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374)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宫里住着还是太小了,热河行宫住着虽好,离京远到底不方便。”

他叹息一声道:“太皇太后顾忌着小辈,苦夏也不愿意说,一回来我就发现她比冬日那会儿瘦了不少。”

“园子修建好后,可以请太皇太后移驾去园子。”

他看向宝音,“这园子原来叫清华园,我准备改个名字,你说叫什么比较好?”

[清华园该不会就是清华大学的由来吧?]

“畅春园。”

她道:“这个名字如何?”

皇帝看了她几秒,点头,原来不叫圆明园。

第138章

“听说咱们有那种钢铁船, 不用踩轮自己就能跑的船?”

偌大海面上行驶着上百艘船,这些船全都飘着同一种旗帜。

正从台湾北面出发驶往琉球。

其中一艘主帅船上,一人上瞭望台先用千里镜子看了远方, 下来后好奇地问姚仪。

姚仪并不是主帅,主帅是他身在福建的父亲。

姚仪自从北京回到福建,光是赶路就行了两个月, 之后又是利用父亲福建总督的身份跟施琅索要一部分水师和兵船。

施琅当然不愿意放手,他也想打日本扩大水师的实力,姚仪这时候跳出来分权就是想屁吃。

一来二去拖延, 连大风都过去了, 姚仪才要来二十多艘船又从民间借了七十多艘凑足一百艘启程。

问他话的是宗室的苏努贝子。

姚仪语气和善道:“当前仅有一艘钢铁船,是为民间商户所有。”

对于这些来刷功劳的宗室子他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苏努又问:“为何不借这艘船?我听闻不仅不颠簸, 其还具备足够的火力。”

姚仪挑眉, 明白了对方话里的意思。

“那钢铁船才下海不久, 不知道其是否牢固, 最重要的是我军水师更熟悉木船结构, 钢铁船再好也不合适。”

苏努贝勒笑笑,“是吗?我还以为是因为救了姚总督一命才没有征召。”

姚仪倒是不奇怪对方消息灵通, 跟施琅交手的时候这几位贝勒贝子可没有消停。

苏努贝勒没有继续揪着这个话题不放。

“还有多久能到达日本?”

姚仪算了算时间, “明日能抵达琉球, 在琉球补充补给后, 应该五六日就能抵达长崎。”

他介绍了一下日本情况, “日本闭关锁国,只开放了长崎,我们当前去的就是长崎。”

苏努贝勒点头,恨不得马上抵达日本,甚至畅想能弄回大笔银子。

跟东海即将要起的波澜不同, 南海要显得平静很多。

从四月开始,福建两广就努力往新加坡运人,短短三个月时间,新加坡就有了上万人口。

大量人口的汇聚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同时加快了开荒进度,第一批田里的土豆已经丰收。

土豆收获,林子清的活就是召集人挖出土豆。

第一批只种了一百亩,两千人一天足够完成,成堆的土豆足足拉了两天才拉完,他们又忙活着施肥准备种粮食。

施的肥是从无人岛上拉来的鸟粪,种的粮食是小麦,不是不想种植水稻,这岛没有内河,淡水都靠船运输过来。

目前是准备炸通山从山另一边引水,那边属于洋人地盘还有看上面人的谈判。

忙活完田里的事,林子清将上个月工钱给发了,发的当然是纸钞。

纸钞在岛上是能当作钱用的,拿了纸钞等回大陆想要换成银子去银行就成也方便。

要是怕纸钞被人偷了可以存入银行中,存折就算丢了也没事,拿着户籍就能补办,还要对上自己设下的口令才能将存折里的钱取出。

张和墉排队领完钱问起了另一桩事。

他爹是被请来当夫子给忽悠来的,结果来这几个月了还站在地头上,因为这事他那师弟陈秀也不敢上门了,所以他想要问一下,他爹还能不能进学校做夫子。

林子清想了想道:“咱们这边学校教的课本跟国内不同,你爹要是想当夫子首先得考教师证,拿到教师证去学校那边应聘,目前学校是缺夫子的,只要有教师证一般都会录取。”

得了个准信,张和墉一脸高兴往家跑。

这岛人多了以后,就划分了好几个庄园,他和他爹离得不远,也就二里路。

带着刚分的钱,他先去了港口买了一只咸鸭,见罐头便宜又买了一个鱼罐头。

提着领到手的米粮他往二号庄园走。

一号到十号庄园都是第一批过来的人,每个庄子分十户人家,这个十户可不是一大家子这种,就是一对夫妻带着未成家的孩子,凡是成家的孩子都算做一户。

张和墉看得明白,他跟他爹没分在一起,就是怕他们抱团。

上面也警惕他们抱团占了庄子反客为主。

张和墉到二号庄子,先通报了一声,他爹今日也收土豆了,只是没跟他分在一起,一百亩地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要是分到两边想碰面也不容易。

“爹娘,我来看你们,还带了好菜过来。”

张母就是典型的出嫁从夫的妇人,丈夫去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见到儿子她也很开心,问起了孙子孙女怎么没跟过来。

“小孩都送去学院了,说要教洋语,在南洋这边生活少不了跟洋人打交道,这洋语是要学的。对了,爹呢,三妹呢?”

张母笑呵呵道:“你爹近几日心情不好,你三妹都考到教师证了,他还没考下来,面子有点挂不住。”

“爹都已经知道了,我还想着来跟爹说一声。”

“说什么?”张炎从外面走进来随口问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