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532)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这、这, 这规矩可是……”

这规矩谁定下来的,肯定不是皇上,康熙元年为了遏制宦官手中的权力,圣旨下达了内务府大臣只能由满族王公大臣升任,其他大小官位也是上三旗包衣担任, 二十多年来,内务府衙门已经成为满人的自留地。

谁愿意将到嘴的肥肉吐出来?

被侵犯利益的人自然不愿意,他们又不是那群没人权的太监,正如皇帝所料,就有宗亲打着不能让皇上胡闹的旗帜跑去找太皇太后诉苦。

在通气后,皇帝便派兵将小汤山庄园被围住了,没得太皇太后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

阻拦了一些不识趣的,还是有借着请安名义觐见太皇太后的,太皇太后也是心知肚明,不想再被人打扰,干脆表了态。

“先帝去世那会儿,哀家也认同了四大辅臣的说法,是先帝身边的太监带坏了先帝,哎,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如今当家的是皇帝,皇帝想怎么改,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哀家不会过多插手。”

花园里,鲜花盛放,哪怕外间寒风凛冽,温泉庄子的花园也是温暖如春,就像是世外桃源。

太皇太后说完这句话合上了眼打起了盹,那想试图通过太皇太后影响皇帝的人自然是讨了没趣。

圣旨只是开头,接下来对内务府的调整才是大动作。

在宝音接手内务府之前,曾经让这一世的阿玛做过内务府大臣这一位置,利用他引爆内务府的问题,使得账务可以独立出来,还引进外人查账。

结果就是给银行拉了业务,内务府的薪资是直接拨到个人银行账户上。

靠着这个短暂地控制住了内务府,实际上并没有晃动内务府的根基。

几年下来,她已经将内务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上了属于她的痕迹,也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内务府怎么改是个问题。

内务府从原来的十三衙门到现在的七司二院。

别看表面改了,做事的还是那群人,内务府不是只扩大了上层官职的招聘范围就能变问题。

真正干事的还是那群包衣奴才,确切地说是上三旗的包衣奴才。

这些奴才进入内务府是世袭罔替的,也就是自己进内务府,子孙也能进内务府,到后期内务府的位置全被上三旗包衣奴才占了。

这些包衣世家还学会了联姻,彼此都有亲戚关系,哪怕是后世,一个公司全是亲戚,任谁看了都得摇头。

这些包衣世家掌管了皇宫里的一切,从皇帝的生到死,这也成就了后来内务府的鼎鼎大名。

其实这事从现在就有了苗头,举个明显例子,德妃的祖父曾经在御膳房担任总管,御膳房归内务府管,乌雅氏一族的人也进了内务府,虽然只在不显眼的位置,但总能在某些事上给予德妃方便。

这种事在宫里很常见,哪怕是卫贵人,辛者库出身,也有亲戚在内务府,娘家是使不上力,亲戚也会因为她生了皇子给她一些照顾。

想要打破这种上三旗包衣垄断,就得引进新血。

“你觉得将内务府的人从上三旗扩大到下五旗包衣如何?”

皇帝评论了一句,“换汤不换药。”

这事皇帝也觉得棘手,因为上三旗归皇帝亲领,为了提高上三旗的地位,上三旗是皇帝亲兵来源,上三旗的包衣也比下五旗包衣地位高,可以进入京城内务府。

下五旗的包衣只能前往外地。

皇帝本身就是上三旗地位的维护者,还有一个用来施恩下五旗的手段就是抬旗。

宫内不少嫔妃都指望自己和娘家抬旗,可见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地位悬殊。

她若是打破上三旗包衣对内务府的垄断,其实变相动摇上三旗的地位。

京城内务府是上三旗的自留地,地位低下的下五旗别来挨边。

“那外八旗呢?”宝音再接再厉,“内务府增加考核制,未完成考核优化,每年根据缺的位置举行考试,下五旗和外八旗都能和上三旗一样参选。”

皇帝若有所思,他是有准备将内务府朝着朝廷六部转变,却没有往内务府那群包衣奴才身上想,也没有想到现在不起眼的包衣奴才,未来会有那么大力量。

一个鸡蛋二十两,这些奴才是怎么敢开这个口的?

“你可以尝试。”皇帝带着无所谓态度。

在他心里上三旗和上三旗包衣是两码事,在他心里包衣不都是奴才?

[那汉人呢?可以择优录取几个汉人吗?]

皇帝起身拍了拍她的肩,“走太急容易绊倒,先走一步看一步。”

宝音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的容忍限度是在外八旗。

“也行。”她振奋起来,“起码有了一部分新鲜血液进来。”

十一月京城的盛事自然是那热热闹闹的滑冰大赛。

今年的滑冰大赛跟往年不同,地点选择在了门头沟外占地二十亩的大水池。

这池子挖了两年,冬日来临前就蓄了水,为了保证水面脚感好,每日还提了一桶牛奶兑水后浇冰面。

那丝滑的脚感让头一次上去的人很是惊艳。

今年的溜冰鞋也经过升级,鞋底部是钢铁一体打造,更加稳固牢靠。

一进入赛季,每日都有人坐着火车从京城前往新赛点。

水池沿岸是蒙古包一样的冰房子,保不保暖不说,至少能挡住风雪。

在这边就不用像在瀛台一样需要注意一些规矩,场地换到城外,无论是参赛还是交了广告费的商贩都跟放得开了。

商贩是最高兴,以前在皇城边上怕影响到皇宫,是不敢大声叫卖的,哪里像是现在,敲锣打鼓舞狮子全都弄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