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275)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皇上,修水渠这事一直由工部和五司负责,顺天府没领过这种差事,怕是会延误工期!”

皇帝无所谓道:“朕没打算让顺天府去修水渠,顺天府只负责统计城内需要修的水渠,再向民间招标。”

“民间可组织匠人接工程。”

他将宝音跟他说的招标流程说了,在先期垫资加了重音。

“顺天府负责监督工程,监督中标之人不要偷工减料,最后的尾款要经顺天府验收合格后再打给对方。”

他想到什么冷笑一声,“验收时相关官员要签字画押,往后哪段水渠出了问题也好找到相关的人!”

工部官员倒抽一口气,这种要命的活他们就不争了,还是让给顺天府吧!

“顺天府先察看京城需要翻修的水渠,最好分成小段可以同时修。”

“中标的总价记得呈上内阁,内阁批准后户部将银子存入银行,接下来由顺天府按照工程进度拨款。”

他目带着冷意看向众多官员,“朕想着这银子交给你们支取,总有人控制不住诱惑想要伸手,往后工程就按照此例,谁敢伸手就不要怪朕下狠手!”

第114章

今年的京师从开春开始就变得热闹, 因为今年是三年一次的乡试,立春后就有京城周边考生往京师内赶。

当然也有上一届乡试不理想准备今年再战的考生。

顺天府是众多学子关注的地方,哪怕会馆在外城, 仍然有人将房子租在了国子监附近,也恰巧国子监和顺天府都在安定门附近。

这日顺天府门外的告示牌上接连贴了好几张白纸,附近路过的学子瞧见后凑上去看。

随后发现跟科举无关便没人在意, 然而转天就出现了极大转变,原本无人问津的顺天府大门前在小报的宣传下涌过来上百号人都挤在了告示牌下。

张吉午从顺天府后门出来,绕到路口看见了这一幕, 心里总算是放下心。

这肥差突然落到自己怀里, 他也是极为兴奋。

顺天府上有一群活爹,他一向不怎么受皇上看重, 这次要是将差事办好了, 说不定职位还能往上升!

昨日无人问津的情形可是把他吓了一跳, 虽然知道有上面主子在, 势必不会让这事闹空窗, 但不见有一个人上门,他这心如何能放得下?

林子清遇见了自己的族人。

他去年从草原回来, 探望了母亲和妹妹, 发现她们过得很好才终于放下心。

去年秋日, 菜市口这边的商铺终于竣工, 他帮着忙活了一段时日, 然后被一家书馆被诱捕,整个冬日他基本待在这家书馆沉浸在书籍的海洋。

这家书馆就在钟楼隔壁,房子是红砖房,虽然只有一层,但这一层建得极高, 约有三丈(十米)。

房顶是人字形,用了钢做支撑,房顶铺的是青瓦,靠近房檐位置改成了玻璃,所以室内采光极好。

内墙壁刷了白稿,原木书架靠墙,任谁进来都被这快要到房顶的书架和满屋子书震撼到。

房屋内还修了几个池子,池子没有水而是种了绿植,有些已经长出绿叶,顺着粗钢柱往房顶攀爬。

地面铺了大块瓷砖,中间绕着绿植还修了一条狭窄弯曲的鹅卵石小道。

中间空地还摆放了不少长桌和长椅,都是固定在地面上,靠墙的转弯处也被利用起来做成了靠墙的长椅子。

来到这家书馆的人无一不被这书馆吸引,事实上这家书馆开门时并未大肆宣传,只放了一卦炮仗就解了匾额开业了。

书馆只白天营业,后面倒是有旅馆可以住人,只是那旅馆只有睡觉的地方,连如厕都要去楼道的公共茅房。

但好在它建在图书馆很近的地方,价格也便宜,一晚只要三文钱。就一间不大的屋子,摆放了一张上下床,上床下桌子。

虽然冬日取暖是个问题,但是人家全天提供热水,嫌弃不够暖可以买煤球烧地火。

林子清一单身汉,白天基本蹲在书馆,书馆虽然冷,只要看进去书,自然而然就忘记了寒冷。

后来市面上出了一款棉大衣,相当于身上裹了一层被子,林子清给母亲和妹妹买了一件也没忘记自己。

有了棉大衣,那日子就好过多了。

后来书馆在各省会馆传开,来书馆的人多了起来,有些会办理会员租书带出书馆看,也有囊中羞涩地选择留在书馆。

林子清就是在书馆碰见的族人,值得庆幸的是碰见的族人是今年来参加科举的考生,而不是族里那些老顽固。

“子清,没想到在这里看见了你,婶娘和昭妹妹还好吗?”林秀和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询问他为何逃离家族。

林子清面色很冷淡,“还不错。”

林秀和抿了抿嘴,“今年的乡试你要参加还来得及,我看三爷爷也挺后悔。”

乡试是要回原籍金陵考,考中才会送往京师参加会试和殿试。

林秀和已经是举人,上次觉得没把握才没继续参加会试,今年提前进京也是想要了解朝廷政策。

林子清则是秀才,想要进一步只能回原籍所在省府参加乡试。

林秀和这话也是提醒他。

至于他口中的三爷爷,林子清闻言满脸嫌恶。

这位三爷爷是他同族隔房的长辈,跟林秀和是同一房,也就这个平日看着对小辈慈眉善目的长辈,亲口提议送小妹去未婚夫家守寡。

“不要提他,我不打算参加乡试。”

去年商行有人找到他说愿意出资为他捐班,进入官场也不用担心,上面有人做靠山。

林子清婉拒了,他认为自己学识不够,不觉得自己现在适合进入官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