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313)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姚仪来得很快,更像是早早在外面候着了。

“卑职姚仪叩见皇上。”

这次姚仪不再三拜九叩行大礼,只甩了袖子打千。

皇帝“嗯”了一声,然后懒洋洋开口,“朕已经看了你呈上来的折子,你给朕的爱卿们说说你有什么办法解决朝廷缺银问题?”

姚仪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叠起来的纸,展开后正是一张舆图,不是大清的舆图而是记录沿海和日本的舆图。

“皇上,沿海人都知道日本人有银,据臣调查日本在一百多年前也缺银子,但是近一百年他们突然不从外界进口银子,而是拿银子购买我们的铜钱和生丝。”

“臣这些年偷偷调查,已经确定日本在一百五十年前就在其国内发现了一座大型银山,这座银山年产百万两,根据臣私下派人探得这座银山还能挖两三百年。”

一听是座还能挖两三百年的银矿,殿内不少人呼吸急促起来。

一年百万,十年千万,百年万万。

这么多银子要是握在手里,还怕没银子吗?

姚仪收起舆图双手呈上。

梁九功下去接过,转交给皇帝。

有人急得恨不得抢走舆图找一找那银山在何处。

姚仪:“郑芝龙的妻子是日本人,郑氏还有一子留在日本,郑成功粮草兵器也多是此子支援。”

“臣建议征讨日本,以日本支持郑氏反叛为由。”

有人忍不住站出来。

“皇上不可,日本向来为不征之国!”

有人跳出来,“这个不征之国是谁定下的?”

“这……”

该人无言以对。

就怕被回怼一句还念着前朝。

“皇上不征之国为前朝所设,本朝可没这说法。”兵部的人蠢蠢欲动,“奴才愿意率领水师去问罪倭王!”

朝堂一下热闹起来,显然都垂涎日本那座银山。

皇帝不动声色,他收到姚仪这份奏折其实有几日了,只是一直压着,也是佛伦提起国库缺钱,他才将这件事拉出来商议。

姚仪说的话他一个字都没信,这些话定然是有人教他说的。

什么石见银山,他只在一个人那里听过。

几年前他就知道了,那时候他不心动吗?

当然心动,银子谁不爱?

相比较银子他更想将倭国亡国灭种!

看到这群明日打仗推三阻四的武将,皇帝明白他们这么积极不过是银子迷花了眼。

他看了一圈跃跃欲试的官员,挑选了三个宗室两名武将。

“姚启圣领军前往日本问罪日本。”

“若日本态度温顺,索要战争赔款,同时租借一块地供大清水师驻扎。”

“若是谈不拢,那就打。”

他声音冷漠,说完后冲着宗室恐吓道:“要是让你们搞砸了,无功而返,你们的爵位也别想要了。”

皇帝觉得自己是恐吓,宗室却不这样认为。

平定三藩时就有五个身有爵位的宗室就因为拒战退缩什么功劳都没有反而给降了爵位。

那个近来倒霉的贝勒尚善就是其中之一,人一死,什么屁事都被抖搂出来了。

让人看尽了笑话。

朝政解散,佛伦皱起了眉。

他现在不仅要凑集北边的军粮,还要筹集水师远航的钱粮。

好在水师出去会有一大笔收入,他心情总算是好了不少。

将任务发下去,他赶紧想办法筹银子去。

“焦侍郎,您这是去哪儿?”

“原来是王大人,你们兵部不忙吗?我这是领了差事带人去忙。”

“我这是过来问发往黑龙江的粮草可有备齐。”

他“唉”了一声,“想你我堂堂侍郎还要跑腿,不像某些人坐在衙门吃茶,无所事事。”

“王大人请谨言。”

那位王大人醒悟过来,看看左右心有余悸道谢:“多谢焦大人提点,为兄我还是去户部衙门走一遭,回去早了还得被骂偷懒。”

焦侍郎无语了,都提醒了还不闭嘴。

他也知道现状,衙门是两套人马,尚书两个,一满一汉,干活的都是汉人官员,满人多是吃空饷。

唉,谁让人家是满人。

焦侍郎摇摇头,王大人这嘴要还是这样,迟早得因为不把门栽跟头。

“我们走。”

他领着两个手下往正阳门走。

户部离正阳门不算远,所以三人都没有骑马,也没有坐轿子,而是选择了骑车。

这些自行车已经成为官员上下朝的重要交通工具。

坐轿子虽然舒服,可是要早起,骑车就不同了,从外城到紫禁城也就一刻钟左右,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多睡半个时辰觉。

三人骑车去了百货铺。

尚书交代他们买罐头做兵粮,他们当然要来百货铺。

“买肉罐头?我们这只有水果罐头,你可以去泰山商行去问问,就在福建会馆旁边。”

百货铺的人为他们指路。

三人又转道去福建会馆这要是普通商人,三人早发怒了,无奈人家是贵妃的生意,连内务府都爱搭不理。

福建会馆就在这条街上某个胡同内,典型四合院建筑,见到了福建会馆自然也就见到了泰山商行,因为两家门对门。

三人下了车,将车推到一旁先锁了车。

京城的偷车贼太猖狂,不管谁的车都偷,时不时就听见某个官员怒吼自己车被偷了。

焦侍郎怀疑那偷车贼买通了城门士兵,在这些城门士兵眼皮底下将赃物运出城可不容易。

泰山商行入门的影壁跟别人不一样,是个叼着铜钱的金蟾。偌大一个就守着门口,身后是一个荷花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