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207)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赵西闻言有些为难, “这水泥产量有限,这样我将水泥坊地址告诉你们, 你们找人自己去问。”

“行, 多谢您了, 回头一起喝茶。”

小汤山经过一个春日的扩建, 要比去年大了一半。

山上被圈进行宫的那一片还在修整地皮中, 山下属于温泉庄子的已经大变模样。

庄子二里地外修了一个工厂,高高大大的烟囱冒着青烟,只从外面看怕是以为这里是个砖厂。

徐光大骑着一只小毛驴和三五个活计来到了小汤山,跟人打听后才找到这个湖边孤零零的工厂。

他们才到门口刚下马威就看见门旁边开着的小窗户冒出一个脑袋来。

“你们是谁?干什么的?”

徐光大抬头,忙回道:“我们是来买水泥的, 百货铺赵西赵管事介绍来的。”

“不认识!”那人又补充了一句,“等一下,我去开门。”

大门旁的小铁门被从里面拉开,一个光着脑袋的青年上下打量他们一眼,才道:“进来吧。”

徐光大领着人走进去,一眼就看见门内那光洁整齐的地面。

起先还不明白东家为何让他来买的水泥铺路,现在看到这平整地面立马明白了,这东西怕是比三合土还要好?

“买水泥去那边门上挂着红巾的屋子,我这边就不送你们了,得守着大门。”

徐光大冲对方拱拱手道谢后才领着人往一排平房走去。

走了十多步他回头就看见光头青年还在看着他们,顿时明白这是防备他们乱跑。

“来买水泥,现货没有,交定金后三日后再过来拉。”明显账房模样的人站起来道。

这徐光大做不了主,他被东家安排了任务过来打听,身后跟随的人也不是东家的家丁,而是其他商铺派来打听消息的人。

“怎么卖?”

账房熟练报价道:“一袋八十斤,四百文一袋。”

然后询问了他们需要铺设的地面有多大。

除了徐大,其他人心里都没有数。

“我们铺子是正三间大门面,差不多二十步,到街道也有五六步距离。”

账房拨动算盘给算了一笔账,告诉徐大要多少袋水泥才能铺满这块地面。

算下来没有十两银子是修不成。

“当然这只是在上面平铺一层,要是想修厚一点需要的水泥更多。”

徐光大表示理解,然后主动告知,“究竟订多少我这边做不了主还得请示东家。”

账房也没有为难他,抽出一张纸递过去。

“这是我们的价目表。”

徐光大双手接过,道了谢领着人离开。

隔天,他抬首挺胸再次来到了这里,“我订一百袋,这些是定金。”

账房收了钱,给他开了收据,签上自己名字盖上印章。

“三日后拿着收据来取货,要自己安排车,没有可以交些钱我这边帮你找车。”

徐光大忙道:“我们东家有自己的商队,大后日我们安排车自己过来拉。”

徐光大小心收起收据,出去的时候碰到了不少熟人,都是正阳街各铺子的小二。

大家虽然说不上话,可都在一条街上混,多少能混个眼熟。

张月娥咳嗽了一声,近来正阳街到处翻修,灰尘也大到惊人。

因为修水渠,路都被挖断了,百货铺的生意也不大好,听说要在德胜门那边再开一家,她们这些老店的人会调一批过去带新人,新店的管事也很有可能是从老店里挑选。

张月娥有点心动,做了管事工钱可比店员多不少,提成也是按店里总营业额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看她辛苦卖出去多少。

最近几日因修路问题来百货铺的客人越来越少了,这样一来她只能拿到底薪。

要知道上个月底薪只占了她薪资的三分之一!

七月凭空少了一大半薪资她肯定不乐意。

赵西从办公室出来,走了一圈叫住了一个叫苏培荣的青年。

“小苏,来我办公室一趟。”

苏培荣在发现赵管事出来巡视时低着头假装忙碌,被点名时更是吓了一跳。

他让隔壁姓周的青年帮着看一下,然后磨磨蹭蹭往管事办公室走去。

敲了门,听见里面传来的“进来”声音,苏培荣这才小心翼翼推门进去。

“赵管事,我来了。”

赵管事正拿着笔在写什么,随手指着靠墙的椅子道:“先坐。”

没多久他就写完了,将笔放在笔架上,揭起那张纸放到一旁,才开口。

“小苏,你守的皮货生意是不是从上个月开始就没开几单?”

苏培荣慌张道:“赵管事,您别开除我,这皮货生意夏日本就是淡季,等秋日旺季来了,我会加倍努力干活!”

苏培荣是顺天府大兴县人,家境贫寒,一家五六个兄弟,只有大哥娶上了媳妇。

他排行老三,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好在他们苏家在庄子也算大户,十多年前族里多了一位大官,大官在族里办了族学,只要苏家子弟都能进。

苏家几个兄弟虽然读了几年私塾,认了字可依然没有摆脱穷困的命运。

家里只开了半亩荒地,租了地主十亩田,忙忙碌碌一年连温饱都无法满足。

苏培荣运气好赶上了有人下乡招工。

苏家族里有些家底的都看不上为商人工作,只苏培荣和几个跟他家差不多家徒四壁的族人一块报了名。

跟几个被分配去商队的族人相比,他运气好被分到百货店来。

春日时卖了不少皮货,光是月薪就还清了家里的外债。

苏培荣盘算着存些钱买几亩良田,身为农民家里没田不免没有底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