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319)
他们镇海哪里可比?
陈秀领着一众人去排队,“他们那边男人多,地少,一伙子结队出去闯荡,县衙也怕他们闹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所以被当成流民送出来了。
张和墉松了口气,忙走过去攀交情。
他性格开朗吃得开,转眼就跟人聊了起来。
月亮还在天上挂着,海风越来越大。
中年男人看最宝贝的孙儿不住打哈欠,心疼地脱下衣服披在他身上。
“老五,你儿子困!”
“爹,我来了。”
张家老五抱起了儿子让他趴在自己肩膀上睡。
这会儿张家的媳妇都顾不上埋怨了,吩咐将孩子抱在怀里挡住夜风。
就等了这么一小会儿,人来得越来越多了。
陈秀看到带队的旗帜很惊讶。
“是徽商。”
他不解,徽商怎么也过来了,然后商队车停下,下来一大群穿着草鞋身上打着补丁的人。
这群人一到,港口一下子热闹了,因为徽商送过来了近三百人,全都是拖家带口的真实流民。
商队那边走出来一个人,跟岸边的人打招呼。
很快陈秀便知道这群看着像流民一样的还就是流民,去年闹了旱灾,因为范围小也没有往上报。
徽州那边本来就山地多良田少,有徽商打听到收流民出海开荒的事,便准备给乡亲找一条活路。
当然他们是提前一个月赶路,人到宁波没损失什么人口也是商行厉害。
“大家都别慌,上去后听船上的安排,往后安心种地,还有回来的机会,我们跟德胜洋行的人商量好了,每年会有一次回来的机会。”
“好了,都擦擦眼泪,以后有好地种了,别惦记家里那两亩山地了,别给咱们徽州丢脸!”
商队的人说了很久,不停安抚老乡情绪。
陈秀听了都很佩服。
然后他看见张大哥不知何时回来,一脸畅想道:“到海外真有很多地种?”
陈秀无语,“有,包你种个够。”
“师弟你跟我们说说,我们到底去哪?”
陈秀小声道:“去新加坡,哪里对商行很重要,放心我没骗你,新加坡有许多我们这里过去的人,有些是唐朝遗民,有些是南宋遗民,虽然跟我们一样面孔,但是文华早断了,所以才请了很多夫子过去,以正我华夏文明!”
张和墉听了心中满是澎湃。
“你们商行是打算立国吗?”
“或许吧,谁知道上面人的想法。”
船上突然传出动静,陈秀不说话了,然后看见一个长长的黑乎乎的东西往下降。
有人举着火把照过去,就看到是梯子被放了下来。
梯子放得不快,很快上面下来一群人。
“户帖拿出来,检查户帖。”
幸好大家都有带,张家人很庆幸没有要路引。
这群人把持着梯子,检查一个上一个,不过户帖没还回去,而是收了起来。
一发现人群顿时出现骚动。
“等我们登记后会还给你们,上不上,不上就滚!”有人怒斥一声。
骚动立刻平息,都到这份上了,不如赌一把。
陈秀排在张家前面,他先递了弟弟的户帖,然后是自己的船票。
检查的人意外看了他一眼,将船票还给了他。
因为这次船票不对外出售,换句话说拿着船票的都是自己人。
陈秀上了船,船上的风更大了,明明已经是四月了,突然来的倒春寒让人措手不及。
船上一片漆黑,还没有下面亮。
上来的人都等在梯子边,也不敢乱走动。
等收完了户籍,下面的人终于上来了,走在前面的举着火把。
指挥后面的人收拾梯子,然后冲上来的几百个人道:“都跟我走。”
他举着火把在前面带路,后面浩浩荡荡的人哆嗦地跟上。
陈秀拉着弟弟跟着恩师一家走在一起。
没多久,就被拉着到了通往二楼的楼梯,他很惊讶难道人被安排到二楼?
然后他就看到对方在楼梯后面提起了一个通往下面的门。
他就站在门边上道:“一个个下,不要踩着人,在下面老老实实待上十天就到地方了。”
张家人有些犹豫,然而那人手一指对准了陈秀的弟弟,“你先带个头。”
陈秀忙道:“我弟弟还小,这样我领着他下去。”
“随便你。”
陈秀便先下去了。
等下去后他才发现这地方比他想象中要好,下去后是个走道,然后是一间间敞开门的房子,房子很大,没有床,地上铺着稻草。
这应该就是大通铺。
张家紧随气候下来,见还有单独的房间很高兴,一家人立刻占了一间,陈秀将弟弟交给张家照顾。
他沿着走了一圈,走廊很长,还有楼梯通向外面。
尽头是个公厕,公厕内海浪声音很大,仿佛在耳边响起一样,他没敢看,而是回到了张家住的那间,告诉了他们厕所在哪里。
人陆陆续续都下来了,全都挤在了过道里。
那人下来吼了一声,“都不困呐?还不快点找个屋睡觉!”
第124章
“男人一间, 女人一间,不准混着住!还有七岁以下小孩和女人住!”
张家八个女人和六个女孩依依不舍走出来。
那人巡视了一圈看五六个人单独霸占了一间,差点没气死。
又回去两刻钟这几百人才安排妥当。
怕这些人又跑没人的屋子, 那人干脆将空屋锁起来。
“你们都占了,下一站的人睡哪?”
“行了,赶紧休息, 明天一早排队领粥,对了,不要在屋子里乱尿, 谁尿, 踏马丢海里清醒清醒,看到了没, 走道两边都有厕所, 这边归女人, 那边归男人, 女人的门上画着裙子, 不要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