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571)

作者: 羽春 阅读记录

陆杨跟乌平之聊去省城的事,“我想过去陪考,顺道去省城长长见识。府城就这么繁华了,不知省城又是什么样。”

他说他要长见识,谢岩不好说不让他去,嘴里还是怕他辛苦。

“两地离得近,你想去,以后有很多机会去,这回就算了吧?到时考生多,路上挤,城里也挤,你看不出什么。”

陆杨要去,理由都想好了。

都说运河之上有水匪,水上不安生。赶上科举考试的日子,匪徒们不敢作乱,他才好跟着出行。万一自己出门,碰上个不长眼的,这要怎么办?

这话也不吉利了,谢岩把他说了几句,再问乌平之路程。

沿岸去省城,走水路,要三五天的路程。

真不算远,就看天气好不好,遇没遇上事。

乌平之说:“我们去省城,有住处。我爹置办了房子,比较小,住我们几个住得开。”

坐船赶路,没有走陆路颠簸,陆杨再跟乌平之说说细节,这件事就定下了。就剩谢岩嘟嘟囔囔、嘀嘀咕咕。

众人吃饱喝足,谢岩肚子里的水消化完了,饿了,盛一碗饭,自己慢慢吃。

黎峰问他们:“要不要我送你们?”

乌平之说不用,“赶考这一阵,路上都挺安生的。运河上,府城到省城这一带也很安生,我没有听说过有水匪作乱。”

谢岩也觉着不用。陆杨要跟他一起去省城,少说要二十多天。这阵子家中要靠黎峰照料,黎峰不在,家里没个主心骨,还有两个小娃娃,这日子怎么过啊?

吃席简单收拾难。谢岩吃完饭,还说帮忙收拾,陆杨催着他回屋看书去。

距离考期很近了,不用他干这些琐碎杂活。

家里人多,黎峰多打几桶水上来,三家都把盆拿来,三个人蹲盆前,一个个的过水,不一会儿就洗完了。

下午黎峰在家,拿着泔水桶,把门前的水道都清一清。

住在城里,水道清理是一桩麻烦事。堵了道,没法排水,还要积出臭水,日子没法过。

到六月底,这条巷子里剩下的住户就更少了,尤其是合租房,空了一大半。

住在一条巷子里,水道连着,黎峰就一道收拾了。

陆柳帮忙洗完碗,擦擦手,拿着大蒲扇过来找他。黎峰干活,他就帮着扇风。

到贺夫郎家门外的时候,贺夫郎不好意思,说他自己弄。陆柳让他别动:“没事,这一条道都收拾了,不差你一个。”

贺夫郎揪着衣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他回屋拿了几个咸鸭蛋给陆柳,问他:“你们家里谁过寿?我听你们家很热闹。”

他还说过去玩,也不敢去了。

陆柳说:“我哥夫的生辰,家里吃了一顿。你吃了吗?”

贺夫郎自是说吃了。吃的什么,他就没提了。

水道往前清,陆柳跟着黎峰的步子往前走,贺夫郎没跟过来,站门口望着他们,眼里都是羡慕。别家男人都不会嫌弃自家夫郎。

顺哥儿把碗筷收拾归整好,端着自家的碗碟回家,到巷子里,听见陆柳问他:“都忙完了?”

顺哥儿点头,“嗯,杨哥哥要炖老鸭汤,等会儿出来玩!”

再等一会儿,陆杨也出门来了。

家里两个书生聊学问,他跟娘都不在家里坐,免得吵着他们。

炖了汤,陆杨泡了茶。

家里没茶点,他打算去街上买点。

陆柳忙着给黎峰扇风,看看哥哥,又看看男人,陷入纠结之中。

陆杨不扫他的兴,叫上两爹一块儿出门。

他难得空闲,跟两爹出门逛逛去。

他们适应性不错,手里有活干,时辰过得快,心里也踏实。

在村里的时候,他们没跟几家亲戚往来,搬来这里,还要更热闹一些,出门就能聊天、逗孩子。

陆杨问他们最喜欢城里的什么,不出他所料,两爹都说是卖早饭。

早上那一阵的忙碌,他们需要分许多空闲出来准备。

比方说,为了能有足够的鲜鱼,陆二保在菜园附近挖了小池子养鱼。

他们没有养鱼的经验,原先是养在盆里、水桶里,养不了多久。

天天去买鱼很麻烦,也不是天天都能碰到鱼贩子。府城的酒楼饭馆太多了,有时去晚了,还买不到鱼。所以他们遇见了,就会多买一些。

为着让鱼住得宽敞,陆二保就跟养鸡养猪一样,给鱼圈出一块地,做个小窝。

王丰年照着鸡和猪的法子来,每天都要换水。赶上晴天,太阳特别大的时候,他跟陆二保还搭了棚子,给鱼遮阳,怕把它们晒熟了。

收拾鱼汤是最简单的一步了。为着每天都有鱼汤卖,他们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菜园里也长出了菜苗苗。种的时间短,长势不佳,吃几顿就没了。陆二保要多种些萝卜,到冬季,家里不缺萝卜吃。

陈桂枝说要做酸萝卜,这东西好吃,他们去摆摊,能卖得好。

陆杨听他们一串串的说,看他们眉眼间都有了神采,心里为他们高兴。

陆杨喜欢去茶楼买糕点,茶楼客量大,糕点上桌都是热乎的,跟糕点铺子里不一样,他去铺子里买,都是凉的。

到了茶楼,王丰年跟他说:“杨哥儿,过阵子,我跟你爹再攒点钱,就带你跟柳哥儿来听书。”

陆杨诧异:“怎么想到带我们来听书?”

王丰年说:“上次柳哥儿说过,说热闹,我们想来听听。”

他们俩没去过茶楼,不知听书要多少钱。

两人手上有几两银子,总觉着不够,平常不好意思开口问,怕两个孩子直接塞钱给他们。这阵子陆杨忙,马上要去省城了,他说攒钱没事,反正陆杨没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