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58)

作者: 羽春 阅读记录

卖给米行的三百斤,进账四千八百文。折合银子四两八钱。

集市上也有人用碎银买东西,黎峰先单独秤了米行的银子,确认没错,再算集市的账,有个五钱银子。

这样算下来,铜板就有一千八百七十四文。

他心里记着账,从炕头的柜子里摸出一把旧算盘。

糯米就用了四两银子,余下三两一钱七分。

他们是五家合伙,陈桂枝起的班子,他们家占两股,五家分六股,每一股五百二十九文钱。

今年打年糕,二田没出钱买糯米,两股都算黎峰的。

因在他家打年糕,吃喝和柴火都要刨除,这阵子也挣了快一两银子。

不错。

黎峰点点头,放下戥子和算盘,拿麻绳跟陆柳一块儿串铜板。

铜板串了十九串,最后一串不足百。

夫夫俩串完,又检查了两次,确认无误。

陆柳隔着炕桌,傻兮兮冲黎峰笑:“我第一次见这么多钱。”

黎峰把这些都装都小箩里放好,这些是要分账的钱,他不动。

他单独去柜子里拿了两串铜板给陆柳:“先拿着吧,以后给你换银子花。”

陆柳惊讶又惊喜,捧着两串钱,手掌都合不拢一般,追着黎峰问了好几句:“真给我啊?”

他到黎寨,其实没有花钱的地方。

寨子里没集市,吃喝都有,穿的也有。不去县城,就花不了钱。

黎峰让他拿着:“马上腊八了,姚夫郎可能会约你去赶集。”

赶集!

可以出寨子,不知能不能偷偷去见见哥哥。

陆柳高兴坏了,若不是炕桌还没撤掉,他能在炕上打滚儿。

他问黎峰:“你跟我一起去吗?”

黎峰不确定:“应该不会。”

腊月里,他们还会再卖一次年糕,年前挣一笔。

打年糕不如打猎挣得多,胜在安全。年节里,大家伙凑一处,热热闹闹的把钱挣了,喜庆又吉利。

黎峰看村里人出去赶集,都是分两类。

一类是汉子们结伴去卖货,一类是媳妇夫郎结伴去采买,没汉子跟着一起。

黎峰说:“我就不跟着了,你到时跟他们多说说话,认识些人,以后就有人说话解闷了。”

陆柳听着心里暖烘烘的,放下铜板,凑过来抱他。

“大峰,你真好。”

黎峰笑笑,收拾东西,又打水洗手泡脚,暖暖身子,夫夫俩才钻进被窝里。

他跟陆柳说:“对了,我今天在县里碰到你爹了。”

今天才见了两个亲爹的陆柳惊得一哆嗦:“他说什么了?”

黎峰大手放他背上安抚,说:“没讲什么,他说家里没柴火了,让我给他弄点。我们家柴火多,我改天给他拉一车过去。”

陆柳听说是陈老爹,又贴回黎峰身上。

他不想给陈家送柴火,陈家两兄弟太懒了,柴火送过去讨不着好,他们肯定要黎峰把柴劈了。

凭什么啊,又不是没人,也不是忙不过来。哪有这样的?

黎峰跟他说:“我打算给他拖一车树干过去,让他们自己劈。”

骗婚的账平了,被算计的事,黎峰还记着。

两家可以往来,但要他尽心尽力当乖哥婿,那是不可能的。

柴火给了,怎么劈开,是陈家的事。

看在陆柳的面子上,他可以挑细点的、好劈的树干。

陆柳听着直乐:“行!”

就该这样,等他们没柴烧了,知道冷了,就会去劈柴了。

黎峰还记着陆柳的二舅,问道:“你二舅是哪个村的?我顺道一起把年礼送了。”

陆柳:“……”

你怎么突然说二舅。

他小小声道:“是陆家屯的。”

跟黎峰预料的一样,毕竟陆三凤姓陆。

说起陆家屯,黎峰告诉他:“我今天办了件好事,送一对夫夫俩去上溪村看孩子,他俩也是陆家屯的,冬月二十嫁了孩子,跟咱俩一天成亲的。”

陆柳:???

他震惊得失语,半晌过后,又给黎峰发了一张好人卡。

黎峰今天挣了钱,办了好事,吃了饺子,又被夫郎夸,心情大好,请夫郎吃鸡。陆柳吃得很饱,乖乖性子压不住肚子,连声求饶。

第22章 功课

陆杨一早起来就弄饭, 家里有肉有菜的,两个爹来了,就给他们做顿好的吃。

昨晚吃了馅饼, 这几天也吃过包子, 陆杨到灶屋转转,决定做面条吃。

早上吃碗热汤面,肚子里暖了,身上也热乎。

他先切了几块肉,在锅里炖萝卜。足五人份, 水加得多,切的萝卜也多, 盖上锅盖,炖出萝卜的鲜甜。

面条是手擀面, 陆杨做面条比较糙,差不多抖出长条条,就往锅里下,煮出来的面条是宽宽扁扁的样子, 像面片,卖相不好,入味极佳。

鲜甜的汤汁不开胃, 煮着面条,陆杨又拿一把咸菜出来炒,用肉片滚锅, 再加些佐料调味, 总算能入口下饭,就一起端到桌上。

五口人,一人一大碗面条, 每碗面条里都有五六块萝卜和两块肉。

为着炖汤,肉都切得厚。同样的分量,加点青菜,能炒一盘菜了。

王丰年跟陆二保看得心里发紧,碗里两块肉留不住,都给两孩子吃。

陆杨给他们夹回去了:“都有,你们放心吃吧。”

他们放心不了,认为是他们来了,陆杨才这样大方,早饭过后,说什么都不留了。

陆杨说送他们回村,他们也不用。

“来来回回的送,没完没了了。”

不送回村,就送到官道上。

这段路长,两个爹也婉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