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513)

作者: 羽春 阅读记录

陆柳:“……”

原来他以前在别人面前叨叨叨大峰的时候,那些人露出无语表情,是这个心情。

陆柳顿顿,没忍住又笑了,真是各人有各人的缘分。

天晚了,他不留,要回家了。

陈酒喊住他,说:“我让王猛留意母羊,到时给你送去。”

陆柳搬家的时候,不能带着奶娘走,孩子还没断奶,他又喂不了,需要一只母羊,路上不断奶,到了府城,再看是请奶娘,还是喝羊奶。

黎峰不在家,这事他惦记着。娘还说等过阵子,黎峰回家了,让他出去问问。不行就去牲畜行买一头。没想到会是陈酒记得这事,让王猛去办。

陆柳很惊讶,心上有些说不明白的情绪流过。

他不喜欢陈酒,要说矛盾,也没多大的矛盾,他只是不喜欢欺负过他的人。

时间磨去了很多痕迹,他往前回想,不大记得当时的情形了。就觉着好感慨,感慨些什么,他不知道。

从陈酒家告辞,他提着灯笼走在小路上。

石子路被修过了,是大强挑土填过,说是方便姚夫郎出门玩。陆柳走在上头,也得了方便。

他还记得,上回跟黎峰从这条路上走的时候,也是夜里,脚底硌得发酸。他想黎峰了,走在路上,踩到一块凸出的石子,硌到脚底,都感到惊喜。

到家洗漱休息,两个孩子都哄睡了。陆柳拿着小书看。

他的三本启蒙书都翻烂了,早已烂熟于心。

他没检验自己会不会背,每天给宝宝们读一会儿,都是拿着书。晚上,他会看会儿书再睡觉。

他记得他跟黎峰在炕上学习的样子,那时候真的好困好难熬,靠着骗小孩的动力,才坚持了下来。没想到现在习惯成自然。

陆柳翻看数页,到桌边研墨写信。

他的信逐渐变得有条理,不会东一下西一下的胡乱写。

有条理的信,不如杂思有趣。

陆柳写完一封信,看看内容,觉着无趣,他会再写一遍。

他就是不适合写文章,适合写一些碎碎念的家常。

他跟黎峰说这几天都干了什么。

黎峰的生辰是三月二十七,他不在家,陆柳也提前买了礼物,没法再弄别的。

他那天想做个长寿面,或者蒸个寿包吃,犹豫很久,一天都没精神,总惦记着。黎峰还活着,只是离家远而已,他自己弄出来,怀念个不在家的人,显得好不吉利。

这样熬到了晚上,陆柳实在熬不住了,就去灶屋煮面条吃。有肉有蛋,还是用鱼汤熬煮的,是黎峰喜欢的口味。

黎峰不在家,他不用把长寿面放着干等。他帮黎峰吃了,算他沾喜气,陪黎峰过生辰了。

除了这件事以外,陆柳就写了他今天怎么过生辰,写了“就吃这个”,把他能写的笑声拟声词都写上,表达他的笑意。

再说今天跟娘聊了什么,他为此发了什么愁。

陆柳在信上写道:“真是自寻烦恼,他俩连话都不会说呢。我想到这个,又笑了一阵,觉着不如想想你。”

墙壁上挂着他俩的画像,姿态亲密。

小卷轴上有他俩的小像,是黎峰嫌弃的没有什么可画的东西。

陆柳一天要看好多遍,他跟黎峰说他习惯了,不会哭了。但他没说,他的想念是不会少的。

这些话,他能写在信上了。

过不久,他们就能常在一处,黎峰不会这样频繁的两地奔波,他写出来没关系。

黎峰常离家,他们成亲以后,黎峰出去的日子,比在家里多。可家里处处都是黎峰的影子。

陆柳去喂狗,就记得他刚嫁来时,黎峰带他去给二黄吃认爹饭的事。也记得二黄的亲事,还记得黎峰想抱养狗闺女的原因。如今狗闺女都长大了,它爹却没怎么跟它玩过。

他去上茅房,还记得刚黎峰讨价还价的事,纠结一天能上几次茅房。

到灶屋做饭,会想到他念着黎峰的点点滴滴。那时候做饭都是开心的,他还为家里断粮发过愁。

去菜园里,还会想到初生的嫩芽。他在菜苗冒头的日子里,等到黎峰下山。那天,他知道了他怀孕的事。

走到院子里,踩着平坦的石子路,就记起黎峰铺路的样子。

杂物间里好像还有鸡苗和兔崽在似的,那个被草席竹席围着的浴桶也有故事。

回到小铺子里,他记得他们那时的欣喜激动和对未来的期盼。

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多,陆柳的生活里却满是黎峰。

这些东西写下来,化作陆柳对这个家的不舍得。这里有他们美好的回忆。

搬家会迎来新生活的,陆柳很期待。他同样不想忘记来路。

还没离家,他就开始想念故乡了。

四月初十,黎峰他们回家,在县里转转,拿了护心镜和狼毫毛笔。

这次黎峰没留几天,要紧着跑勤快点,把小马带到府城去。再拿些薄袄走带上。

到陆家屯,他把岳父们的冬衣和厚被褥也捎带上了。

陆二保和王丰年都很恍惚,明知要走,真到要走的时候,他们却反应不过来。看黎峰收拾东西,他们问了很多府城的事,大多是城内开支。

住哪里,贵不贵?吃什么,贵不贵?现在都好了没有?他们不急,可以来年再去。

黎峰手上没停,只让他们再等等。

“你们可以跟亲戚们知会一声,舍不得谁,就去谁家里多坐坐。”

二老就跟大伯家亲热,要说不舍,只能去大伯家坐坐。

黎峰四月里跑了两趟,赶上端午回家,摆酒宴客,跟亲戚和兄弟们吃个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