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264)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普通百姓不知道这些变化谁带来的,但消息灵通的人还是知道的。

去年第一次办这种活动,过来游玩的大户女眷很少,今年朝廷允许开设冰灯会后,不少女眷约好一起出来游玩。

这股风气甚至蔓延到了后宫。

不过很快,后宫女人被另一件事给吸引去了注意力。

后宫仅有的孕妇郭络罗氏也卸肚子了。

要说不寻常也不是没有,她肚子里的孩子没有足月,只待了八个月就出生。

早产的孩子在这个宫里很难养活,本来还打算将这个孩子抱给皇贵妃养的皇帝是绝口不提。

男人别看温柔体贴,有时候狠心是真狠心,就像郭络罗氏这个孩子,听说有可能养不活,他是一次都没去看过,也没有给这个孩子排序的意思。

这让宝音更加坚定了不生孩子。

腊月里,皇帝封了笔,宝音过上了每日来乾清宫报到的生活。

白日里跟着他看书,顺便听南师父说天文。

晚上过些没羞没臊的夜生活。

转眼就到了新年,今年新年太皇太后没回宫,说是受了风寒不愿意奔波。

宝音怀疑是去年皇贵妃掉胎惹来的后遗症,这段时间宫里多了好几位小阿哥小公主,她老人家回来宫里肯定得劳师动众。

当然皇宫离小汤山也不算远,皇帝想要给自己祖母拜年这点路根本拦不住。

开年后连续忙碌了好几日,皇帝终于抽出空来,他哪里都没去,就在暖阁内枕着她的膝盖看书。

宝音最近迷上了一本连载小说。

是蓝玉从山西回来经过宣化府给她带回来的。

宣化府不愧是京师在西边的门户,一切向京城这边靠齐。

经过一年多发展,宣化府的报馆也跟着向京城靠齐。

她手里这份小报连载了一本神异小说,大致内容是说唐朝时期宣化本地探案故事,先不说唐初唐僧在场讲道,主人公降服妖怪的故事,过程香艳,结果反转主人公死在花丛中做了风流鬼。

没错这是个要打码的小说,主人公跟女妖怪打斗时的讲解都挺含蓄,宝音看了很乐呵,她能看得下去是这个主人公渣得明明白白。

咬着指甲,她看着看着笑出声。

皇帝抬眼看她,突然想起一桩事来。

“内务府去年跟我说发现了一株早熟的禾苗,要比同期早熟十余日。”

宝音跟他面面相觑。

[啥意思?早熟水稻不是他在丰泽园发现的吗?]

他从她膝盖上下开,侧身撑着头道:“你曾经说的亩产千斤的水稻何时能出现?”

宝音一脸狐疑,“我说过吗?”

皇帝肯定道:“你说过。”

他将她某次醉酒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宝音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说过,都是三年前的事了,谁还能记得三年前一次醉酒说过的话。

“这个需要农学院研究,我只能提供原理。”

说着她放下报纸,低下头对着他的眼问,“早熟水稻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不应该是他发现的吗?怎么看样子里面还有内情?]

皇帝只是脑海里过了一下,就知道了答案。

“御田里用的种子都是内务府挑选过的佳禾,出现早熟稻种我也不是很意外。”

他先前不急着找早熟水稻就是这样原因,肯定是内务府皇庄一代一代培育,最后种在御田引导他发现。

这世间哪来那么多巧合,不过是下面人讨他欢心而已。

相比之下,他还是更期待亩产千斤的粮种出现。

第110章

亩产千斤的水稻宝音让他不用想了。

“这次我让人在山西买了不少田地。”

她主动透了音。

每逢灾年就有人卖地, 这个太正常了,她不买,有的是人买。

她买还是以前一年的价买, 不像别的地主压价不说,有可能还会设圈套让人钱地两失。

见他没太大反应,她继续道:“说来我们那时候有个说法, 说历代王朝都有三百年魔咒,意思是很少有王朝能超过三百年。”

皇帝坐起来盘着腿,起初没当一回事, “说来听听。”

“这个魔咒跟土地有关, 说是一个王朝建立之初人多地少,每人都能分到土地, 经过一代两代治理, 人口增加商业繁荣达到盛世, 之后土地集中落入地主手中, 朝廷失去税收, 遇见天灾无粮赈灾,饿肚子的百姓就会造反, 人口大量减少, 新的王朝出生, 百姓又能分到土地, 如此循环。”

皇帝陷入沉思, 从汉朝到明朝似乎都是这种情况,个别朝代不算。

宝音曲着腿躺下来枕在了他大腿上。

皇帝无意识摸着她的头发。

“不过这个魔咒似乎被你儿子解决了。”

皇帝手停住,低头诧异看着她。

“未来你会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你儿子在这条基础上施行了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火耗归公。”

他眉头紧锁,“倒是没想到小四有这么大魄力。”

皇帝眼中只有太子这个继承人, 哪怕大阿哥都比不上太子,更不要说下面的皇子。

就算知道四阿哥未来是皇帝,可在皇帝看来,他已经知道了未来,那个既定未来就不作数了。

“他怕是会背负骂名。”

“可不是,小四未来的名声可不好。”她笑笑,“康乾盛世中间明明有个雍正,却好像跟他无关,不过到我们那会儿他已经平反了,不少人说他是清朝唯一的中华皇帝。”

皇帝心跳了一拍。

何为中华皇帝?

不就是被汉人承认的皇帝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