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639)

作者:羽春 阅读记录

王猛和陈酒搬来县里了,他不用回山寨,留下卸货。

乌平之出来,王猛就跟乌家的家仆一起,把谢岩从府城带回来的礼物都搬到耳房放着。

乌平之问王猛:“这都是谢岩让买的?”

王猛憨厚的把谢岩卖了,他笑道:“是杨哥儿列的单子,他出去买的。”

乌平之憋不住笑了。

送走王猛,他回到院子里,隔着门窗,把谢岩好好笑话了一通。

谢岩:“……”

王猛真是不机灵!

他不洗头发,拿帕子擦擦算了,先收拾齐整,趁着天没黑,先见过乌伯伯,再就近拎着礼物,跑一趟鲁老爷子家。这是陆杨的干爹,回乡以后要见见。

罗家兄弟住得近,谢岩紧赶着上门拜会。下午就在这里做客,罗家两个嫂嫂给他招呼了一桌席面,大家吃得热闹。

谢岩说话直接,像鲁老爷子早知道要去府城,家里都做了几个月准备,他只说房子租下了,都住一条巷子,等他忙完,一起过去。

面对罗家兄弟,谢岩也没客气,他说:“你们的信件,净之都看过了,他不喜欢,和我说过几次,我说我一定会把你们接到府城的。我明天就去找张大人要人,让他放你们走。”

罗家兄弟俩:“……”

他俩还是原话,这这那那的,都是不习惯,想留在县里,言语间又是怕拖累、太费钱、帮不上忙。

谢岩说:“我们都租了一年的房子,都在一条巷子里。干爹一家住一间,大哥一家住一间,二哥一家住一间。三间房子都租好了,你们心疼心疼这个银子吧!”

谢岩参加的辩论多了,会一些技巧。

前面说了银子,把他们不差钱、已经花了钱的事讲完,又说他们书斋要开业的难处,说了满箩筐的离不开他们,在他们稍有动摇的时候,才放出陆杨怀孕的消息。

谢岩苦着一张脸,忧心忡忡道:“他那性子,你们都知道的,之前养病都到处奔波,一点都闲不住。现在眼看着书斋要开起来了,他又认得了一个很厉害的朋友,约好了要大干一场。怀个孩子算什么?他肯定会跑出去忙活。我又管不住他,我也拦不住,还得你们去了才好。我家条件你们知道,家里除了我,就是我娘,我娘说话声音都小,更管不住他了。两位哥哥行行好,你们就去吧!我明年二月要参加会试,你们不去,我都没心情备考,我的前程,净之的身子,我俩的孩子,都指着你们了!”

罗家兄弟听得一愣一愣的。

罗大勇问:“这是杨哥儿跟你说的吧?”

谢岩摇头,“没有,这是我说的。”

罗二武肯定道:“那就是他写在纸上,你背下来的!”

谢岩睁大眼睛,就差说一句“你怎么知道”。

这副模样,立时把他的最后一击化作泡沫,满桌的人都在笑,话题转进入风,开启了“问问模式”。

陆杨什么时候怀的,怀多久了,身子好不好,心情好不好,郎中诊脉怎么说,平常胃口怎样,吐不吐、吃不吃得下……

谢岩不嫌烦,笑呵呵一个个的说。有些问题重复了,他也重复答。陆杨被很多人关心着、爱护着,他高兴。

他努力把话题扯回去,“大哥二哥,你们就去吧!那些话虽然是净之教我的,但哪一句不是实话?我知道你们怕府城开支大,怕拖家带口的过去,把我们累着了。真的没有,我们真的需要你们。他很想你们。”

谢岩说着,低声补了一句:“晚上都哭了!”

对陆杨来说,他小时候一直护着他、教导他,给他吃喝的人,是他最最亲近的家人。

两地路远,他想念的人很多,孕期情绪敏感,空闲时,起了愁思,怕人担心,都藏到了被窝里。

鲁老爷子帮着劝了两句,“要么先去一年,你们看看杨哥儿的生意,生意不好,你们回就回了,他也不好留你们。这一年,刚好杨哥儿怀孩子,你们帮衬帮衬。房子都租下了,去吧。”

谢岩接话道:“我请张大人给你们批假,回来的时候还是官差!”

他说完,又想到一件事。

“要是他不同意,那等我考中当官了,你们来给我当官差。”

前路后路都有了,罗家兄弟对视一眼,没给准话,要考虑考虑。

谢岩看他们眉眼松动,没追着要答复。

“行,我会在县里待十天,这期间都住在乌家,你们想好了,就来找我。”

他来得晚,一桌席面吃完,就留宿下来。

罗家是两兄弟合住一个院子,家里没空屋,谢岩去鲁家住。

鲁小水和他夫婿给谢岩收拾屋子,鲁老爷子在堂屋跟谢岩唠嗑,说了些从前往事。

他第一次见陆杨时,是他们搬来那天,陆杨顶着一个水碗,站在巷子里罚站,来来往往的人都看得见,陆杨的一张小脸上有惶恐、有不安,有窘迫,也有好奇。

他们那天往屋里搬了很多东西,有些家伙事,还有家中积攒的雕版。

陆杨跟他搭话,问他是做什么手艺的,难不难学,跟做豆腐比起来,哪个更难。

鲁老爷子回头看过去,陆杨瑟缩了下,但还是直直望着他,眼里好奇更浓,忐忑也更多。

他说是做雕版的,又说了雕版是什么。过后不久,陆杨就常来他家里串门,再不久,陆杨就在陈家豆腐坊外头用红纸拼凑出了“陈”字。

陈老爹骂他乱花银子。陆杨与人争论,说没花银子。

陈老爹问他红纸是不是花钱买的,浆糊是不是用粮食熬的,粮食要不要银子。陆杨又挨罚了,晚上都没饭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