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630)
陆杨跟娘只送到巷子口,没往更远的地方去。
等车马走远了,母子俩转道,去陆柳的小铺子坐坐。
过了早饭那一阵,生意淡了些。
陆杨在门外看看。点餐牌已经挂上了,最顶上的牌子写着开业时辰,下方有“风雨无阻”的字样。往下则是今日提供的汤羹种类。
点餐牌挂了两串,陆柳还特地让木匠做了两块大的空牌子。哪天有特殊需求,就在上面贴红纸写上。比如夏天时,食物存放时间短,到了晚间,他能给出优惠。他观察过,一般都是结伴过来吃,他可以买一送一、买二送一。
晚上剩不了多少,不亏本就是赚。
卖早饭的小窗口做了样子,还没到过年,陆柳就把“对联”贴上了。仔细一瞧,发现这不是春联,而是早餐顺口溜。
进店觉着小,坐下又刚刚好。
一般人家的堂屋就这点大,吃饭时家人团坐,热闹又暖和。
屋里光线暗,白天都点着灯。地方小,桌子窄,客人有需要,才在桌上上一盏油灯,平常就用灯笼照明,灯笼悬在上方,三只连着,串出“吃得饱”的店名。
陆杨伸手摸一下桌子。挺好,很干净,桌上一点不油腻。
墙面重新刷过,又挂上了草席,在上面贴着些小纸条。有些是陆柳学着编的食物滋味,有些是食客们留字写文。或是几句念叨,或是几句诗词,或是某某某日吃了什么。最后一种写的人最多。
这些食客含蓄,想写些什么,又不好意思,便只留个足迹。
陆杨看一圈,把陆柳夸得冒泡。
陆柳高兴坏了!
他有很多话想跟哥哥说,在铺子里,不说客人的是非,稍坐一会儿,他们就结伴回家去。
陆杨回来了,两个小宝比大人们还高兴。他们小小的,分不清人,陆杨跟陆柳一起抱他们,他们还以为一人一个爹爹,喜滋滋的。
要是谁逗了孩子发出笑声,另一个就会争一争,想要换个爹爹抱。
陆杨也想怀双胎,一次生两个,省事得很。
熬个一年,以后都美满了。
陆柳就把壮壮也往他怀里送,让他沾沾双胎的喜气。
陆杨说:“我还用沾他们两个小的?你过来贴贴我,我俩就是双生的!”
陆柳便说:“那你一定能如愿怀两个!”
陆杨很严谨,“一次怀两个!”
兄弟俩咯咯笑一阵,逗得两个小宝也在笑。
他们摆上了棋盘,下棋玩着,再聊聊天、说说话。
陆柳跟哥哥说了他在小铺子里的尝试和调整,也有他的许多思考。
他是会动脑子的人,从前在家里打转,就会惦记着家人的喜好,琢磨着一日三餐。又善于观察,谁爱吃什么,谁爱喝什么,一样食材连着弄了几次,家人的口味和胃口有没有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现在开食铺,他把食客们当家人,这些话拿来叨叨,陆杨听着唇角含笑。
兄弟俩落子随意,不讲究输赢,就打发时间。两个小宝也跟着抓棋子,往棋盘上放。逗得大人也是笑。
陆柳喊他:“哥哥,你别只顾着笑呀,你说我这样做行不?”
陆杨说:“行啊,我家柳哥儿干得可好了,里外料理顺当,我见了都满意,没什么好挑的!”
陆柳想让他说说,“我听了心里踏实。”
陆杨抓着小麦的手,落下一枚黑子,笑道:“你真的做得挺好的。我开铺面,也讲究细水长流,做长久的生意,不挣短暂的快钱。尤其是食客,像我在县城开的铺面,做食客生意,需要跟他们相处,熟悉他们。谁家有钱,谁家紧巴,谁家有什么喜好、有什么忌口,甚至什么时候阔气,什么时候抠搜,还有他们跟谁家感情好,又跟谁家面和心不和,暗地较劲,这些我都会注意着。客人上门,我自有招待的法子。哪天店里上货,我看看日子,算算价钱,数数常客、熟客,知道该卖给谁。”
陆杨看着陆柳,见他认真听着,继续道:“这些你都在做了,在我教你之前,你就摸索出来了。你是细心的人,也爱琢磨,会疼人。小食铺的经营范围和受众你都抓得准,既然把人当家人,就照着家人的态度来招呼。把常客、熟客,都记住。
“单单说人数,你听着很多,怕是记不住,但你想想陆家屯有多少人?黎寨有多少人?把他们分堆,一下就记住了。以常客和熟客为中心,围绕着他们去织网,新来的客人可以是熟客甲的同窗、邻居、老乡,或者长得像、性格像、喜好像、忌口像,总有一个特点可以关联起来。脑子记不住,就在纸上写着,店里没客的时候翻翻看。店面开久了,就都记住了。”
书生的生意,只得三五年。三五年之后,客人们一拨拨的换。但年年有新的书生来府城,也会给店面带来生机。
这时候就像照顾家中孩子似的,不能太偏心。不能让老食客觉得店主不在乎他们,只想着吸纳新的食客。
陆柳听得直点头,这些他在做的事情,被哥哥再说一次,他知道哥哥也是这样,心就落地了。
他后面又讲了些铺子里的趣事,听着解解闷。
陆杨心情好着。他跟陆柳说:“你别跟长辈似的,把我当个瓷器的端着。我接连遇见好事,哪能心情沉闷?”
陆柳就笑:“我还以为你会跟我一样呢。”
陆杨说:“你刚怀上的时候,也没愁眉苦脸的。”
陆柳不记得了,没多久的事,回想起来像隔着一层雾,只记得几件记忆深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