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656)
没想到她根本臊不到陆杨,陆杨还是笑呵呵的,反而提醒了谢岩。
他们成亲时,席面都被人抢走了,别说敬酒了,那天一团乱。
谢岩不吭声,只一味带陆杨满屋子走。
看出意思的黎峰:“……”
要说脸皮,那还是谢岩的厚。
这天,他们把居住的巷子叫做“三水巷”。
陆杨说了个歪理,“它以前不叫三水巷,住的三水人多了,就叫三水巷了!”
这在很多故事里有记录,很多地方,都是因为某件事、某个人而命名。他们的三水巷也是这样的!
吃饱喝足,各回各家。
陆柳跟黎峰作为“顶梁柱”,要多忙活一阵,把大家都安置妥当了,才回屋休息。
陆柳已经把其他几间房子盯上了,他想着美事。
“这也没几间屋子了,等安哥哥和酒哥儿他们过来,也到三水巷住,哎呀!好热闹好热闹!”
黎峰捧他脸,看陆柳脸上眼里都是喜悦,发现他昨天果然太酸情了。但他真心疑惑:“家里这么多人,进进出出都是熟人,走哪儿都被看见,你自在吗?”
陆柳嘿嘿嘿,跟他咬耳朵,“我们假装不知道,我们不说,他们不提,哪有什么不自在的?说出来就是自讨不自在。”
他看看炕上。今天回来晚了,小宝贝在娘屋里睡。
陆柳说:“娘什么都知道,娘什么都没说。我想别人也是一样的!”
黎峰:“……”
是陆柳的脸皮厚了,还是他的脸皮太薄了?
但不管了,娘都知道,他们还是做点什么吧。
第188章 考验考验你
巷子里新搬来三户人家, 外头的热闹多了,饭桌上冷清了。
几天之间,大家都有了默契, 找准了交往距离, 忙完了出来聚聚,到点了回家做饭。相处和睦。
黎峰把海有田叫来,介绍给罗家兄弟认识,后续书斋和作坊的一应事情,就交给罗家兄弟打理。他则带谢岩去找孙夫郎, 把蜂蜜的沉淀物一起带上,签订契约后, 把孙夫郎家的蜂蜜和蜂蜡都买走,委托他帮忙炼蜜, 提取蜂蜡,做成蜡烛,然后就收拾行李等消息,他们择日去山寨。
蜂蜜和蜂蜡拉回来, 陆柳就把小食铺外面的点餐牌更换了,把他赠送蜂蜡的事写在红纸上,贴在中央最大的一块木牌上, 往来的人都能瞧见。
赶在书院人多的时辰,早中晚的,他跟顺哥儿都到那边去吆喝, 把赠送蜂蜡的事喊出来。
这批蜂蜡做得跟普通蜡烛一般大, 存量不多,每人最多得两支赠品。
既然是本着文人会喜欢的心思去做宣传,那么谢岩会喜欢, 也就不例外了。
他不给人添乱,拿了两根回家,点完确实喜欢,又拿话去设了个阳谋。
他跟陆柳说:“你哥哥爱看书,现在入冬了,白天光线都不好,点上蜡烛,全是黑烟。这东西他哪能闻?他还怀着孩子呢!”
陆柳:“……”
他抓了一把蜂蜡给谢岩,转头去找哥哥告状。
“哥夫怎么能这样,一点小心思,全用在自家人身上了!”
陆杨:“……但是我也没见着蜂蜡。”
他家用油灯多。
陆柳懵了,“啊?他也不给你用吗?”
他懵完就生气了,岂有此理!
而此时的谢岩,又一次进了崔家的门。
他从县城回来,就该来上课了。上次带了三坛咸菜,这次拿了一盒子蜂蜡。
他参考陆杨打包礼物的样子,在盒子里垫了块素布。素布是边角料,做帕子都不够,垫盒子里刚刚好。再把蜡烛摆齐整点,这便是一份还算像样的礼物了。
收到蜡烛的崔老先生:“……”
他哑然半晌,跟谢岩说:“那第一堂课就教你怎么送礼吧。你自己浪费的课时,少学了本事,怪不了我。”
谢岩心态不错。送礼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他学会了,还能去教他夫郎,到好友面前去显摆。他喜滋滋开始听课了。
另一边,黎峰带黎飞去添置了些日用物件,又带他去外头铺子里逛逛,送他一块砚台。
黎飞有书包,是他娘一针一线给他缝的,他宝贝得很。书本也有,老童生列的单子,他爹怕他来府城不敢张口,在县里就给他添置齐全了。笔墨纸砚都有。
县里没什么好砚台,他选了一块圆形的。很朴素。
黎峰到铺子里挑,选了一块刻有山水的砚台,跟顺哥儿那块砚台很像,少了些山村的温馨感,更像是山水画,很雅致。
黎峰没读几本书,只跟黎飞说:“读书很枯燥,没有山寨里过日子自在。你要是学不下去了,就看看这块砚台。把上面的山当做我们的西山。这么远的路,你学那么两个字,哪有脸回家?”
黎飞记住了,他说:“我爷爷带我去祭山了,也带我去了很多孤寡家庭里看过,后来我们去了晒场,也到县里的铺子里看过,他问我还记不记得府城的样子。我知道我是来做什么的,大峰哥,你别跟我客气,我爷爷说了,该打就打,他只会感谢你。”
黎峰听着喜欢,拍拍他的肩头,说:“住到一家,你就给我两个孩子做个榜样,让他们以后也爱读书,做个勤学的人。”
黎飞满口答应了。带孩子嘛,简单!
他们在山寨里,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要想让小孩子心甘情愿的跟在身后当小尾巴,必须要很厉害,让他们崇拜。
同样当过孩子王的黎峰非常有同感,两人隔着十多岁,聊着天,却忘了年纪,你一句我一句,牛皮吹破天了。
黎峰喜欢这种性子的孩子,伶俐又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