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661)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一旦完工,北京能够直达南京,江南就握在掌心之中。

“这是好事,朕命户部调集粮草和银子,全力推进火车轨道的铺设。”皇帝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笑吟吟道。

宝音站起身,“户部不吵着说国库空虚了?”

皇帝坐下道:“体验过从包头到京城的快速便捷,他们怎么会反对?”

“铁路局的改制进度到哪了?”

第269章

铁路局一直未归入泰山商行, 为了尽最大努力筹集资金,一开始便是独立,由银行操作债券, 再从民间募集资金。

几次推动债券价格上涨,让不少人对于债券的信任心跟着上涨,也愿意长期持有。

之后又吸入了内务府和其他投资者的资金, 皇帝之私人投了一大笔白银进去。

如今的铁路局里面股东背景复杂,皇帝靠着大手笔私人持股占了22%,银行占有28%, 内务府占了13%, 其他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占了剩下股份,总之几次操作下来最大的股东还是银行。

皇帝私人持有要是和内务府算在一起肯定是第一, 但不是这么算了, 内务府归内务府, 皇帝私人投资归私人。

现在不明显, 越是后面皇帝越能感受到这个区别。

直接进自己口袋, 跟钱入公司账再转一道手进自己口袋可是两码事。

占股虽然分了两部分,实际上铁路局的大股东已经换人, 皇帝也开始往铁路局里添人。

他说的改制, 就是将铁路局由私人持有往官方改。

这是无法避免的, 这片土地上是不允许出现这样一个影响着全国交通命脉的生命线被私人掌握。

实际上任何一个统一政权都不允许。

这一点朝廷官员在品尝到铺设铁路的好处后就一直努力将铁路收归朝廷。

这些年上奏的折子也没有断过, 被皇帝压下的相关奏折堆满两间屋子是没问题。

这一点宝音自己也清楚, 铁路的关键性再没有比她更清楚,铁路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往后的战争局面,很大可能会围绕铁路线作战。

这已经不关乎私情,关乎着王朝稳定,铁路局的变动已经势在必行。

[不是已经调动沿途官吏接手了吗?]

铁路局不下于未来的漕运, 很可能比漕运所获取的利益还要大,目光长远的自然是想将自己的势力塞进去。

这一点宝音是来者不拒,但是有个前提只要做实事的吏员,每年考核,考核不通过退回,所做的事也要按照规章来。

她在铁路局上退让了,其他从泰山商行分割出来的产业可就不会轻易放手了。

两人没有在铁路局这件事上聊很多,毕竟很多事上已经达成了共识。

皇帝说起了这批西方使者,笑着说了安排。

宝音捧着茶杯也没有反对。

冬去春来,京城边上的大学城开学了,新学年学生都搬到了新学堂,还开展了浩浩荡荡的全国性广告。

这事在江南引起了很大反响。

“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三教九流奇淫巧技也敢当众招?真是岂有此理!”

“礼乐败坏,礼乐败坏!果然是蛮夷,不懂华夏正统!”

“什么西方蛮夷学术竟然也登上了大雅之堂,还被朝廷看重,果然是不懂治国的鞑靼……”

江南大部分读书人对于这件事的反响很激烈,上一次闹这么大还是白话文的事。

这次要远比上一次反响还要大,只要是读书人都在议论这件事,连即将竣工的浦口车站也被压了下去。

毕竟白话文只是登录在报纸上,想要追寻复古可以自筹钱跟官府衙门申请一个本地刊号就能发行报纸。

爱用文嗖嗖的文言文发布没问题,哪怕小篆都没问题,只有有人肯买单。

碰过壁就知道百姓更愿意听白话文讲八卦,而不是看你刊登一些看不懂的文章。

抵抗白话文的运动看着声势浩大,实际上很快就平息,因为你出门吃饭说文言文,老板只会拿看神经的眼神盯着你。

所谓运动最后是无声无息消失,可这次不一样,关系到每一个读书人,朝廷支持西洋学,这就是在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信号,往后这天变了,儒学地位变没变不知道,朝廷定然是要重用会西洋学的学子。

这意味着苦读多年的学子临到头发现自己白读了,前面的赛道变了。

年轻的还能换个赛道追赶,年纪大只感觉天都塌了,还有那白头翁童生听闻后眼睛一翻闭过气了。

也因为这件事,整个江南都乱糟糟,有些人很不解。

“早年皇上不是被上面的人给劝了回去,怎么这回来说都不说一声,先斩后奏了呢?”

皇帝年少那会儿身边就有汤若望、南怀仁这样的西洋传教士,这些传教士传播的西洋知识完全打破了儒家的神话。

儒家学说讲的是天人相应、天授神权,皇帝是天道之子,天地之间的天灾都与皇帝的德行息息相关。

西洋学讲的是天地运转有一定规律,太阳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这都是自然规律不受世人影响。

传教士又说人生来就有罪,来到人间是赎罪……

好吧,这一条直接扔了,你跟皇帝说他身来自带原罪,他看你是想找死。

反正自由受西洋学那一套影响,皇帝还真不吃儒家那一套,年少时还跃跃欲试想要更改应试的试题。

这个因为阻力太大,他亲政不久又加上三藩虎视眈眈等原因放弃了。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人都是喜欢享受不喜欢折腾的动物。

皇帝会继续沿用儒家那一套牧民之法来用,而不是自己瞎折腾。

同类小说推荐: