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296)
常宁推了推福全的手臂,“皇上好像很惊讶,这账本难道有什么问题?”
福全小声训斥,“莫要在朝堂上胡闹!”
常宁翻了个白眼,眼神滴溜溜转,突然转到乾清宫内。
咦,门后面是不是有人?
他悄悄移动脚步,慢慢往乾清宫移,然而还没移动一步远就被自家皇兄发现了,受了皇帝狠狠一记瞪眼,常宁退回了队伍里。
好了,他明白了,皇兄是知道此事。
皇帝翻看完,吩咐梁九功,“给户部尚书送去。”
“再给佛伦送个算盘,佛伦你到一旁算去,告诉朕结果对不对。”
佛伦没想到这事落在自己头上,他接了账本,只是稍微一翻就惊讶了,这种事无巨细的记账方式,怕是什么问题都瞒不过。
每一页都有当月结算,算盘拨得啪啪响,结果也很快。
佛伦很快给出了结果,“……跟最后结余是一样,这账本只记了总账。”
皇帝点头,然后呵呵一笑。
“可真是好,为朝廷造船,反而成为某些人做生意的手段,一料木材船厂收购价格是十二两银子,报到户部这边是二十两,船厂接到七艘需修的战船,报到朝廷这边是十艘。”
他冷笑一声,“这无本生意做得可真是好啊,这都做到朕头上来了!”
佛伦心猛烈一跳,他迅速翻阅账本,并未看到旧船维修的报数。
所以今日这一出是皇上有意为之?
姚仪跟着心咚咚直跳,他好像主动跳进了一个漩涡,这会儿哪怕想退都来不及了。
他扑通一声跪地,这时候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皇上,我父亲冤呐,这账目上清晰写着造船的每一项成本,账目上本该结余三十七万三千两,臣也不知为何跟船厂的账对不上!”
有人倒抽一口气。
要知道地方报上来的账是姚启圣超支出了四千七千两。
姚仪这边的账目是账上本该留余三十七万三千两。
这前前后后差了三十二万六千两,这账目无论如何都对不上。
是姚仪诬告,还是真有人向船厂伸手了?
若是按照姚仪给出的造一艘成本,船厂报给朝廷的应该是成本的两倍之高,这其中多出来的钱定然被人瓜分了,谁有那么大胆子?
还有报修十艘,实际只修了八艘,有两艘的维修费被谁拿了?
要知道户部空虚,空到连去年山西地动也只挪了十万赈灾,今年修水渠的钱都没有还是低下头跟贵妃借的。
朝廷都这样了,下面竟然还胆大贪污银子?
方才道出内阁压姚仪喊冤奏折的御史再次走出来。
“臣要状告山西巡抚穆尔赛贪污赈灾银,私下变卖赈灾粮!”
一时间朝廷震动。
皇帝更是怒不可遏,接连两宗贪腐案发生在他眼皮底下,就是狠狠抽打他的脸。
“查,给朕重重地查!”
……
皇帝闭着眼靠在椅子上,他神情满是疲惫。
宝音走了进来,手搭在了他肩膀上。
他睁开眼看了她一眼,伸手按住了她的手。
“这天下就好像只是我爱新觉罗的天下,全都掘墓人呐!”
“之前正阳街起火,离宫里那么近,百官无一救火,朕伤心呐。”
“朕待他们如何?有些人被多次弹劾贪污受贿勒索敲诈商人甚至卖官鬻爵,不都是朕保下来。”
“他们何曾将朕这个君父放在心上?”
[这不是很正常?明末包括皇帝都在掘国家的根,只有张居正一个缝缝补补。]
[大清继承了人家的江山,继承了人家的制度,没有将既得利益者清洗一遍,再怎么改,依然还是在大明尸体上缝缝补补。]
她宽慰了他一句:“这就是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见他还是闷闷不乐,她又拿起他手边的账本。
“不如就先从户部开始改革,这新式账本你也看过了,清晰明了,每一笔出入都有迹可循,一个国家要是账本都含糊不清,你还指望吏治清明?”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这次户部理亏,出了这么大纰漏,推行新式记账法正是时候。”
宝音点头,“我们慢慢来,先改革户部,再成立治贪部门,家里就要时不时扫一扫。”
“贪污腐败这种事历代都是难题,想要解决基本没有可能,人都有私心,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头上悬一把剑,让某些人知道越线后就要自认结果。”
皇帝闻言点头,“若是后世查账会是怎么个查法?”
“我们那时候是中央派人入驻当地来查。”
“若是有人烧毁账本该怎么办?”
这是历来贪官对付朝廷派遣人员查案手段。
宝音冷笑一声,“干烧账本,那就意味犯的事情大了,凡是涉案人员全抓起来,一个个查,自证或查明清白再放出来,否则就等死吧!”
“跟这些人讲什么理?一个个分开羁押,分开审讯,防止串供,另外不要用本地官兵,从异地调遣官兵。”
这倒是给皇帝提供了一些思路。
从异地调人也是防止被涉案人员威胁贿赂。
“船厂这案子怕是里面水深,牵涉甚广,朕总不能都杀了?”
“不用全杀,杀几个贪污最多了,划下一道红线,贪污多少判坐多少年劳,查处贪污银子,若是不够命对方家眷归还,这罪也不用牵涉家眷,人留着只要活着就得继续还钱。还个几代总有还完的时候。”
“你看,你都对其家眷网开一面了,只追究本人,谁还能说朝廷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