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304)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听众席的人议论纷纷,坐在中间的大臣们却像是火烧蚂蚁一样坐立难安。

往常上朝他们多是站着,何时有过座椅这种待遇?

椅子也就罢了,还安排了桌子,待遇越好,说明皇上谋划越大。

“皇上驾到!”

御前太监一声唱响,穿着常服的皇帝领着太子和贵妃在众目睽睽下步入殿内。

本来要行礼的官员们都愣住,带太子来听政他们立刻,怎么后妃也带来了,难道这次不是议政而是商量后宫之事?

想也知道不可能。

在场都没有谁是傻子,拉开椅子跪地行礼。

“奴才叩见皇上,叩见太子殿下。”

至于这位后妃绝大多数都不知道她身份,干脆就省略了。

皇帝坐下,太子也在他左手上坐下。

宝音坐在他右手边,这个位置离旁听席很近,也就两步距离,坐在旁听席离她最近的正是恭亲王常宁。

常宁冲她挤眉弄眼,可惜宝音并不搭理他。

皇帝没等人开口询问,便主动道明了宝音坐在这里的原因。

“这场会议事关我大清未来,朕请了太皇太后,不过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便命贵妃替她旁听。”

一听来的是贵妃,不少人惊讶看向佟国维。

要知道无论来的是哪位贵妃,都是越过了宫里的皇贵妃,这是不给佟家面子。

以前就听说皇贵妃不受太皇太后待见,现在一看果然如此。

再想想皇上已经下旨禁止三代以内亲戚成亲,往后佟家只有一位注定不能生的贵妃在宫里,哪怕贵妃没了,佟家也不可能有女儿进宫,佟家的富贵之路可以说是中断了,也亏得这位大人能坐得住。

本来想弹劾的人一听贵妃代替的是太皇太后,又缩了回去。

太皇太后还在世,皇上又是极为孝顺的,真要弹劾不是自找没趣?

皇帝目视大殿内所有人,殿内变得极为安静,连椅子挪动声音都没了。

“在座都是大清的股肱之臣,都是栋梁之材,这次喊你们过来是商议大清的未来,辩一辩如今的制度。”

“我大清入关四十载,经历了多个苦难,这些都闯下来了,现在天下平稳了,却贪污腐败丛生,官员职责不清彼此推脱,这哪里像是一个新生的王朝?依朕看更像是一个走入末路昏庸腐败的朝廷。”

皇帝情绪激昂,一字一句像是打在众人心头上。

他拍打着龙椅扶手,站起来指着殿外。

“正阳门的大火,距离皇宫那么近,竟然没有一人去救火,朕心寒呐,没有一个官员顾虑朕的死活,朕只能亲自上场救火。”

某些人心里一咯噔,皇上这是来算旧账了。

就是不知道这次是谁倒霉?

“六部、宗人府、大理寺、太常寺、翰林院……”

“这么多衙门哪个不比朕离得近?哪个不在正阳门边上?”

“然而消息传入宫,朕亲自去正阳门城墙上指挥救火,这么长时间,朕一位臣子都没看见,一位都没有!”

“人呢?白日里为何一人都没有?”

“还不是火没烧到自己,事不关己!”

一众大臣推开椅子再次跪地。

“臣/奴才的罪过,请皇上恕罪!”

皇帝没有理会跪地的众人。

他走下台阶,来回踱步。

“这不怪你们,救火本就不是你们的职责。”

众人大喜,又是一拜。

“皇上英明。”

“归根结底是职责未分清的缘故,正阳街归宛平县衙管、归大兴县衙管,归东城司管,归西城司管,也归顺天府管。”

“这么多个衙门管,出了事自然是相互推脱!”

“朕听过民间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担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各衙门都是一个心态,都依赖别人,想要别人出力,结果就是没人去救这火。”

被点名的衙门官员吓得趴在地上发抖。

只张吉午觉得委屈,因为跟那几个衙门比,他离得最远,顺天府在北城门呐!

“朕思来想去,这些日子朕终于想明白了。”

“是制度出了问题。”

“我大清入关,最初以稳为主,所以沿用了大明一切旧制。”

“所以前朝官员贪,本朝也贪,前朝官员敢哄骗皇帝,本朝也敢!”

他冷眼看着大气不敢出的官员们,冷声道:“如今我天下已经平稳,这制度也该变一变了。”

“今日叫尔等进宫就是商议这天下大势,是商议如何让天下变得更好,而不是耳目闭塞拆东墙补西墙。”

“都坐下吧,朕今日也不是来找尔等麻烦。”

“让众位进宫也是想要集合众卿家之力解决大清遇见的难题。”

不少官员哆哆嗦嗦起身坐下。

明珠扫了一眼坐在上首的贵妃,脸上满是凝重。

这位贵妃可是早就脱离了他的掌控,如今竟然有本事坐在了朝堂上。

上一个有殊荣的可是太子!

“如今朝廷的难题有三,一是贪污腐败问题,二是税收问题,三是律法不全。”

“有人曾经说过,只要家中发现一只白蚁,屋子里定然有白蚁窝,那梁柱定然也被蛀坏。”

“同样道理,发现一人贪腐,当地必然已经形成惯例,因为一个贪腐瞒不了,只有全省贪腐,才能齐心瞒下来。”

他冷笑一声,“朕说得可对?”

无人敢吱声,在场官员谁没收过贿赂?

特别是满人官员,前些年以为自己要被汉人赶回老家了,那是放开了贪。

这不是一人行为,是所有人都这么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