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609)
“户部是朝廷的衙门,怎么可以成为被告方,若是开了先例,往后是不是随意一个刁民就能够状告户部?奴才不赞成!”
“臣倒是认同,此案中户部将有争议的土地出售给商户,商户拿不到地,面临巨额损失,自然可以状告户部挽回损失。”
“臣不赞同!巴拉巴拉……”
“奴才赞同,巴拉巴拉……”
很快数十人分成了三派,一派持赞同票,一派持反对票,还有少数中立不反对也不支持。
太子看得津津有味,看朝臣吵架可比批折子有趣多了。
宝音全程听着,并未插嘴,很快被官员们忽略。
这场辩论很快以天黑终结,没有结果,大家商议三日后再继续。
隔天,官报详细报道了这次会议,民报也跟着转载。
民间也因此事议论起来,不少人关注起这桩案子来,也有不少学者在各方报纸上发表自己言论。
搁在小报未出现前,谁敢在公开场合对着朝廷指指点点,凡是敢开口的,当众给按个企图谋反的罪名。
这两年小报的繁荣,一些言语也慢慢解禁,不过只限于本朝,明贬本朝心向前朝的言论还是严防死守。
这已经成为众多小报一道不能越界的线。
也因小报的繁荣,那种盯着别人诗集文集抠字眼的事也少了。
光是文字狱案件的发生就少了不少。
连民间都有这种感觉,就好像朝廷一下心胸放开了,只要不犯忌讳,基本是抓大放小。
这种言语上的放宽也延续到戏剧、书评、小说上。
特别是白话文小说,不能将背景放在本朝和前朝,那就放到唐宋时期。
这就这一两年时间,小报上诞生了不少优秀的白话文小说。
去年昆曲、黄梅戏班子进京,急需一些新鲜的本子,不少小说也被搬上了戏台。
眼下这桩案子既然能刊登出来,就意味着可以讨论的。
关于朝廷衙门可以作为单体被放在被告席上,民间自然也出现了辩论声。
特别是跟这事关系密切的各地会馆,是最关心这个案子的一方,哪怕是关于土地的争议都放在一旁了。
跟朝中反对者众不同,民间赞同者更多,特别是江南人士,江南那地方简直就是文人养蛊地,什么样的思想冒出来都不足为奇。
就像是公认三大鸿儒之一的黄宗羲,这位大儒如今还在世,是一位实打实的维新变革思想,这几年思想先进到否认帝制,该限制君主的权力。
这样的思想在江南也有不少人迎合,相较于取消君主制,眼下户部被端上被告席根本不算事。
***
宝音迈着疾步走进了太皇太后所在的院子。
这几个院子都是刚建成,还未来得及取名。
取名这事自然得皇上来,如今他在外出征,这事自然也就搁置了。
她刚踏进院子,就看见太皇太后和苏喇嘛姑坐在园子里晒太阳。
院子里放了两张摇椅,银白发的两位老人膝盖上搭着薄丝被,摇椅一晃一晃,阳光透过枣树下来,打在脸上映出一点一点光点。
她脚步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上前行礼。
“臣妾给太皇太后请安。”
苏喇嘛姑睁开眼,笑眯眯地起身,“格格,宸贵妃到了。”
太皇太后这才睁开眼,微微叹了口气,在苏喇嘛姑的搀扶下起身往屋内走。
宝音回头给了身后的人一个眼神,“都退下在门外候着。”
随即跟着两位老人身后走了进去。
屋内,太皇太后已经在主位坐下,宝音刚进屋,苏喇嘛姑请宝音坐下。
宝音道谢,坐下后没有主动开口。
太皇太后也没有,她动手调了一杯奶茶,待奶茶的香气飘出,缓缓吹了一下才开口。
“前面都说了什么?”
宝音沉默片刻,才低声将前面大臣们的讨论都说了。
她也知道自己这次出格行为,算是将自己想要插手朝政的野心全都暴露出来了。
这次也是冒险,只要闯过太皇太后这一关,她就能够光明正大出现在前朝,而不是一直躲在皇上身后。
太皇太后皱了下眉,似乎不满意奶茶的味道。
苏喇嘛姑笑着询问情况。
太皇太后摇摇头,“怎么没有宫里的好喝?”
苏喇嘛姑解释,“宫里用的好像不是绿茶,用绿茶是比较苦。”
她转头看向宝音,“奴婢说得没错吧?”
说时还冲她挤挤眼。
宝音怔了一下道:“宫里奶茶用的是专用的茶叶,用的是发酵后的茶叶,因泡出的水是红色,叫了红茶。”
“这种发酵后的茶叶能保存两年,适合做出口贸易。”
苏喇嘛姑笑呵呵道:“京城这边流行的甜奶茶都传到科尔沁了,科尔沁那边来选秀的格格一直说泡不出来那个味,原来是茶叶没选对。”
宝音抿嘴一笑,“今年的红茶一半出口海外,一半被草原定了,听说科尔沁也订了不少。”
“咱们科尔沁去年卖羊毛听说赚了不少,都说承了贵妃的情,今年才得以过个肥年……”
接下来就一直是苏喇嘛姑跟宝音对话。
宝音算是明白了,苏喇嘛姑这是给枣,就是不知太皇太后的棍子何时落下。
“行了。”太皇太后一副被吵得不行的模样,冲着苏喇嘛姑道:“十二阿哥该醒了,你去看看去。”
苏喇嘛姑无奈给了宝音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退下了。
屋子里一片寂静。
太皇太后抬起眼皮盯着她,宝音能感受到那股打量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