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222)
菜市口的街尾出现了一口油锅,站满面糊的鸡架正在油锅里翻滚着,旁边竹编里是已经炸好还冒着香气的炸货。
“卖鸡架,一斤二十文,便宜卖了!”
“炸鸡腿,一只八文,炸鸡胸肉块四文,走过不要错过!”
不少跟着大人出来的小孩闻到香味走不动路了,有宠孩子的花钱买了一斤炸鸡架,用油纸包起来准备回家加了菜一起煮,让全家都能沾沾油水。
大部分人家一年也见不到几次油水,这油锅里翻滚的鸡架吸引了不少走不动路的人。
“半斤卖吗?”有人忍不住询问。
“卖,半斤十文。”
守着炸货的人迫不及待回答,还装了秤,秤砣也是高高的,一看半斤也有不少,添点菜够一家吃一顿了,不少人围了过来。
“油锅烫,别崩到,大家不要围着先排队。”
就这样鸡架一锅一锅出来,卖得最好的是鸡架,也有买了鸡腿和鸡胸肉回去给孩子尝尝。
最大方的莫过于来采购的人,一点也不讲价买了两三斤回去用来当下酒菜。
青珞在外面盯着瞧了,似乎还看到宫里采买的人。
见不到一个时辰两百只鸡就卖完了,还有人叮嘱明日多备些货,青珞跟着马车又回到了庄子。
知道生意好,今日可以杀三百只,周管事忙招呼人去抓鸡了。
青珞吃了午饭,在庄头子带领下,去了隔壁庄子。
这个庄子叫高庄,距离她现在所在的马家庄不算太远。
骑着马走了二里路就能看见沿途地里的粮食,北方寒冷,一般是种植小麦,也有种植水稻的,都是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高庄种的是春小麦,眼下就快要到收获季节。
田里的麦子结的并不算多好,远没有他们自己这样子那般果实累累。
一进庄子,就听见哭喊声音,青珞忙踢了马一脚往哭声地方跑去。
不大的道儿很快就看见一少女被人强拉着上车,旁边庄上的人都是一脸无奈却也没有阻拦。
人很快被带走,只留下失去亲人破碎的家庭,青珞这才走过去,庄头看见她愣了一下,还是勉强露出笑容。
“青管事,您来了。”
青珞点头,“方才发生了什么事?”
庄头叹了口气,然后请她进家里坐。
高庄并不富裕,虽然在京城脚下,房子还多是泥土搭建,只庄头家富裕一些,有三间青砖房。
他倒了一碗茶放在青珞面前,然后小心翼翼询问,“青管事,不是说好秋收再来收账吗?”
青珞看着缺了口的陶碗没有碰,她点点头道:“是秋收后,放心,没变,我是路过这边顺便来瞧瞧。”
“想问问你们这粮食还愿意卖我们吗?要是愿意我这边安排人来收粮,价格就按照市面上来算。”
眼看就要秋收,城内各大粮商其实都纷纷下乡收粮,当然价格压得也低,粮商收粮价格还不到春日粮价一半。
要不是家里欠着债,很多人都不愿意现在便宜卖了,捂个一冬季,来年能赚不少呢。
“卖,怎么不卖。”
庄头脸上带着笑道:“就是不知您那些庄子还收粉?”
今年有不少人下来收土豆,他们庄收拾出来不少犄角旮旯地方种植土豆,土豆收获,做成淀粉晒干后可以送到马家庄去,马家庄有人收。
马家庄给的粮票可以换不少粗粮、便宜的布匹,还能拿着看病,虽然在卖粮食上亏了些,但是能从其他上面找补回来。
人家买粮也愿意给银子,拿银子交税比铜钱便宜多了,一来一去又省下不少。
“不过我家只能卖一半,剩下的还得留着过冬,其他人家我就不清楚了。”
青珞点了点头,询问了收粮食的具体时间,等晒干后再派人来收。
她又问起了方才那庄子事来。
庄头叹息一声,“是庄尾的徐耀祖家,他家去年借了银子钱,十两银子利滚利翻到了一百两,这谁能还得起?人家也不玩虚的,直接派了打手将他女儿给带走了,徐耀祖亲自按了手印,说将女儿抵了利息,徐丫头哪里够,徐家怕是还得卖儿卖女。”
青珞惊讶,“朝廷不是禁止做印子钱吗?”
庄头小声道:“明面上不允许,私底下谁还能禁止?许多大户人家带头去做,徐耀祖借银子的人叫安格,明面上是个古董商人,其实人家是安亲王府管家儿媳妇表弟,隔了好些关系谁能查到这银子是谁放的?”
青珞有些意外,这事既然隐蔽,庄头是怎么知道的?
庄头又道:“安格经常去东边的郭家庄,郭家庄是安亲王府的名下的庄子,我表弟帮着打听过,知道人家是王府大管事亲戚。”
说到这里庄头带着感激道:“要不是去年去马家庄干活,赚了一些米粮过冬,春日里您又愿意借我们一些粮食我们活命,我们庄子大多数人怕是也跟徐耀祖一样去接印子钱了。”
青珞安抚了一句,“不过是顺手的事,大家都是左右邻居,我们在马家庄发展也离不开你们的功劳。”
她又询问了周围借印子的钱的事,再多庄头就不知道了。
接下来五六日里青珞都到处跑,算是将城外转悠了个大半。
她心里沉甸甸的,她发现城郊有不少人家都借了印子钱,起先只是借钱渡过难关,谁知道利滚利滚到根本还不起的地步。
卖地被人压价,被迫卖儿卖女的不在少数,甚至还有闹出人命的。
似乎皇帝离开京城,妖魔鬼怪都冒出来了。
明明春日里才发过圣旨,惩治了一批靠印子钱发利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