让他们收着。

“家里没多少,都留着吧,老哥哥买得多,我家这点也不够数。”

陆杨叫丁老板一声老哥哥,丁老板就要叫陆二保和王丰年一声叔叔。他俩哪里能受大老板的礼?丁老板拱手一回,他俩连着拱手十几次,把丁老板都整懵了。

到底是生意场上混出来的人,这便不管了,他不动了,陆二保跟王丰年就自在了些。

大伯家很快来人,阿青叔带着大松哥过来的。

来得好,陆杨给他们带了一包碎布料子,给大伯家未出生的小孙孙做百家衣。

农家衣裳都没几身,百家衣难做,找别人凑布料都惹人嫌。

一般手上阔绰些的,就会去裁缝铺买碎布料,论斤买,没法挑,都灰扑扑的。

陆杨是去店里挑过,都是颜色鲜亮、摸着软和的好料子。里面还有些大的碎料,是他家里缝衣裳时多的,手巧一些,前后两块拼一处,能做一身小衣裳出来。

苗青拿了料子,真是不知说什么好。

他们跟陆杨熟悉,是源自利益。在往来里,不知什么时候交了心。

陆杨总惦记着他们,他们又不是石头做的,长久以往,也会惦记着陆杨。

陆杨回来一趟,又是带着好事来的,还记着他家怀孕的儿媳,苗青眼圈有些红,“你真是爱操心,这点事还要你记着做什么?”

陆杨笑嘻嘻的:“这还是小事啊?添丁大喜!等孩子出生,我还要来吃酒呢。”

苗青赶忙说:“一定,一定,等孩子出生,我让二柏去县里告诉你!”

寒暄两句家常,就说起收粮食的事。

他们家的地也就十六亩,和张铁家一样,就卖个一千斤。

余下的,各家亲戚都要来,他也不给谁家说话,就让丁老板看,谁家粮食合适,就把谁家的粮食买走。

刚晒好麦子,各家有人手,牛车驴车都能用,可以一溜儿把麦子送到县里去。

陈家湾和黎寨就不去了。

陈家湾那边,陆杨没有熟人,不需要特地照顾。

黎寨路远,跑一趟太累。再说,黎寨有营生,地里粮食只是添头,不用上赶着拉拔。

中午在家吃饭,两个爹宰了一只公鸡,炖汤来不及,陆杨做了一顿炒鸡,给料理了。

苗青让陆柏过来添菜,给送了半条草鱼。草鱼很大,一整条他们吃不完,给陆杨送来的是有鱼头的部分,鱼身腹都在,肉厚刺大。他们炖个鱼头汤,余下的切块腌制,做了煎鱼块吃。

另外炒两个时蔬,蒸个鸡蛋。

这一顿就是农家饭了,让丁老板将就吃。

这伙食在县里也是顶好的,丁老板吃得很好。

他是做的酒生意,今天没拿酒过来,下午带粮食回县里,他让陆家屯的人带两坛子好酒回村,一坛子给陆二保,一坛子给陆大河。谢他们兄弟款待。

这事陆杨还不知道,他忙活一天,冷落了弟弟,回城以后,都没去铺子里,径直往家中赶。

陆柳今天没出门,就在家里待着。

他跟赵佩兰相处有些尴尬,还好两人都想友好相处,各自拿着绣箩,能凑一处叽叽咕咕说好久。

陆柳针线活还不错,细密紧实,基本功扎实。他绣花只会几样,劈丝不错,这是以前缝补衣裳时,为了省线练出来的。绣花不用整根的粗线,要劈丝,劈多少,有讲究。

赵佩兰从前没干重活,缝补绣花她做得好。陆柳愿意学,她就教陆柳怎么绣。

陆柳想绣梅花,梅花是冬天开的,一朵朵小小的、红红的,他在年画上看过,很漂亮。他给哥哥做的是冬季的靴子,适合绣梅花。

赵佩兰拿纸笔,给他画样子。

她学画比学字早,很早的时候做绣娘,会先画出粗略的绣样,这样下针有准头。

挺多厉害绣娘不用画出样子也能绣,她没练出来。

陆柳看她画出来,拿手上比着瞧,很是喜欢。

纸张软,等墨迹干了,可以蒙在鞋面上看。

赵佩兰跟他说:“一般是照着鞋样来画,你刚开始学,可以画不同样子的图,放在鞋样上比划,看多了就熟了,以后就能拿炭笔在鞋样上做记号了。”

陆柳知道用炭笔做记号,他平常是用来标记缝线的位置。每个人的脚长、脚高不一样,比对比对再去缝,穿着合脚一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