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586)
这是在草原上打仗的一贯做法。
本来说好了泰山商行这次也会随军,携带的粮草会用来购买俘虏,只是现在出了点状况。
泰山商行打算用上新式的蒸汽运输车,不打算跟随,而是在行军路线上,设立物资兑换点。
这是泰山商行那边的任务,同时户部若是无法及时调转粮草,会通过她从泰山的粮仓运送一批到前线。
她沉吟一声,“我这有一种压缩粮,吃一小块就能饱腹,味道不是很好。”
她说的是压缩饼干,机器出现就能尝试着做压缩饼干,这需要机器来挤压,保质期肯定没法跟未来的比。
不过战事是在开春后,北边的气温没那么容易热,再加上雨水也少,压缩饼干也能保存很久倒是可以作为应急粮使用。
“回头送一些入宫,让人服用看看。”
他靠在墙壁上,一大堆事浮现在脑海里,就没个空闲的时候,好在已经封笔了,政务可以搁置在一旁。
思考了一会儿,确定没有错漏之处,他就听见一阵哗啦啦声,他睁开眼睛,水汽弥漫的室内,她披着长披巾向更衣室走去。
“不泡了?”他跟着起身。
她面色有点酡红,摇摇头道:“水温太高了,有点晕。”
她摇摇晃晃往外走。
他大步追了上去,把人扶住。
……
时间过得很快,军演恍惚就是昨日,实际上已经过去好几天,连发放奖品所响起的欢呼声似乎就在昨日。
宫里新年今年多了不少新花样,昆曲和黄梅戏入京,捧出了好些个名角,一时间名动天下,这也引出了其他省的戏剧进京。
滑冰赛的时候,门头沟还搭起了不少戏台,不少戏班子都登台上演过。
今年还出了一种白话文的剧,就是没有唱腔,在台上扮演角色,类似傀儡戏和皮影戏的那种。
不唱,由不同的人扮演角色,就大白话,虽然没有一点唱腔,可在乡村集市非常受欢迎,最开始排编的是神话戏,就是从说书先生口中传出来的那些。
因为门槛低,稍微排练就能上场演,乡下集市又不讲究,围着看得津津有味,再说人家要价也不高。
时间长了,又加了出名的戏,像是《梁祝》《白蛇传》都演了一遍,增加了不少情节,哪怕看过了再次看也津津有味。
这种白话演绎在戏剧眼里是不入流,但是耐不住受欢迎。
戏剧这东西还是有点门槛,乡下没几个人识字,看戏也就看个热闹,至于咿咿呀呀唱了什么,十句里有九句听不懂。
哪有大白话的戏听着简单明了,台词就跟大家平常说话没差别,同时还能学到不少新的词汇。
就这样大白话的话剧流行起来,连说书先生都没这个吃香。
今年宫里就新增了不少话剧,别说点的人还不少。
皇帝依然爱听他的昆曲,戏曲还真有门槛,稍微一溜神就听不清唱了什么,又不像是后世现场大屏幕能看见台词。
本来嫔妃还想附和一下皇帝,听些高雅的戏曲,只是她们汉语本不是很好,也不识字,戏曲也就听个趣。
听了宝音点的一出包拯断案,那杀人犯的狡诈,权贵的步步紧逼,展昭的帅气,包青天的不畏强权,时不时点着节奏响起的音乐,直接将人代入那股紧张断案的气氛里。
头一次看到这种侦探剧,让宫里的人都惊为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跟着包青天断了一回案一样。
这种以白话对话的话剧一下子成为后妃的眼里的新鲜玩意,新年期间时不时就有人点,好在宝音可是看过上千集柯南的柯学家,只随意写了几个杀人手法,再让人拿去润色就足够过年期间嫔妃们点的了。
康熙二十五年的新年比往年都平静,往年过年还会闹出点小矛盾出来,今年却什么都没发生。
或许是知道不久后皇帝会御驾出征,没人敢在这个时间点上闹出什么争风吃醋的事情来。
正月十五过去承乾宫出了件事,原本被养在承乾宫的十二阿哥在满月后被皇帝送给了苏喇嘛姑抚养。
这事连点水花都没溅起,都知道苏喇嘛姑在宫里身份不同寻常,更不要说十二阿哥的生母身份低微,生下皇子连位份都没赏赐,显然已经被皇上忘在脑后。
有资格抚养的嫔妃要不都有儿子,要不就是资历久的老嫔,这些人都已经失宠,养阿哥肯定轮不到她们。
这样一想交给苏喇嘛姑也很合理,这位老人家别看已经七十多岁,可精神却很好,再活个十年是没问题。
同时交给苏喇嘛姑抚养,也意味着十二阿哥在皇位争夺上提前被踢出局,这跟养在太后身边的五阿哥是一样的道理。
十二阿哥的事也只在圣旨传出的当天大家讨论了一下,之后便无人提起,一个被提前踢出局的皇子没什么值得说的。
元宵节之后,北边传来一个令皇帝很不快的消息。
已经被赶出雅克萨城的俄军重新占领了雅克萨。
***
进入二月,皇帝迫不及待调兵遣将,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要打仗了。
泰山银行在报纸上发布了新型的债券票,这次债券是银行和户部联合发放,主要面向对象是商户,因为债券最小面值也有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一张的债券很明显销售的对象就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家有余钱的商户和老财主。
伴随着债券发放,一个小道消息也随之传出。
凡是购买债券超过十两面值的未来能在草原上获得一块十年不需要纳税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