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649)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他义愤填膺道:“泰山商行太过分,不能再任由他嚣张下去,不仅西洋的生意要抢,东洋的生意也一样!”

曹玺含笑点头,“没错,可不能让泰山商行一家独大,这是京城那边也不愿意见到的场面。”

此话一出,王姓盐商就知道上面的意思。

忙拍着胸脯保证会办到。

很快商会就通知到了。

刚开始一众人还很乐呵,大家凑钱凑物凑人,将商行搭建起来。

手里积攒的蚕茧无需便宜售卖,变成了生丝,变成了丝绸。

新式纺织机直接加快的产量,将让丝绸短时间内堆满了仓库。

大家又发力引进各种渠道售卖丝绸。

可因为丝绸太多,贫困的人用不上,能穿的人也买不了那么多。

要不是朝廷允许商人穿戴丝绸,怕是情况还会不妙。

但是市场就这么大,没有培育起来的市场能消耗的丝绸也就那些,这就造成了一个情况,每日产出的大量丝绸都堆积在仓库中,若是不能变现,他们资金还是被套在了这上面。

哪怕盐商不主动提,也有人将目光放在了海外,江南这边可是最早尝到海外贸易的甜头。

前朝一度实施海禁,可还是海外商品白银源源不断涌入国内,还不是这部分利益被人吞了,没流入朝廷吗?

当那屡剿不灭的倭寇海盗哪里来的?

养寇自重这种事可不是只发生在草原上。

再也没有人比江南士绅更加知道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了。

之前开海禁,海贸利益都被德胜洋行给吞了,他们之中也有不少投资了这家洋行。

可惜只占有一点股份,大头还是泰山商行和内务府。

如今好了,几年下来,他们也弄清楚了海外的航线,也培养了一批熟手出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只要购得钢铁船,他们就能组建起自己的船队,哪怕独吞不下所有海上贸易的利益,从德胜洋行撕下来一口肉也是好的。

能吃肉,谁还愿意喝汤啊?

第262章

皇帝喝了一口茶, 没等他说话,宝音就猜到他想说什么了。

“精盐提取之法?”

下午难得清闲,两人坐在亭子里赏雨。

雨水打在青瓦上, 再顺着囚牛滴落到地面的石砖上。

雨声很大,只留下了梁九功和两个宫女在亭子里,其他人都退到附近长廊躲雨去了。

雨声下, 完美遮挡了两人的声音。

宝音托着腮,盯着他。

皇帝伸手握住了她放在桌面上的手,带着明显的安抚意思。

出乎他的意料, 宝音并没有发火, 也没有他想象中的抗拒。

要是早几年,听见这种话, 她早跳脚了。

不得不说宝音现在已经成长了许多。

但同时, 皇帝也察觉很难再听清楚她的真实想法。

宝音枕在手臂上, 一手跟他的手交叉相扣。

漫不经心道:“提取盐的方法也不是不能给朝廷, 只是朝廷要拿什么跟我换呢?”

她似是开玩笑道:“不如这样, 我每年拿三千万包下盐税,拿下天下盐的售卖权?”

她晃动了一下那个跟他相扣的手, “怎么样?朝廷也不亏, 往年最多两千多万, 现在可以拿到三千万, 只多不空, 还不用再操心私盐问题,怎么样?有没有心动?”

私盐案已经不重要,泰山商行掌握的新式提取精盐的技术成为有心之人关注的对象。

盐这个东西是人都不能缺少,因为缺少盐,人身上会没有力气, 盐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太重要了。

简直可以跟后世某些国家的石油相媲美,这样说吧,在这个世界走私盐,跟后世走私石油基本没区别。

因为有太过庞大的利益。

皇帝不为所动,“你是知道这是不可能答应的事。”

盐这东西通过盐引交给更多人,本来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分散盐商,分散一种风险,盐商特别是私盐贩子在历史上可是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

最出名的是唐末的黄巢和元末的张士诚、陈友谅,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他可以允许盐商富可敌国,攀比富贵,建造华美的园林,享受富裕的生活。

却不能允许盐被一个人或一个势力垄断。

盐商受到盐引影响,也是朝廷的搜刮钱财的钱袋子。

这批不听话那就换一批更听话的,想要继续享受荣华富贵,那就老实听上面的话。

要是盐全部被一个势力垄断,会发生什么?

宝音也知道这事是不可能,但是提一提嘛,说不定能碰上好运气。

[盐引不行,那就给我一块盐田,允许我自己生产盐到售卖。]

皇帝端起茶杯品了一口,“这可不行,给你一个盐田,怕是很短时间内盐商生意都能被你挤兑得做不下去。”

他可不会小看百货店的售卖能力。

哪怕不卖盐,光是靠酱菜、酱料就能变相将盐卖出去,她这一出手怕是比私盐还恐怖。

宝音愤愤收回手,亭子外的雨声更大了,远处甚至传来的闷闷的雷电声。

[我是那种将人赶尽杀绝的人吗?]

皇帝看着空荡荡的手,又将人的手抓了回来,这次是塞到桌子下面。

“这个不能答应,再换个条件。”

“你不想整改盐务。”

他缓缓摇头,“没到那个份上,当前最重要的是建设铁路,盐务是小事,如今还在掌控之中。”

江南的盐商才换过一批,又加上今年江南士绅被坑了一回,他还留着盐商稳定这些士绅,要是连盐商都拔了,江南那才叫不稳。

只有将铁路通过去,才能对江南大动干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