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643)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宝音无语,“哪里不一样?”

她的商业帝国也很大的好不好,皇子们日后肯定会盯上,钱这东西对于夺嫡用处太大了,她还等着免费的人上门给他用。

太子会盯上,她一点都不觉得稀奇,能不能拿到她的财产就看他们本事吧。

她神情雀跃起来,[走拍照去,我都想好了,今天去景山拍!]

景山才是皇宫的后花园,御花园跟景山比那就是个小花园。

皇帝跟着起身,今天要做的早就约好了,他还特意换了一身衣服过来,只是没想到大朝放了大雷,晚了这么长时间。

“先用膳,我还没来得及用膳。”

宝音奇怪。

[不是早下朝了吗?]

“太子担心你……”

他顿了一下,观察了一下她的神色间,“大朝发生的事你已经听说了吧?”

宝音撩了一下袖子,若无其事道:”哦,知道了。”

“可要朕出手?”

宝音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我先跟他们过过招,不打一场怎么收场?”

皇帝惊讶,“怎么打?”

宝音微笑,“商战吗?当然是用商场的那些交手,官方作为裁判要是下水,那就是掀盘子不用玩了。”

皇帝听明白了,这是将战场限制在商场上,他想了想这样一来也不是不可以,倒是能看看那些商人跟朝中官员有紧密关联。

虽然很可能大部分都是,有些还是宗室觉罗的门人,能摸清一点是一点。

她一旦应下挑战,怕是连之前站在她这边的贵族们都会反水。

泰山商行分解带来的利益太大了,谁能忍受得住这么庞大利益的诱惑?

宝音陪着他用了点膳,然后去景山拍了不少照,这些回头她想办法用蜜蜡封起来,再藏到养心殿的房顶上。

说不定后世维修故宫的时候还能翻出来,她可是很希望自己没白来这个世界。

大朝的一颗地雷,直接拉开了泰山商行查账的序幕。

这可不是仅限于京城的查账,户部一声令下,全国上下凡是有泰山商行涉及的产业都要将账目搬出来供衙门派人来查。

说实话商税才施行两年,许多人根本不关注,自开门做生意,从城门经过那就是交税了,只要不进城在外买卖谁还上赶着交税?

一般这种行为叫走私,不涉及大批买卖,朝廷也不会管,哪怕走私也是查特定的产业,比如盐酒铁茶粮这几类。

像是卖几颗菜,卖几颗蛋这谁管你?

现使用的商业税法还是宸贵妃支持施行,听说相应律条制定还征求了这位的意见,就连实施前也让这位审核过。

谁能想到第一次浩浩荡荡的查税案是从泰山商行查起?

一些晚一步收到消息的都很迷茫,在很多人眼里,泰山商行跟朝廷是脱不开关系。

皇帝小老婆的生意不就是皇家生意,跟朝廷不也是一家的,怎么一家人还能撕逼?

不管民间议论纷纷,反正这个注定要登陆历史的大事还是拉开了大幕。

此刻无人知晓,这个查税带来的后续风波,间接引起了江南经济动荡,不知多少土地易主。

这个案例后期一度成为工商经济学院必学的一堂课。

后人乃至这件事的当事人都怀疑这件事是不是早有布局。

泰山商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记账程序,也有自己的审核机制,这一套有多环环相扣又有多复杂,总算是被户部官员和各地清吏史摸清楚了。

紧接着就是面对山海一般的纸质账本。

泰山商行涉及各行各业,可以说主要是赚钱的生意都有涉足。

这不是上面下令,而是有一套奖励机制激发泰山商行的管理层扩大经营。

但是泰山商行有个宗旨就是不去夺走百姓的买菜钱,他们可以跟百姓合作,指定了收购的蔬菜品种不论是制作罐头也好还是放在百货楼售卖也好,总之不会自己种。

因为大规模种植很容易挤垮本就不易的小民。

土里产的只收不种,种也是种粮食谷物玉米红薯这类主粮。

主粮也是多用来存储,用来调节市场。

这就导致泰山商行光京城这边的总部就有两个院子的账本,这账本还是三进四合院的那种,足足堆满了两个四合院。

户部官吏只进了其中一个院子,就不得不回去求救了,这个账本,凭借他们三五个人,花十年也不一定算得完,这还如何找得出问题?

要问泰山商行自己怎么查账?

这里就有个小秘密,泰山商行的稽查部内部有几套查账的公式,只有将特定时间金额代入,只要不符合公式的结果,那账目肯定有问题。

你账目做得再好,看起来很正常全平好了也没用,因为不符合数字规律性。

这玩意是后世经过一代一代演化出来的,放在现在那就是个大杀招。

比如说一张现金流表格,一行+三行+八行=九行,说破天差了一个小数点那也是有问题。

还有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普通人常用的流水账能比得吗?

没有专业学过,连账目怕是都看不懂。

户部这边求救就是这样的原因,找一些有会记证的来验算吧,他们年纪大已经跟不上了!

就在各省查账查得如火如荼时,江南也陷入了忙碌之中。

首先遭遇哄抢的就是桑树叶,市场上的桑树叶供不应求,乡下有种了桑树的没有养蚕,每天夜半起床采叶子,然后天微微亮就蹬着自行车往城里跑。

城门口就有收新鲜桑叶的,一篓子给十文钱,这比卖菜还赚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