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538)
几分钟后机器停下来,瓜主任道:“我们设定好了转动多少圈就停下来,再打磨下去分量就不够了。”
其实是设定了走格的长度,这格子走完就弹跳一下,这机器跟蒸汽机连接处脱轨,要转动就等再连接上。
“这个设计好,人有走神的时候,若是看错时间,打磨过了,这重量可不就少了。”
瓜主任笑笑,打开了桶门,桶里的钢珠和钱币一块掉下来。
下面是过滤铁网,小的钢珠通过铁网洞掉到下面,顺着缓坡掉进一个桶里。
上面的银币哪怕还没有图案也是光鉴照人。
铁网旁边是个转轮,转动一下,铁网带着银币往前转,落入下方的盒子里。
瓜主任又抱去了盒子领着一众人去了隔壁。
隔壁机器跟第一个压模机很像。
底部有一个个凹下去的凹槽,他将圆币倒进去一部分,拿着尺子扫了一下,一部分银币落入下方凹槽,来回几下,凹槽就填满了,多余的扫到旁边去。
搬动摇杆,机器被带动下压,压到地步又上升,摆动旁边的摇杆,凹槽内的银币被顶出来。
身后一大群人开始围过来拿起新做好的银币。
户部的人赞叹一声,“这造钱速度比翻砂法要快多了。”
翻砂法就是先造出一个母钱,呈给皇上审核,审核通过后母亲钱翻砂成子钱,子钱再变子孙钱。
这个法子有个缺点就是造出来的钱需要打磨,同时造的钱满足不了民间所需,再加上外流,导致民间□□私钱泛滥。
要是用机器压钱法,速度就快上不少,节省了打磨的时间,原则上机器一多产量也能上去,不像原来需要依靠师傅手艺,造钱技术不稳定。
瓜主任笑笑,扫了一眼一旁还在安装别的机器的墨家学院学生,他道:“机器要是满意,就签字签收,墨家学院的人会帮忙培训如何使用机器,出了问题也有售后。”
造币厂这边银行是出了一部分机器,多的需要宝泉局购买。
宝泉局的钱当然是户部出的。
忙完了机器的事,瓜主任没有多留,上面准备天津卫的铁路修好后再修一条天津卫到江南浦口的铁路。
这条铁路连接南北,沿途又何止上千里,途径哪里还没定下,自己修也没那么多人手和精力。
这次预备集结民间商人力量,将铁路修建按路段承包出去。
这费用比自己修要大上不少,预备筹集的资金也多,银行准备发行长达十年的债券,这次债券主要是大额资金,户部、内务府也参与进来。
毕竟这么长一条铁路,朝廷那边也不放心留在一个私人商行手里。
这债券目前还在筹备当中,还没向外界透露消息。
只是等他回了银行,就被告知了一个消息。
“瓜尔佳·和泰,你手里的工作转交给其他人,等会儿你去户部报道……”
就这样他稀里糊涂被打发去了户部。
下午一盒子不同面值的银币被呈到皇帝手中。
灯光下折射亮光的银币看着异常精美,皇帝欣赏了片刻,吩咐给南书房读书的几个阿哥每人赏赐了一套作为收藏,连在营造司办事的大阿哥都没忘记。
宝音走到南书房,没见人阻拦就知道里面没有官员,
她走进去,皇帝正喊人将洋币拿来要比照一下。
大清是有洋人的金币、银币,多是沿海过来,只是不流通一般是用作收藏。
皇帝手里自然也有。
只是以前用惯了银元宝,没想着改,也没有改的必要。
“这银子比洋人的不差哪里去。”
宝音点头。
[这样的银币被百姓拿去交税,应该可以取缔火耗了吧?]
他脸上的笑容消失,无奈道:“马上要出征,这时候提,不是让我内部不稳吗?”
他如何不知火耗问题,这事情得一项一项来,要是传出推广银币取代火耗,他敢说民间百姓永远也不可能摸到银币。
宝音也明白这个道理,有些事还没到推进的时候,就像是摊丁入亩,那是建立在滋生人丁永不收赋上。
这两个要是调整一下,摊丁入亩少的税怕是得加到人头税上。
两人聊了几句钱币还有战争债券的事,她将图纸放在了他面前。
“我预备花五年时间修建一条天津卫通往江南浦口的铁路。”
皇帝被这话吸引了注意力,目光也放在地图上。
地图上已经用彩色笔画了一条铁路出来。
她介绍这条铁路,“这是一百多年后,大清跟英国、德国贷款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我不清楚现在跟一百年后有什么变化,你看看可有需要改的。”
光是黄河改道就能影响铁路行驶路线。
“我大清修建的铁路?”
皇帝很惊讶,在她口中大清落后洋人,他以为铁路是大清后面的国家才有的,没想到大清自己就有。
有铁路、有枪、有大船,洋人到底比大清先进多少,才完胜大清?
宝音可不管他有多惊讶,南北两个选择,她还是决定修南边这一条。
反正蒙古在清王朝手里一直没脱离掌控,还是南边更重要。
真要往北修,也得北边人多的时候。
想到修铁路需要的人手,她又跟他下了一笔订单。
“你俘虏的人不要杀,卖给我修铁路,一个青壮年我给你二两银子。”
皇帝眼皮一跳,跟着开玩笑道:“外面卖身为奴的青年都不止这个价了。”
她也给他讲道理:“这人到我手里,还得管吃喝,改造他们的思想,他们只会放牧,其他什么都不会,买来本来就是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