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631)
“马奇:速速来跟朕联系。”
值守的人吓了一跳,这肯定不是自己开的玩笑,谁敢开这么大玩笑?
他连忙上报,留守学校的人真是脑壳子疼。
因为这事根本没法取信于人, 再说宵禁了,城门都关了,也没办法进去内城。
有人突然想到了什么惊喜道:“不是送了两台有线电报给东家吗?要是试试那个?”
他们用有线电报机发送消息,很大概率能让宫里的电报机收到。
养心殿内,宝音眉头紧皱翻着各种支出。
今年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个困难年。
一下子开展两个大项目,直接消耗了她多年积攒。
可工开了就不能停,包头的建设不能停,京城修过去的铁路不能停,受灾的山西陕西百姓都指望做工挣钱。
她引了不少商人过去,目的不就是增加就业岗位,不然还能是便宜其他人?
不过这群人倒是厉害,一点一点寻摸,还真找到了金矿,虽然只是浅表矿也证实了包头那鸟不拉屎的地方有金矿,消息扩散开,又不知道多少梦想发财的人跑过去。
除了西北的这个工程,她还另开了通往江南的铁路。
关中情况不妙,江南也没好到哪去,西边闹旱灾,东边就闹起来水灾。
像是安徽,三五年就闹水涝,区别是大涝还是小涝。
光是这条长长的铁路线就吸收了不少灾民,这条线也不能停,还得跟地方打好关系,让地主支援一些粮食。
两个工程一起开工,还得调集物资供应大军,哪怕是富可敌国的她也感受到了压力。
好在台/湾,和南洋都能调集到粮食,那边可以种三季,倒是还能撑住。
宝音看了看墙壁上巨型的大清地图,看到了辽阔的东北平原,心想着什么时候把这里开发了就好了。
可惜就算皇帝同意,满清贵族也不会同意,东北三省视为满洲国的留守之地,是他们最后的底牌,肯定不允许大量汉民进去开发。
她又看了看北边的金矿,她手里其实不缺黄金,正是手里有大量黄金才是她发行钞票的底气。
“是不是减少物资发放,改用纸钞来支付工钱?”
之前这些工程都是发物资,毕竟对于灾民来说填饱肚子才最重要,发了纸钞要是买不到粮食,又或是粮食被别人哄抢了,再被拉高价格,那才是扰乱市场。
经济市场扰乱容易,想要恢复正常却要耗费更多精力,再说这些工程都聚集了大量的人,就如同一个燃烧的气球,随时都能点爆。
为了减少必要麻烦,最开始都是发放物资,这是最快最好安定人心的办法。
现在嘛,已经进入正常秩序,倒是可以恢复经济贸易。
也正好借此推广纸钞,让更多人使用纸钞交易。
写下安排后,宝音看着墙壁上贴着的照片陷入沉思。
总觉得皇贵妃近日有点怪怪的,看着在忙着女学的事,在一些场合看她眼神总是怪怪的。
正思索着,耳边突然传来了动静,她回头就见是电报机发出了提醒。
她走了过去手按下指针,指针在卡纸上卡卡点了起来。
她皱着眉,有了电报机,她确实能够以最快速度知道外面的情况,这是以前太监带信不能比的。
只是外面发消息都是白天,天黑后还是头一回。
她拿着卡纸,顺手拿起了电码本和字典,坐在桌前翻译。
等全部翻译出来,眼睛瞪大。
“来人!”
她冲外面喊了一声,递过去一封信。
“马上送给太子。”
太子屋内灯光亮着,没一会儿就有小太监跑进来。
“殿下,养心殿来人了,奉命送信。”
“将人带进来。”太子感到奇怪,有什么紧急事非得现在传吗?
等拿到信后,他猛然站起来。
刚要喊人,然后又浮现了一个念头。
最终结果就是太子带着人深夜出宫。
马齐这会儿还没睡,今晚还不错,没有停电,有了电灯似乎不知不觉推迟了睡觉时间。
他前几个月才从山西回来,回来后又忙着山西查到的贪腐案,因为翻出来的人太多,账太烂,忙了几个月都没忙完。
这会儿还在书房忙碌。
“老爷,太子殿下派人传唤老爷过去,太子殿下在宣武门等着老爷。”
马齐很是吃惊,这么晚太子殿下竟然出宫了,难道是出了大事?
他也没问,飞快套上披风往外疾走。
门房已经将马牵过来,他翻身上去,前往宣武门。
路上还因为夜间骑马,被步兵营拦住,最终还是在他们护送下抵达了宣武门。
宣武门前立着不少人,显然九门消息灵通的都赶过来了。
太子很醒目,正站在关闭的内城门前。
看马齐过来,才一挥手。
“开门。”
内城门自然是不能随便开,但也要看下令的是谁。
若是宫中主人皇上还在,太子下令可能得先得到皇上允许,可现在是太子监国时期,自然是他的命令最大。
门一开,一队步兵在前面开道,还有事先起码到格物学院先将学院前后围起来。
“开门!”
门被从里面打开,步兵一点也不客气地推开开门的人,往里面走,将里里外外都控制起来。
留守学院的人一阵骚动,这群步兵动作也太野蛮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抄家。
大批人马出内城,自然被人关注到,都在猜测是哪家这么倒霉,半夜被人抄家。
太子领着马齐大步迈过门槛,这才提起请他过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