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414)
要说不痛快的事也没有,前段时间那个早被她忘在脑后的前夫竟然找上门,大言不惭说纳她为妾,只要她将她的工作让出来。
张月娥想起周边邻居帮忙将人给骂走了,心暖了不少,这世间还是好人多。
张月娥炒了两道菜,隔壁的王嫂子伸出头来。
“月娥,我记得你们商场的工资都是发到存折上的是不是?”
张月娥愣了一下,没想到王嫂竟然问这么私密的事。
成为管事后,她的提成不再局限一个小柜台,而是跟二楼所有柜台挂钩,她的收益已经不是当初的那点工资可以比。
世道对女子不友善,更不要说是个带着女儿的妇人,张月娥手里的钱都存入银行,也只给自己女儿透露过大概数字。
她要是有了不幸,女儿作为她唯一的女儿可以拿着存折和户籍将里面的钱取出来。
这笔钱张月娥谁都没说,平日里在家还是省吃俭用,也就女儿放假回家买点肉,在周围邻居眼里都很正常。
张月娥将菜放下,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王嫂子怎么问起这事来了?”
王嫂子忙举起了手里的报纸,“月娥,你是不是还不知道,这报纸上说了泰山银行那边缺钱了,上面说银行发行了一种债券,还说泰山银行是有了大量外债才跟外面人借钱。”
“咱们胡同不少人把钱存到银行的人都拿着存折去取钱了,说是怕银行没了破产了!”
泰山银行缺钱?
这在张月娥看来就是个笑话,外面人不知道,她这种在内部的人还能不知道?
泰山百货店就日进斗金,更不要说还有其他产业。
“谁家的报纸?”
她往锅里舀水,又将炉门给盖上,才走过去接过王嫂子手里的报纸。
一看不是自家报纸,她更加确信是外面人瞎揣测。
看完后她将报纸还了回去。
“没有的事,这事我也知道,东便门外的蒸汽车可知道?”
王嫂子自然知道,造出来后全京城谁没去看过西洋景?
有了这个大铁疙瘩,从通州过来方便不少。
“这铁路局是我们商行和内务府投资组建的一个局,想要修一条天津到通州的铁路,因为资金有缺额才想着从民间借钱,您想想这路修成了,去天津不就方便了。”
“铁路局这边买了债券得了钱修铁路,咱们买了债券到期后能得些利息,铁路修好后可不是一锤子买卖,日后能源源不断卖车票,还怕这账填不上吗?”
王嫂子听她这一席话恍然大悟道:“还是你消息灵通,我们一听债呀借钱就想到银行没钱了。”
她压低声音问:“所以这个能买吗?”
张月娥跟着压低声音道:“可以买,您要是不放心就买个一年期的,有咱们商行和内务府兜底,还怕欠你的那点钱?”
王嫂子开玩笑道:“我这点钱怕你们商行看不上,真要是还不上,我就找你们百货大楼去,谁都能跑,百货大楼总跑不掉。”
张月娥哪怕是知道她开玩笑,心里也很不舒服,早知道自己就不多事了。
张胜楠吃着菜,滔滔不绝说学校的事。
“……那四个姐妹什么都不会,老师让我带她们,真是晕死,竟然连辣条都没吃过,连毽子也没玩过,就好像大家小姐一样。”
“这样的小姐应该待在家里才是,也不知道她们父母怎么突然想开了送进咱们学院,我还是她们的直属学姐,负责带她们熟悉学院生活,为了那点学分简直是得不偿失。”
张胜楠吐槽后又改口道:“不过她们都好离开,学什么都是一学就通,感觉没什么能难倒她们的。”
“四姐妹虽然有同一个父亲,却都是不同的母亲,平日里守的规矩非常多,听起来就是个令人窒息的大家族。”
“娘,你知道吗?刚开始的时候都得我说了她们才会做,后来才知道她们家规矩很多,以前身边的嬷嬷会限制她们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天呐,我真无法想象在这样一个家族该怎么生活。”
张月娥给女儿夹了一块红烧肉,笑眯眯听着。
张胜楠叽叽咕咕说了不少,突然想到了什么道:“娘,我们学院联系了一个庄子,带我们去庄子玩,您也去吧,老师说可以带家长。”
张月娥思考了一下,“到时我请个假吧。”
张胜楠笑眯眯撒娇。
吃了午饭,收拾好桌子,张月娥拿出了存折。
“……我算了一下将钱存定期有些亏,家里就我们两个人,这事应该跟你商量一下,我准备将这些定期存款取出来全买了债券,我每个月的工资足够我们母女俩人用。”
眼下这个房子她已经买下了,房契写着女儿的名字,自家是女户,不管是嫁人还是找个上门女婿选择都有很自由。
女儿还不大,看到了报纸上的科普,她也知道女孩年纪小生孩子容易难产,她都计划了女儿十八岁再出嫁。
这笔钱有五十两,女儿成亲前都用不上,可以买五年债券,这个利息不少,又不像其他的期限那么长。
张胜楠年纪不大,对于钱没什么概念,“这是阿娘赚的钱,您什么打算不必问我。”
她们这样女学院出来的未来工作都有安排,她有想要留在女学院做老师的计划,才积极在老师面前表现。
嘿嘿,她都已经打听清楚了,学校老师不仅假期多,放假时的工资也是按时发放。
见女儿不反对,张月娥打算下午去银行一趟把这事给办了。
吃完饭没多久隔壁兄妹三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