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171)
裕亲王这下是听明白了,皇帝这是想贴补他,给他找了个赚钱的法子。
一定是前不久他从国库借银子的事被皇帝知晓了。
裕亲王很感动,还是婉拒了皇帝借钱的提议,“奴才对生意一窍不通,府里刚借了国库银子周转,如今还有五千两,贵妃若是不嫌弃,奴才愿意投一千两。”
一千两对于福全来说不算少了,好几个庄子加在一起一年也才这些收入。
皇帝笑笑:“也好,那我回头跟贵妃说。”
皇帝其实也很别扭,头一次干这种事。
不过他家那位赚钱的法子是毋庸置疑的,这钱想来很快能赚到。
他想到前几日在她那里听到的话,之所以后来朝堂腐败不断,正是他开了允许大臣借国库银子的先例。
想到自家小四后来还有个讨债亲王,抄家皇帝的名号,皇帝也被膈应到了。
这国库借银才开了个头,还能追回,其他人可以不顾,自己这大哥总得安排个来钱的路子。
第80章
裕亲王回到了王府命人支取了五千两银子送去公共马车所在的车行。
“王爷?”
长史奇怪看向裕亲王。
裕亲王摆摆手, “莫问,只管送去。”
长史无奈,这么大一笔银子也不敢让别人送, 只好自己亲自押送过去。
一个时辰后他面色古怪回来,两手恭敬地递上了一张铜卡。
卡片正面写着康熙二十二年制,下方还有一行小字, 凭此卡免费乘坐公共马车,至康熙二十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失效。
福全接过去,心里不是滋味, 五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就换来了这个?
长史紧跟着又呈上来一张契约一样的纸, 纸中间写着股份二字,然后是约定五千两入股占多少, 凭借此凭证每年年底领取分红。
裕亲王将凭证收起来, 然后吩咐长史, “去将镶白旗的名册给我取来。”
***
戴梓一脸呆滞, 昨日他还是养心殿侍讲, 谁能想到今日还未上值,在宫门口就被人请走。
来人还不允许他反抗, 当着宫廷侍卫的面, 将他塞入马车, 然后马车拉着他一路出了城, 等马车停下已经是下午, 他也被带到了深山之中。
马车停下,外面的赶车的人恭敬请他下车。
戴梓此刻慌得不行。
“你是何人,带我来此究竟有何事?”
他还是想不明白,宫门前的侍卫怎么就眼睁睁看着他被人带走,连阻拦一下都没有。
“戴侍讲莫要慌, 让您来这里也是经过万岁爷同意。”
戴梓一串疑问被憋在心里,再问那人无论如何都不肯说了,他下了马车,才看到这里是一处建在深山中的宅院,宅院外有兵马守候,他一下子就放心了。
“戴侍讲,这边请。”
戴梓被领着进了宅院就看到眼熟的场景,朝廷造火器的工匠何时搬迁到这里来了?
他不动声色继续往里走,那人领着他进了里面一处空院子才转身拱手道:“戴侍讲,皇上命您在此研发更为先进的火器,说免了你的职,让您专心在此处研发。”
戴梓这下愣住了,皇上为了让他专心研发火器,将他丢到深山之中?
这是人干事?
“我的家人?”
那人再次拱手,“您的家人不必担心,我们这边会派人照顾,您要是不放心,我们可以将您妻儿一块送来。”
那倒是不必,自己儿子还要读书,哪里能跟他一样被关起来。
“劳烦您转告一下我夫人,就说我这有紧急差事,近期不能归家。”
那人道:“戴大人请放心,我会转告,您的家人也不必担心,这边会派人照顾,另外您看这边还缺什么,缺什么跟外面说一声,都尽量满足您。”
戴梓谢过,待那人转身离开,才抹了一把脸。
这都是什么事啊?
戴梓将几间屋子都看了一遍,然后一头埋入了书房里。
书房里放着好几本关于火器设计的书籍,直接让他入了迷。
***
江宁府,南北相隔太远,冬日严寒漕运阻断,近日南方化冻,随着北方的船只来到南边也带来了诸多京城的消息。
“什么?有我江宁会馆的学子游街抗议?”
“朝廷真听了学子抗议更改了律法?”
“胡言乱语,什么女户,这是乱家之法!”
“女子就应该安安分分待在家里,什么立女户,简直太荒谬,果然是蛮夷不懂礼法!”
……
随着商船大量近期的小报也相继传开,有些见到商机的报馆直接原封不动复刻了《世界新闻报》毫不客气当街叫卖起来。
伴随着小报的热卖,江南关于句读之争再起。
先不说热热闹闹的句读之争,伴随着小报,还有新律法也一同抵达江宁府。
这新律法很快在一个特殊群体里引起轩然大波。
十九岁赵茗是江宁织造局三万女工中的一位,这个年龄还未婚已经是大龄剩女,可是她宁愿每年交钱也不愿意成亲。
织造局的生活枯燥乏味,每日和纺织机作伴,唯一的优点就是每月的工钱定时发。
手里有钱,她会交一半给家里,另一半存上,因为每月有钱拿,家里也不催促她成亲。
一旦成亲这钱可就便宜夫家了。
起先赵茗也焦急过,随着年龄增长,她开始适应这种生活,再看看周围一圈早早成亲的同伴,不仅要做工回家还要做饭,偶尔还有带着伤来上值的,跟这些同伴相比她的日子既轻松又快乐。
时间一长,家里准备给她说亲,她反而不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